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一物一故事丨平谷区刘家河中学张怡雯:司母戊鼎的劫难

原标题:一物一故事丨平谷区刘家河中学张怡雯:司母戊鼎的劫难

今天我的故事名字是司母戊鼎的劫难。我们知道每件国宝都与曾经制作、使用、保存它们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文物背后蕴藏的故事,也是它们最大的魅力之一。

一物一故事丨平谷区刘家河中学张怡雯:司母戊鼎的劫难

1939年3月的一天,一村民用探杆在12米的地下发现了异常坚硬物,因发现地在吴培文家的祖坟区内,所以发现者找来了时年十八岁的吴培文。

当时,侵华日军已经占领了安阳,安阳的飞机场距离武官村不到1公里,日本驻军对附近的一切都紧密监视着。挖还是不挖,吴培文有些犯难了。挖?在祖坟地大动干戈,不仅惊动了先祖,还可能会引来日本人;不挖?如果消息走露了,非但自己得不到好处,日本人知道了更是鸡飞蛋打。吴培文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好奇心和发财致富的欲望占了上风,挖!也不知道他们将会挖到什么,他心里充满了各种期待。然而此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一次原以为普通的挖宝行为给宝鼎和他自己都带来了不断的劫难。

第一天夜里,他找来了四十几个人,五六个小时过去了,坑一点点深了下去,宝物即将露出全貌。吴培文再次轻轻的拨开了泥土,露出更加精美的纹饰。一个巨大的青铜器终于露出了全貌。吴培文惊呆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青铜方鼎,它倾斜着挤靠在泥土之中。但是,怎么把它弄出来呢?这个“大炉”实在太重了!断了几根绳子后,吴培文只好再次把坑回填。

第二天白天,吴培文从城里买来了打井用的大麻绳,同时,准备了几匹牲口。这已经是挖掘的第二天了,知道消息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一晚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日本人耳目众多,消息早晚一定会泄漏出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天夜里,吴培文带领村民历经艰难,终于把这个千斤巨鼎从十几米深的泥土里拉了出来。待他们仔细观看,发现大鼎只有一只鼎耳。村民们在周围四处寻找,结果都一无所获。

虽然少了一只鼎耳,但是村民们仍旧欣喜万分,用了三匹骡子才把它拉到了吴培文家院子里。为了保密,吴培文没来得及多看上几眼,就匆匆把这个国宝藏到了院子里,剩下的事情就是要尽快找到买家。

数天后一个黄昏,武官村来一位神秘的访客。肖寅卿,当时中国最大的古玩藏家之一,他从北京专程赶到了安阳,来到了吴培文家,借着朦胧的月色,埋藏大鼎的院子被再次挖开。见到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青铜大方鼎,肖寅卿默不做声。吴培文确信,这个带有铭文的大鼎,对于当时中国最他们期待着肖寅卿的答复,希望这一次可以找到真正的买家。

肖寅卿出价2000万现大洋,这个价对于村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相当于今天的2000万人民币。然而肖寅卿接下来的要求却让他们更加惊讶:把宝鼎解体,分卸成十块,然后付款。于是,吴培文带领村民们开始了分解大鼎行动。可是,他们的敲打锤锯却毫无功效,大鼎岿然不动。吴培文也顾不了这么多,连续向鼎耳挥舞五十多下,终于砸下了那只鼎耳。但是,他们对肢解大鼎也彻底失去了信心。而大鼎,被埋在了吴培文家的马棚地下。

但武官村民挖出宝鼎的消息终于被日本驻军知晓,一天,日本军队包围了武官村,但并没有去追捕吴培文,而是直接奔向马棚,把院子挖出一个大坑。而此时,大鼎就埋藏在只有几米之遥的隔壁马棚地下。原来院子里有两个马棚,日本人得到的消息有误,司母戊鼎再次躲过一劫。

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被国民政府重新挖出。

1948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司母戊鼎因太大太重而难以起运,被留在南京。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司母戊鼎从南京博物院运往北京,成为国家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司母戊鼎屡遭劫难,但终归人民的怀抱。

保护文物,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文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字丨张怡雯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