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鹏荣谈经论道

  

  作者:何鹏荣
  
  当下,国家繁荣昌盛,人们的物质以一步步富裕,国强民富了是好事,但人们的精神却变得空前的空虚。于是,宗教产业就再次盛兴,成为人们寄托灵魂之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智大慧,大勇大谋的入世、处世、迷世、出世之文化,而非宗教文化。
  
  很多人把信仰当成了宗教,把宗教当成了信仰。前些时候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告诉我他皈依了,拿出皈依证让我看。我问他:“为何皈依?”他说:“因为我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问他:“你知道董存瑞吗?你觉得董存瑞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吗?董存瑞皈依了吗?”朋友恍然大悟。我说:“释迦牟尼佛说,状无我心,看破、放下、莫着相。不要我们执着。我们皈依了佛门,就是执着了它。不是正好与佛的思想相违背了吗?佛门讲空,道家讲无。告诉我们世间根本没神怪,如果有,那世间只有一个神,那就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精气神”。精神的寄托并非非要皈依。(当然学习佛法、佛规、佛礼、佛义的弟子皈依我不反对。因为佛法、佛规、佛礼、佛义博大精深,是绝对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和传承的。)
  
  信仰无关乎宗教。老人讲:“信好的不如心好的。”只要我们心存善念,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多行善事,多做有益与人的事,多做帮助与人的事,无论大小,无论多少。那你就有了善和爱的信仰,因为所有的正统的教义都是导人向善行善,导人有爱行爱的。那你自己就是“神”了。
  
  为了帮助朋友们区分,“佛家”、“佛教”、“佛学”和“道家”、“道教”、“道学”,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传承,我做简要分析,帮助朋友们解惑:
  
  一、道:“道家”、“道教”、“道学”的不同。
  
  “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聏,以“道”“德”为核心范畴。著有《道德经》一书,固有“道家”之称。“道家”哲学不是形而上学的思辨,而是帝王的政治哲学,道家和宗教无关,它是“盖于官史,成败存亡福祸之论。知秉要,守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是帝王管理之术和政治哲学。”
  
  “道家”以“”为核心范畴。主张的是人性自然、人格独立。和儒家的积极心态、奋斗拼搏的“入世”思想正好背道而驰,是从“出世”的人生自然思想来阐述的。
  
  千百年来,人们多学的是入世的“儒家”,而人生总有两个方面“得意时”和“失意时”,学习儒家的“富则兼济天下”,也要学习道家的“穷则独善其身”。
  
  道家讲的是无神论,讲的是道法自然,以自然法则为最高准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人们总误认为是“老子”创建“道教”,非也。
  
  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其前身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教义是以《太平经》《周易参同契》理论著作为信仰标志。后因“老子”的名气较大,又著有《道德经》,张道陵等人就把《老子》绑架到了道教里,并尊为始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尊“道”为最高信仰,而道的尊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教的“道”与“德”一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道教讲的是有神论,是以宗神论排列德。
  
  道教虽然尊老子为教主,但教中的教主老子却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元始天尊(玉皇大帝)。道教分为全真派、龙门派、正一派等。
  
  道教以神氏排列分为四个等级:天上神、山上仙、地上人,地下鬼。
  
  “道学”和道家、道教没有任何关系。
  
  道学是起源于宋代,是宋代理学的一派。昌盛于元代,被统治阶级尊崇为“官学”。“道学”追求的不是科举功名,而是一种文化和道德规范论。目的是“为天地立心,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道学最大的核心是“天理”。
  
  “道学”和“道家”、“道教”不同,它讲的不是宇宙万物和自然规律,而是人类社会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力图将传统道德价值系统建设为人的精神家园。遵循这个主张,从古至今,有一批信仰“道学”的士大夫,成为了清正廉洁的好官,为世人树立了人格开模。
  
  二、佛:“佛家”、“佛教”、“佛学”的不同。
  
  “佛教”是指对印度真正释迦牟尼佛教法的称呼。指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以佛经戒律为准则。
  
  “佛教”起源印度,真正的佛教,在一千五百年前就灭绝了,只是后来有许多人还在宣扬释迦牟尼的教法而已。
  
  “佛教”的教法是:正法一千年,相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正法”:指有修有证的人,比如有六神通的阿罗汉,只要有阿罗汉证的人在,佛教就是正法住世,因为三界内除了佛教的人外,还没有哪种人或神是罗汉的对手(法力与智慧)。在正法一千年中,有许多人阿罗汉。
  
  “相法”: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用假的佛法对替换真的佛法,看起来像真的,其实是假的。比如,假装修行,骗取钱财等。
  
  “末法”:指正法和相法都没了,丧失威武,丧失温柔。世间黑白颠倒、纲常伦理颠倒,道德没有了约束。王不明忠奸,臣不明忠义。社会浮躁,世态炎凉。父母不哺育儿女,儿女不孝敬长辈。血脉不亲,亲情疏远。师不以教为业,学不以业为主。礼坏乐崩,邪见替代了正法。有车无道,有房无家,有人无亲,有财无产。日中则西,月满自亏,物质发达到了顶点,就会走向没落,这就是末法的特点。
  
  末法内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大战结果如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又开始了使用石头瓦块打仗。(如今,再小的国家都有制造原子弹的技术和财力,一旦发生战争,地球将变成死球。)
  
  东汉时期,中国人把印度佛经请到中国。由于佛教宣扬善恶论,和儒家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较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在隋唐时期佛教达到鼎盛。真正的佛教绝对纯净的佛教是佛经,只有靠自己能力去悟佛法,而不是听谁说的,因为在一个既不是普萨行的人,也没有证阿罗汉果位的人,所讲的都不可能完全对。许多人所传达的佛法里面参有了很多自己的主见和主张,传承到现在,佛法里就有了很多水份。现在的佛教法义,基本都已中国化了。
  
  释迦牟尼本身是用"缘起论"来解构万物主体的"自性",在反叛婆罗门教吠陀天启和种姓制度的同时,进入了空、幻、寂、灭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一种没有灵魂、没有寄托、没有偶像的悲观主义哲学——佛家。
  
  “佛家”是释迦牟尼讲的空、幻、寂、灭的境界。
  
  “佛教”是在释迦牟尼的追随者们出于吸引信众、传播教义的目的,因而将此种哲理与婆罗门教关于灵魂轮回、极乐世界、偶像崇拜等思想掺杂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有灵魂、有寄托、有偶像的宗教——佛教。
  
  “佛家”讲的是无法相、无我相、无众生相。
  
  “佛教”讲的是世上有西方极乐世界,有佛祖,有轮回、有报应、有因果关系。
  
  “佛家”讲的是涅槃(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死亡状态)实际就是无痛苦、无遗憾、无牵挂、无留恋的安心、静心死亡。
  
  “佛教”讲的是死亡后灵魂可以被佛陀带入西方的极乐世界,免遭六道轮回之苦。
  
  “佛家”讲的是让人们学习佛法,看开、放下、莫着相的,无神论。
  
  “佛教”讲的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有神论。是要人们焚香朝拜,崇拜神佛。
  
  三、佛学:
  
  是对佛家和佛教的佛经、佛义、佛法、佛规、佛礼的探讨、梳理、研习、学习的一个学派。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