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神话故事 > \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原标题: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一转眼暑往寒来,随着西风乍起,十月(农历)的北京实际已经进入冬天。这天儿一冷,人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取暖”,从穿着上来说,就要换上厚衣服了,虽说有春捂秋冻之说,可眼看立冬都过了,就别等妈妈催、赶紧把秋裤穿上吧!那从吃上说呢,夏景天儿的食物就该被“雪藏”了,还是吃点儿热乎的舒服。说到这个吃,我总觉得现在跟过去一样、也不一样:一样的是都没的吃。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过去物质匮乏、人也穷的时候没的吃;现在物质丰富了、生活条件也好了,还是没的吃;不一样在于两个没的吃含义不同,过去是真没的吃,不饿肚子就是好事儿,而现在的“没的吃”是因为太丰富,不知道吃点儿什么好。于是有很多人开始“忆苦思甜”,大米白面吃够了,总想吃点粗粮。这人哪,说起来也怪,过去见天儿棒子面儿窝头的时候儿,恨不得吃“醋了心”,看见它都脑袋疼。现在什么好吃的都有了,却又偏偏想这口儿。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棒子面儿的吃法,最常见的莫过于窝头、贴饼子,可是在北京还有一种“个别另样”的吃法儿,叫“煮尜尜儿”,也叫“尜尜儿汤”,连汤带水儿热气腾腾,别说、还挺适合冬天吃的、暖和!先说什么叫尜尜儿?中国字儿最讲理,您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两头儿小,中间的大就叫尜尜儿,说白了就是枣胡儿形。咱们小时候有一种玩具叫抽尜尜儿,有的也叫抽汉奸,冰上抽的叫冰尜尜儿。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有人说这“汉奸”不是一面儿是尖的,上面儿是平的吗?您要知道它是从什么演变过来的,它是陀螺变化而来,陀螺就是两头儿尖,中间大,俩手指头捏住一头儿、用力一捻它就转了,这种陀螺在北京话里就叫尜尜儿,也叫捻捻转儿,后来演变成用鞭子抽的,也叫尜尜儿。那咱们说这煮尜尜儿是不是也是这形状呢?还真未必。最常见的煮尜尜儿实际都是方形的、准确的说是立方体,并不是枣胡儿形,那为什么叫尜尜儿呢?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有人说应该写成“煮嘎嘎儿”,也叫煮疙瘩,本身就是方形,跟玩儿的那个尜尜儿没关系;第二,说这煮尜尜儿最初就是把和好的棒子面儿攥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形状、然后下锅煮,所以叫煮尜尜儿,后来嫌麻烦才直接用刀切成方的;第三,有人说煮尜尜儿不是因为它的形状,中间大、两头儿小另有含义:是水少、白面少、棒子面儿多,这么个“中间大、两头儿小”所以叫尜尜儿。甭管怎么说吧,总之都这么叫。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不光这么叫,煮尜尜儿、尜尜儿汤、煮疙瘩,这都不算,它还有另外一个别称,叫盆里碰,您别看写出来是这三字,但说起来可不这么说,叫“盆儿了碰”。为什么叫盆儿了碰呢,得从它的做法上说,刚才说了,煮尜尜儿以棒子面儿为主,加白面少许,少加水、和成硬面团儿,稍微饧一会儿,然后把面团儿墩成一个大方块儿,您小时候儿玩儿过摔胶泥没有?跟那意思差不多。当然也有用擀面杖擀成厚片儿的,总之是先切条儿、后切块儿。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这个时候不能直接下锅煮,因为棒子面儿不耐煮,容易散(煮散了不成棒子面儿粥了吗?),把这些小块儿放进一个盆里,撒上薄(白)面,然后就跟摇元宵似的用力摇。这些“尜尜儿”们在盆里来回碰撞,这不就是“盆儿了碰”吗?这么做的目的一个是让它们更紧实,另一方面让它们裹上一层薄面,这样不容易散,也不容易沾。然后就是下锅煮呗!煮的时候为了不让它粘连,得轻点“扒拉扒拉”它们,但不能跟煮饺子、煮面条儿似的玩儿命搅合,到底它是棒子面的,全搅合散了就真成熬粥了。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煮熟了之后连汤儿盛一碗,金黄金黄的、煞是好看,它还有个外号儿,叫“大喇嘛逛庙”。为什么这么叫?因为过去(尤其清朝)北京有很多藏传佛教的寺庙,喇嘛也多,大喇嘛的僧袍就是黄色,而藏传佛教也被称为黄教(藏传佛教其中一派),寺庙也是黄顶。您去雍和宫看看、另外北京不是还有个黄寺吗?都是藏传佛教寺院。因为喇嘛的僧袍和寺庙都以黄色为主,所以叫大喇嘛逛庙。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另外呢,光煮尜尜儿有点儿单调,所以有时候就往里加点儿青菜,比如菠菜、油菜之类,黄绿相间那就更好看了,这就不能叫大喇嘛逛庙了,这叫“大喇嘛逛青儿”,逛青儿就是春季踏青的意思。干嘛老跟喇嘛“过不去”呢?就落这么一说,这没有任何不尊重藏传佛教和喇嘛的意思,如果您非认为有,那也不赖我,也不是我起的这个名,谁起的您找谁去得了。另外,加了青菜的煮尜尜儿也叫“猴儿打伞”,写到这儿连我都纳闷儿,它怎么这么多外号儿呢您说?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其实这也挺形象,您看过早先有个动画片儿叫《等明天》吗(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上映了)?这猴儿没有窝,一下雨没地儿躲没地儿藏的,让它做个窝它老说等明天,结果真下大雨了,只能举个大树叶子当伞避雨。可有朋友说了,猴儿不是黄的呀?没错儿,我们常见的猴儿以棕色为主,就算珍惜动物:金丝猴儿,它的毛儿也不全是黄的。所以这儿说的猴儿打伞不是指一般的猴儿,而是指“猴儿王”,他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不管您看老版西游记,还是动画片儿《大闹天宫》,里面的孙悟空都是穿黄色,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也穿黄战袍,何况还有虎皮裙?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说了半天它的外号儿,也该开吃了吧?还不成,它是白的,没味儿呀!那就得说说浇头儿了。如今网上也好多介绍煮尜尜儿的,但是说到浇头儿都有个统一的“标配”:芝麻酱、韭菜花儿、酱豆腐、辣椒油,等等吧!就跟拌涮羊肉调料似的,仿佛不这么吃就不正宗、就是“外行”。个人提出点儿不同意见:这玩意儿还真没有什么标配!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如今您吃煮尜尜儿应该算是生活中的调剂,但是在过去这是真正的穷吃食,不能说是最穷的吧,也差不多了。尤其是粮食限量供应的年代,经历过的您都清楚,粗粮多、细粮少,有的甚至吃不饱,就别提吃好了。当人们实在吃腻了窝头、贴饼子的时候,不得不变着法儿的让它容易下咽一些,所以煮尜尜儿不能算最穷的吃食,应该算穷吃食里的粗粮细作吧!但是您说必须是什么浇头儿,实在是未必的很!

天儿冷了,来碗热气腾腾的“煮尜尜儿”吧!

拿芝麻酱来讲,据说当年是老舍先生作为人大代表跟周总理反映,说芝麻酱是北京人的“命”,经周总理批示这才保证了北京的供应。但是您知道多少钱一斤吗?老吃咱吃得起吗?好不容易打上一回,咱留着涮羊肉的时候吃好不好呢?所以煮尜尜儿的浇头儿也不一定,一个是看个人口味,一个是看家里有什么!不过一般要选口重一些的浇头儿,酱油汆儿、虾米皮炸酱,莫不是煮尜尜儿的好伴侣!

注:插图及封面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