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原标题: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崇祯帝朱由检可谓是最令人同情的亡国之君,他一生勤政节俭,如履薄冰,却难挽大厦将倾,面对李自成进军北京,没有南迁而逃,最终是城破而自缢以身殉国。

可以说在这位亡国之君身上,有着太多令人惋惜的遗憾之处,那么这位皇帝若是生于平世,会不会有一番作为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以历史来看,崇祯帝朱由检的风骨值得肯定,但是他的能力的确太差劲。再通俗点来说,这位皇帝就是人品可以,但是治国理政能力太差劲。但其实崇祯帝颇有一些生不逢时的无奈之感,若他生于平世,其实也是会有一番作为,不说会成为一代明君,但成为合格的守成之君还是没问题的。

一、换角度来看,崇祯帝面对的最大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崇祯帝继位以后,面对的最大难题不是明面上的内忧外患。而是政令难以实施下去,并没有掌握实权,而且下面的文官集团可以隐然对抗皇权,甚至皇帝都要受其蒙蔽。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纵观崇祯帝上位之初铲除魏忠贤之举,可谓是有板有眼,先是将魏忠贤的各种阴招一一应付过去,再以魏忠贤的死敌文官集团压制魏忠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轻轻松松就收拾了魏忠贤这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连一点风浪都没有,过程干净利落。

崇祯帝通过铲除魏忠贤之举,被当时人视为圣明之主。在今天单就这件事来看,其实也是相当高明,当时崇祯帝不过17岁而已,这个年龄,在今天也不过是学生罢了,能有如此之举,一般人真干不了。

但铲除魏忠贤以后,崇祯帝就太过理想化了,认为魏忠贤恶贯满盈,掌握的厂卫系统也是畸形存在,于是连厂卫系统的实权都给剥夺了,是“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

就跟很多人认为杀了奸臣,天下就会好了,就会众正盈朝一般的道理一般。其实杀了奸臣,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天下依旧是那般乱套,局势也依旧会越来越恶劣的。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更何况崇祯帝还是做错了改变,是从根本上自废武功,使得可以制衡文官集团的厂卫系统成为摆设,自己可谓是没了耳目,任由文官集团蒙蔽了。

这时候所谓的积重难返,最大的积重其实就是历经二百多年的时间,明朝的文官集团,太老油条了,权力太大了,而且已经变质

打这么个比方,比如说新成立一个部门,刚开始大家彼此之间都摸不清楚,对于各项事务也是摸不透,都是兢兢业业,还不会拉帮结派什么的,但是时间越久,了解越深,老油条就出现了,拉帮结派情况也出来了,越往后,这种情况就越严重,对于领导的个人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有能力才能管理住,没能力的话,那就真的只能是摆设了。

明朝当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文官集团权力越来越大,是你中有我我只有你,虽然斗来斗去,但是皇权也是他们一致对抗的目标。更要命的是,忠心于国家和皇帝的官员太少了,大多是以私人利益为先,甚至心中没有国家利益,不然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后能有那么多投降大臣排队等着当从龙之臣?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帝这个看似最有实权的亡国之君,其实并没有多少实权,对于朝局根本做不到真正的掌握。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崇祯帝只能再度起用宦官,以制衡文官集团,同时使得自己不受蒙蔽。

像在崇祯四年,崇祯帝起用“太监李奇茂监视陕西茶马,吴直监视登岛兵粮、海禁”。

当时“群臣合疏谏”,崇祯帝是“不听”。之后廷臣再次提及此事,崇祯帝气愤而无奈地说道:“诸臣若实心任事,朕亦何需此辈”。

可以说这时的官僚体制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除非是推倒重来。开国皇帝来了,都不一定能解决,最多凭着高超的政治手段,压制住群臣,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让这些开国皇帝,从头再来,从北打到南,甚至从南打到北,都不是问题。但是让他处于一个垂垂老矣的政权之中,政不通令不达,有力无处使,自己还没有办法抛弃这一切,是另起炉灶重新培养势力,只能想办法先控制朝局,然后再解决各种内忧外患,那难度其实更大,至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不要想了。

这也是开国皇帝很多,中兴之主却寥寥无几的原因所在。虽然从无到有,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推倒腐朽的墙,重新再建,只需要推倒。而到了王朝后期,皇帝就相当于腐朽墙上坐着的人,不解决问题,有一天墙就会塌,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是破而后立或者推倒重建,但这不是革自己的命吗。只有少数聪明人,利用炉火纯青的政治手腕,在不推倒墙影响自己的前提下,进行局部改变,进行墙体加固罢了,是为中兴之主。不过这也只是减缓墙倒塌的时间罢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只是短暂的,如果后继无人,那么中兴的成果会很快消耗殆尽,诸如汉宣帝与汉元帝这对老子英雄儿平庸的父子。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平心而论,这样的局势对于皇帝个人能力要求太高了,开国皇帝都不一定可以,必须得是中兴之主那样的人才可以,而且只是稳住局面,不是彻底解决问题,时间还不能太短,毕竟政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以崇祯帝的水平,应对这样的局势,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不能太过苛刻他,换成一般人恐怕连魏忠贤那关都过不了。

二、崇祯帝“生性多疑”的另一面体现,同样值得人深思。

关于崇祯帝的评价,一般评价最多最普遍的是“刚愎自用”和“生性多疑”。

客观来说,崇祯帝能有如此评价并不冤,他在位时期的确是如此,是疑心太重,动不动就诛杀大臣。根据统计,崇祯帝在位17年,总督级别高官,被诛杀7人,巡抚级别大员,被诛杀11人。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但换个角度来看,其实也可以看出崇祯帝已经是有点破罐子破摔,以为杀了魏忠贤,文官集团会全力支持自己,局势会越来越好,结果没想到受制于文官集团,还被蒙蔽,自然就开始是不信任任何人,疑心越来越重,因此是对大臣越来越苛刻,乃至是大开杀戒。

可以说崇祯帝的用人是一塌糊涂,但并不能将过错都归于他一人身上。从另一面来看,这是他对于文官集团的无力反击,甚至可以说是不知道集中在哪一点,只是愤怒而无差别的反击罢了。

当然也不能说崇祯帝就没有问题,他的问题其实最大,是识人不明忠奸不分。诸如竟然重用温体仁周延儒这两大奸臣,不仅于国事无补,反而使得内部倾轧越来越严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像那些盛世,为什么皇帝圣明不说,贤明大臣也是层出不穷?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这不是凑巧,而是正因为皇帝圣明,所以才会使得有能者上位,会挖掘出人才,而小人得志不了。

而且像卢象升之死,还有孙传庭之死,崇祯帝的处理太差劲,可谓是寒了天下人的心。

崇祯帝就如同拿到一手不算烂的牌之人,虽有内忧外患,要能臣有能臣,要名将有名将,如果可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那么自然是赢家。可惜他没有发挥出好牌的作用,面对庞大的文官集团,是控制不了也跳不过,因此是屡屡出错牌,最终不只是输了江山,更是搭上身家性命。

最后客观来说,崇祯帝虽非雄才大略之主,但也不是昏庸之主,不然不会轻轻松松过了魏忠贤那关,他的水平其实可以说是一般,只不过面对王朝末期积重难返的局势,显得是一事无成还屡出败笔,他有责任心,但方向却不对,政治手腕却不高,所以根本控制不了历经二百多年,已经变质的文官集团。

不过若是他生于平世,如果王朝没有那么多内忧外患,文官集团也没有经过长时间拥有那么大实权的话,没有这一大阻碍,可以政通令达,可以不受蒙蔽,以崇祯帝的责任心和勤政,虽说当不了明君,但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还是没问题的。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