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二战时期,炮楼在中国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没有?

原标题:二战时期,炮楼在中国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没有?

炮楼这种东西,说实话,根本就不值一提。其跟我们通常认为的碉堡工事不一样,虽然是一个类型,但是其防御力天差地别。

二战时期,炮楼在中国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没有?

碉堡乃是热兵器时代最为典型的坚固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修筑而成的工事,配合一定的对外攻击武器,简直就是防守方的杀手锏,进攻方的噩梦啊。时至今日,碉堡还在被不断的升级改造,并没有被淘汰。

但是日军的炮楼不一样,其结构简单,防御力差,基本就是土砖加木头,条件好一点的,可能会用石头。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建筑物,远远达不到碉堡那样的作用。不开玩笑的讲,只要是将李云龙的意大利炮拉来,基本一炮一个。而且炮楼的守军也不多,大多数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鬼子再配上一个班到一个排的伪军。抗战时期的日军炮楼,其实没有炮,就十条步枪,外加一挺机枪。极少数炮楼可能会配一具掷弹筒,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炮楼防御力不强,守备力量也有限,遇到大股部队只能死守炮楼。

二战时期,炮楼在中国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没有?

但是,咱们那时候穷啊,武器装备落后。别说意大利炮,就是普通的迫击炮,那也是稀罕玩意儿,得主力部队才有。

一般的游击队,或者民兵队伍,他们顶多就是步枪加手榴弹。而这样的武器装备,显然不好对炮楼造成有效的杀伤。当然,炸药包或者集束手榴弹这样的装备是有这样的威力的,但是日军往往会在炮楼周边加装铁丝网,以及挖出壕沟,阻断接近的炮楼的路径,日伪军只要躲在炮楼里,通过射击孔,居高临下的防守,那就是一块一场难啃的骨头。

当然,这里还需要补充的一点是,炮楼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防御工事。它更多的是一个侦察岗哨,起到一个监视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日军的炮楼大都是修筑在沦陷区大后方的交通要道,用以防备中国的敌后武装搞破坏。只要短时间内无法攻克炮楼,那么日军就可以抽调援军前来救援。

二战时期,炮楼在中国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没有?

日军完全可以通过建筑类似的小堡垒群,将中国的农村给分割、镇压,就像铁桶一样把中国人箍死。由此,日军展开了大修炮楼的历史,这是一种战略,它最大的好处是能用最少的兵力,最大程度的控制住中国的农村,继而为太平洋战争空出兵力。

因此炮楼针对性很强,主要就是对付武器装备匮乏,且无法组织大规模战斗的敌后武装。实际上在正面战场上,日军也极少修建炮楼。

对于日军来说,炮楼的防御力足矣。

这其实可以衍生到日军被大家广为诟病的装备问题上。比如日军的坦克,出了名的装甲炮,反坦克炮打他都是杀鸡焉用牛刀。和当时世界上的主流相去甚远。那么为何日军坦克如此一般呢,真的是日本人造不出来重型坦克吗?

二战时期,炮楼在中国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没有?

其实不然,日本工业基础较差,原材料匮乏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是一个战场实际环境。日军在发动战争之前,做过不少的实地考察。之所以将坦克敲定为小豆丁模式,更多的是因为其很适合当前的战场。首先当时的中国武器装备跟不上,小豆丁的防护能力足以。而且当时中国基建差,尤其是南方水网纵横,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开展。

都说德国的装甲军团厉害,如果把他们开到东南亚的山地丛林中,其不一定能在日军身上占到便宜,这是一个战场环境的问题。显然,炮楼的存在,也是因为他适合这个战场环境。事实上,修碉堡对日本而言也不算什么难事。

但炮楼这种玩意,它适合当时的中国战场,尤其是敌后战场。因为在当时,中国军队缺乏重武器是客观事实。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多田骏正是因为知道这个实际情况,才提出了炮楼的设计标准,即压缩建筑成本,以最低的代价修建最多的炮楼。

反正就这种稀烂东西,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来说,也已经很难打了。

二战时期,炮楼在中国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没有?

看过《亮剑》的朋友,应该对李云龙曾说过一段话有印象:

我要是有鬼子那么富,就不练刺杀了,一人抱着一挺机关枪,见人就突突,那多痛快呀!

李云龙的这段话一语中的。

当年的八路军为什么没日没夜的练刺杀?难道是八路军喜欢与敌人白刃战吗?

当然不是了。如果八路人手一支德国原装驳壳枪,背上再背一把美国原装汤姆森,谁愿意跟鬼子肉搏?一梭子扫过去,岂不美哉?

当时八路军所谓的“三枪八路”绰号,意思就是八路三次排枪之后必定发起冲锋,和敌人近身格斗,说白了,就是因为战士缺乏弹药,被逼出来的结果。没办法,谁让当时的中国,工业贫弱呢?

换句话讲,就是欺负我们中国人武器装备差,没有重武器。

二战时期,炮楼在中国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没有?

如果,日本是面对的英美军队,或者说苏联的钢铁洪流。那么取而代之的可能就是钢筋混泥土加固的要塞了。比如在欧洲战场,那里城市化程度较高,控制了城镇就控制住了大部分人口,作战双方不需要在农村保留太多的兵力。

其次欧洲部队的火力要比中国强的多,游击队也不难搞到一些重火力,炮楼无法发挥太多作用。因此即使在交通要道修建工事,也是比较坚固的碉堡或者大型钢筋混凝土工事,而不是防御力很差的炮楼。日军这种东西如果敢在欧洲出现,有多少算多少,通通都会被炸成渣子。

因此双方对炮楼的不同态度,主要是各自战术需要所决定的。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