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是什么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敢说,你收到朋友的一封信会比收到100封电子贺卡更开心!
  
  科技的发展,通讯方式与通讯工具的层出不同,使得诺大的一个地球摇身变成了一条“地球村”。互联网的覆盖与发展,使得每一个人似乎都成为了“落网之鱼”。按理论来讲,越来越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应该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更好才对的。但是,为何……
  
  近些年来,国家文化局一直在强调与提倡着“复古文化”。本文在此重点探讨的则是“通讯文化”。
  
  我们所熟悉的古代“通信文化”有飞鸽传书、烽火传信号、快马传书。而这三种通信方法似乎也只有在古代片中才能看到了。现代人似乎根本就无法理解鸽子怎么也能担当信使。我们都在所谓科技的阴影下仰望着古人的灿烂文化。
  
  或许,我们不须过多地谈及古代的通信手段。毕竟,社会是需要发展的。
  
  照目前的社会来看,“寄信”应该是比较原始的联系方式了。那么,我想问一下:你上一次寄信是什么时候呢?
  
  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书信的格式。于是,我写了第一封信,但是没有寄出去。
  
  初中的年代,似乎在流行着交笔友。通过《黄金时代》、《学生报》等一些的交友宣言里寻找笔友。我们开始寄信给其它地区的同龄人。我也寄过一封信,没有回音。
  
  高中时,曾经在一起的初中同学都去到了不同的学校。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手机。于是,兴起了写信。我也曾经写过不少信给朋友,也收过一些信。有些信还杂夹在书桌里,如今看起来,感觉特别的温馨。
  
  高中毕业后,似乎“寄信”也传之灭绝了…
  
  科技的发展与普及,使得QQ、飞信、MSN、微博,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圈子。于是乎,人不在是孤单的个体,而是让互联网紧紧地网住了。
  
  QQ的24小时在线,飞信的炸弹式轰隆、G3、3G通话的千里传音,使到你想联系谁就能联系谁。可是,越来越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发挥到它理论上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人挂着QQ,也只是挂着,从不会主动联系别人,别人也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隐身挂着QQ,又是为什么呢?多年未见的朋友,在网上嘘寒了几句之后,便无话可谈了。日复一日的,你的QQ头像亮着,她的头像也亮着,谁都沉默。于是乎,我们会深思:挂Q是为了什么?
  
  节假日里,满天的祝福短信群发。复制、粘贴、确定,搞定。的一句“节日快乐”又去到哪里了?节日里,电子贺卡、电子邮件,蜂拥而来。这些贺卡和邮件都很精美。可是,我却是喜欢你以前送给我的,潦草地写着“生日快乐”的那张卡片。
  
  初中、高中时,会因为朋友的一个来电开心很久。听听朋友的声音,说说自己最近的趣事……如今,QQ语音、视频聊天,G3超长时间通话,使得通话不间断了。但是,时间一长,没有了话题,厌烦了,于是乎习惯性地选择了隐身。
  
  许多人都有着这样的一个困惑:觉得自己和曾经很熟悉的朋友变得陌生了。在Q上聊了几句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电话里闲聊几句后也匆匆挂机了。节日里,你一条短信,她一条短信,你一封邮件,她一封邮件。为什么联系的方式多了,朋友间的友谊却淡了呢?
  
  我们都以为别人很忙,所以没有去“打扰”,别人也以为你很忙。于是,在“忙忙忙”中错过,“忙忙忙”其实系自私。
  
  我们开始藐视转发的,粘贴的祝福短信。我们开始对“假日短信潮”反感。同样的,邮箱里存放着许多还未读的邮件,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去读。
  
  日复一日的,觉得和曾经的朋友失去了共同的话题。渐渐的,联系少了;慢慢的,在网上,你一句“最近怎样了?”她说,“还好啦”……于是,沉默了。
  
  是什么淡化了曾经的友谊?时间?距离?不!是你自己。越来越方便快捷的联系工具还在我们的手里。发一条短信给你的朋友,告诉她,“我想念你了”。用纸和笔,写封信给你的朋友,她一定会很开心的。
  
  友谊不间断……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