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对联趣话,苏东坡巧对辽国使臣,为大宋挽回颜面

原标题:对联趣话,苏东坡巧对辽国使臣,为大宋挽回颜面

文/傅华轩

苏轼苏东坡的大名,在历史上如雷贯耳,诗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还在美食上独创了“东坡肉”,至今是饕餮者的首选。苏轼尽管一生的仕途跌跌撞撞,但是文学创作颇丰,佳作连连。《唐宋八大家》选了他们父子三人的文章,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独一份。不得不佩服苏氏家族遗传密码优秀啊。闲言少叙,今天说一段苏东坡才华横溢的故事。

大宋元丰八年(1085年),三十八岁的宋神宗病逝。接下来,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十岁的顽皮孩子主持不了朝政,只好由高太后摄权听政。

这位高太后一贯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大家都知道那个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但是他死了。高太后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清除那些变法派的官员。她免去了王圭的宰相职位,重新任命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宰相,对那帮因反对新法而遭贬斥的人物,也陆续复用。这样,与司马光关系不错的苏轼,先被任命为登州太守,后又召还朝廷。反对苏轼的李定、舒亶等人见苏轼果然东山再起,又恨又怕,便时时寻找机会陷害他。

对联趣话,苏东坡巧对辽国使臣,为大宋挽回颜面

恰在其时,北边耀武扬威的辽国派使臣来朝,带来一幅对子的上联,要大宋朝在三日之内对上下联,若能对上,即尊宋朝为上邦;若对不上,便视宋朝为下邦。这对子的上联是: 三光日月星。

给这个上联对下联,真还是不好对,“三”数量词,“光”形容词,“日月星”名词,光发自日月星,第二个字光要和后面三个独立的名词有联系。对出下联的确是很难的。

在辽使面前不能丢人,这涉及到国家的尊严。高太后立刻传旨,让百官联对,由于此联实在太难,百官纷纷摇头,无一能对。李定和舒亶互相挤了挤眼,会意地相互点头一笑,二人一齐推荐苏轼入对,说苏轼文名满天下,定能对上,若不能对出!那苏轼便是欺世盗名之辈。高太后听了,心里明知他俩跟苏轼不对付,有意陷害苏轼,但她还是相信苏轼可以对出,便召苏轼前来。

对联趣话,苏东坡巧对辽国使臣,为大宋挽回颜面

苏轼上朝,见了辽使。好家伙!辽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蔑视的眼神扫了扫苏东坡,心里话,群臣百官都没对上来,又弄来一个什么鸟?苏轼彬彬有礼地说明来意,苏轼便请辽使亮对,辽使高昂着头大声朗诵道:

“三光日月星。”

苏轼听后,微微一笑,说:“敝国三岁蒙童也能对出,满朝文武,无非不屑联对,逗你玩罢了!”

辽使一听,面露愠色,以为苏轼对不出,故意大言欺人,拖延时间,便催他快对。

苏轼说:“敝国蒙童即读《诗经》,我对‘四诗风雅颂’可以吗?”

此对一出,辽使愕然,满堂大哗,朝臣们都竖起大拇指,叹为绝对。诗经的“风”、“雅”、“颂”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两种,故可称四诗,一下子解决了数字“四”和后面三个字代表三种事物的矛盾,可谓巧妙之极,况且还寓有把“四诗”比作“三光”之意。

对联趣话,苏东坡巧对辽国使臣,为大宋挽回颜面

苏轼趁势戏弄辽使,又出了几个下联,说:“贵国这副对子,我信手拈来即可,

‘一宫清慎廉’,

‘一阵风雷雨’,

‘半桶泥涂浆’……”。

苏东坡连发炮弹似的给出答案,弄得辽使晕头转向,羞惭万分,只得自认下邦,狼狈而去。

李定、舒亶弄巧成拙,反帮了苏轼一个大忙。苏东坡的名气由此暴涨,满朝文武仰慕至极,在高太后的支持下,苏轼一年之内连升了三次官,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其职权在副宰相以上。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