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小小的“孔方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如今成为社会不可缺失的存在

原标题:小小的“孔方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如今成为社会不可缺失的存在

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币这一概念已经成为一个人人都绕不开的问题。世界上的历史文明是无比的璀璨。在过往的岁月中,有无尽的文化被传承,有无尽的历史被歌颂,也有无尽的故事被铭记。同样,钱币作为一种社会必不可少的存在,同样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起源和现实意义。

钱币作为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那时候的钱币还是以实物货币的形式而存在。通过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得知猪和陶器曾经在原始社会后期被当作过货币来使用,并以财富的形式为人们所追捧。在半坡就出土大量作为殉葬物的陶罐,而在大汶口文化则发现了大量的猪头和下颚骨等殉葬品。

小小的“孔方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如今成为社会不可缺失的存在

我们知道的是,中国汉字最早起源也都有着其象征意义。这其中文字的组成中有“贝”字,也往往与财富,有价值等内容相挂钩。这是因为,在古代以实物为钱币的时期里,“贝”即贝壳这类物品是流通较为广泛的一种钱币形式了。之所以选用“贝”作为钱币,是因为它自身具有的价值以及便于携带和方便计算的特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中国便已经出现来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这一点可以从殷商晚期墓葬中出土的“无文铜贝”,以及甲骨文上所解释的其意义得知。不止于此,在对西周晚期的考古发掘以及出土文物资料,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在当时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不过,“贝”作为大范围流通的钱币代表,直到大约春秋战国时期才被金属铸币所取代。

小小的“孔方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如今成为社会不可缺失的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金属冶炼工艺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乱世征战中,商品经济也随之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为社会所淘汰。不过当时的诸侯林立,政权交替,几乎每个诸侯国都有着自己的货币形态。秦始皇于统一六国后,在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但一枚铜钱重达半两,于携带和使用来说都是十分不便的。于是,汉代五铢钱吸取了秦半两的形制特点,钱重五铢,在形制上的先进性体现在大小轻重适宜。

小小的“孔方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如今成为社会不可缺失的存在

货币的统一,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转变向全国统一而规范的形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以及改良的汉代五铢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也被人认为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一直到民国初期都为中国钱币所使用。也正是这种形态,钱币也被称为“孔方兄”,晋代学者鲁褒的《钱神论》记载:“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从而,中国古代钱币也就有了这种谑称。

不过在汉代时期,中国古代钱币完成了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文帝时期“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直到汉武帝刘彻在位,他收回了地方的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如此,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五铢钱在携带方便商业往来方面也出现很大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中国的隋唐时期,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21年唐朝铸造新钱,其重量与汉五铢钱相近,按唐代衡制重2.4铢。这种钱币被称为“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取“开辟新纪元”之意。在《金融五千年》一书中,称:“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小小的“孔方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如今成为社会不可缺失的存在

到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十分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直到今日,即便线上移动支付愈发方便快捷,但是纸币的使用依旧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钱神论》 鲁褒

《汉书·食货志》 班固

《金融五千年》 宏皓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