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神话故事 > \

十二金仙慈航道人和观音菩萨是什么关系 是同一人吗

农历六月十九,是我国传统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日。这一天,佛教信徒举行盛大法会,隆重纪念观音菩萨的"成道";与此同时,道教信徒也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不过纪念的对象则换成了慈航道人或慈航真人。二者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十二金仙慈航道人和观音菩萨是什么关系 是同一人吗

在佛教信仰中,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同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观世音菩萨",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声音"的菩萨。《妙法莲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甚至"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因观音菩萨以救苦救难为己任,她常以种种善巧和方便度化众生。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观音即化现相应身份为之说法而随缘救度,故有观音"三十二应"之说。一千多年来,观音菩萨也化现出了更多的菩萨形相:千手观音、送子观音、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马郎妇观音、不二观音、洒水观音等等。特别是南宋以后,观音菩萨像多以女相为主,广受百姓欢迎。这些观音形相的背后,都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与传说。借助于这些故事,观音菩萨在我国百姓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在我国社会中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几乎成了我国百姓佛教信仰的象征。

不过,按照道教的说法,慈航道人,或者叫做慈航真人,其形象与传说却与佛教的有所不同。据《历代神仙通鉴》,传说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商王时在此修道,尝以丹药及甘露济人,南海人称之为慈航大士。后因纣王无道,助周伐纣,收服了邪道并降服了金光仙。这金光仙乃是一只金毛狮子所化,后来这金毛狮就成了真人的坐骑。此外,道教传说慈航真人朝见西王母时不小心把天尊赐予的一面宝镜掉在东海中。这枚宝镜所发出的光恰巧照住了一只在东海修行的鲤鱼精,使它化成了一位美丽如仙的女子,名叫凌波仙子。后凌波仙子作怪伤人,玉帝及西王母命慈航真人下凡收服了鲤鱼精。收服凌波仙子的日子是农历六月十九,天庭赐为"功成得道之日"。民众感恩慈航真人的救助之功,年年于此日举办各种隆重的纪念活动。不少道观中都有慈航殿,里面供奉着慈航真人。殿内通常的介绍是:真人久已得道,但以渡生念切、救苦心殷,故倒驾慈航转世为观音大士。殿内通常还会有"慈航真人说法指迷津,洞天仙境显灵渡众生"、"诸善奉行方可求观音普渡,众恶莫作就能上菩萨慈航"等对联。显然,道教关于慈航道人的典故与传说,与产生较早的佛教中的大多数观音传说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的崇拜对象,同一个纪念节日,已经充分说明了观音或慈航"神性"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神灵的魅力往往还在于百姓赋予神灵的道德感召力。观音或慈航不仅具有"大慈大悲"的母性光辉,而且还具有"救苦救难"的超常能力。这种神灵的双重性格,是百姓信仰神灵的重要基础。功利性信仰的背后,蕴藏着对于道德与智慧的充分肯定。这种肯定,不仅是对神灵的要求,也是对于信仰这种神灵的信徒的要求。成仙、成佛,都不是离开人间的虚幻理想,而是在现实人生中就能够完成的人生追求。这种文化现象,正反映着中华文明富含道德理性的特征。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