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未解之谜 > \

[图文]考古专家在康巴古战场挖出清朝火药枪

             

[图文]考古专家在康巴古战场挖出清朝火药枪

精美绝伦的明朝壁画

[图文]考古专家在康巴古战场挖出清朝火药枪

清朝手枪

第一次金川之役,从乾隆十二年三月起到十四年二月止,清政府调动了七省兵力,前后有八万余人的军队采用火攻、碉攻等办法,历时两年,伤亡很大,最后以清政府妥协告终。

历时25天,行程2000多公里,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四川考古研究院联合举行的康巴地区民族与考古考察活动,近日告一段落。昨日,参加活动的近十位考古专家返回成都并接受了记者采访。据介绍,此次考察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发现了精美绝伦的明清壁画,他们还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平定两金川战图册”,找到了乾隆时期金川战役的发生地及大量清军兵器。

明代壁画

 

令考古学家兴奋得跳

 

2005年考古学家曾在丹巴中路乡经堂碉中首次发现了康巴地区的明代壁画,但当时只发现一个孤例,无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作出结论。所以,在这次考察中,考古学家尤其注意收集壁画信息,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佛像大小间隔、整体红色布局、莲花瓣底……这些都是明代壁画的标志。”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学家姚军回忆说,大家在康定县新都桥乡沙德村民居经堂发现壁画时,所有人都兴奋地跳了起来。随后在近一个月时间中,考古学家又先后在丹巴中路乡、阿坝州小金县两河乡及金川县马尔邦乡总共发现了7处明代壁画,且部分壁画保存较好,尤其是丹巴中路乡壁画,阴刻佛像色彩艳丽、线条清晰,甚至连面部微笑都清晰可辨。

 

“藏传佛教艺术在明朝时相当繁荣,随即便开始出现了本土化和汉化的趋势,但考古界一直都缺乏记载藏传佛教的明代史料,此次发现的明代壁画对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基本面貌以及演变轨迹作了最好的诠释。”姚军表示,这次在康巴地区发现的明代壁画必将对康巴藏传佛教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但需要引起严重关注的是,这些壁画大部分保存状况不容乐观,其中部分还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有效的紧急应对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

 

战争遗址

 

记录乾隆举兵平乱

 

乾隆三十六年,金川地区土司与周边土司发生纠纷,乾隆发兵平乱,历时5年终以沉重代价换来胜利,乾隆将平定大小金川作为自己一生极为自得的“十全武功”之一。而金川战役向来是专家学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一直以来,专家的研究都只停留在文献资料上,此次考古调查则改变了迄今为止完全依靠文献研究金川战役的局面,考古学家们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平定两金川战图册”为参照,在丹巴、小金、金川县展开了乾隆时期金川战役的实地调查。

 

在当地县文化局的积极支持下,考古学家初步完成了战图册涉及地名的古今考证,明确了战图所记录的日旁、甲索等战役的发生地,“12幅战图中有10幅甚至找到了战场所在地,当时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当年双方血拼的战场!”故宫博物院专家罗文华表示,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依据文献记载,通过古今地名对照实地走访,将战图册上描绘的地形与实地进行了比照,发现战图上描绘的地形、水系与实地完全吻合,由此得出结论:战图册应是完全依据阿桂等前线指挥官奏报的地形图,以写实的手法绘制的!战图册上记录的战役发生地的确认,对研究乾隆关于两金川战役的真实想法和感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考察组还对金川战役的遗址、遗物保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铅子、炮弹、劈山炮、枪、三角钉、箭头、箭等清军进攻大小金川时的兵器等遗物。除遗物外,还有部分遗址、遗迹留存,如古碉、碑、营盘、清军运送大炮的道路等。专家们还对金川战役后大小金川地区的移民情况做了调查,“在金川战役的主战场金川县里,很多村子已很难找到原住民,原有的文化保存已很少,不过由于移民来源很杂,此地文化非常具有个性,是研究移民文化、多文化交融的重要案例”。

 

链接

 

金川之战

 

第一次金川之役,从乾隆十二年三月起到十四年二月止,清政府调动了七省兵力,前后有八万余人的军队采用火攻、碉攻等办法,历时两年,伤亡很大,最后以清政府妥协告终。第二次金川之役,从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到四十一年二月结束,下定决心平乱的清政府此番共调兵十二万五千五百余人,调派民夫四十六万二千多名,耗费白银六千一百六十万两、米二百九十六万三千五百多石、火药四百二十万一千四百多斤、铅铁炮子三百多万斤。温福、桂林、阿桂等名将率兵以不惜一切代价,不灭金川土司势力誓不罢休的决心浴血奋战,历时近五年终获胜利,清政府随即废除了两金川的土司制。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