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失调理论(情感调节障碍)

今晚报

本文向给大家分享情感失调理论相关知识,同时小编也会对情感调节障碍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在情感失调理论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有哪些

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有: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嫌神猜失调理论、期望—效价理论;凯尔曼的三阶段理论。

态度问题曾一度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Thomas.WT)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社会态度的科学”;墨菲和纽科姆(TheodroeNewcomb)则说“在社会心理学的全部领域中,也许没有一个概念占据的位置能比态度更接近中心了。

奥尔波特说过:“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了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

态度定义。态度是带倾向性心理的准备状态,是人们对特定的对象所持的一种稳定的评价和反应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态度的特点。内在性: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是尚未显现于外的内心历程或状态。对象性:态度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对性,没有无目标的态度。态度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观念等等。稳定性:态度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问、不会轻易转变。

态度改变三程序论:也叫做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是由凯尔曼(Kelman,1958)通过分析典型的态度变化例证提出的。认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程序)实现的:依从、认同和内化。

认知失调理论:最早由费斯廷格(LeonFestinger1957)提出来的,是研究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的心理空间中包含多种多样的芹型认知因素,比如观念、信仰、价值观、态度等许多方面。随着当前社会活动的内容不同,各种认知因素之间会存在三种关系,即协调、失调和不相关。

情感失调理论

改变态度三程序论认同篇:

认同(identification)是指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依赖关系,或者说个人情感上存在与别人或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例如:当一个人被置于一个特定的社会位置,获得新的社会角色时。

他的自我同一性自然地需要与新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相一致,此时他就需要采纳新的态度。一个新瞎尘加入伙伴的小群体的少年学生,对同伴中的行为方式产生认同,从而使原有态度发生改变。

比如伙伴们都吸烟或有追星的热情,则新加入的成员会感到作为群体的一员,应该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从而也接受吸烟行为或加入追星的行列。

自闭症和感觉统合有没有关系

大家好我是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感统王老师!

在工作中常常接收到外界对“自闭症”的错误信息,其中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5岁了还是胆小、粘人、怕陌生环境,是不是就是得了自闭症,孩子脾气暴躁、喜欢转圈圈、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就预示着这是自闭症的征兆。其实这些也有可能是是因为“感统失调”惹的祸。

很多家长对“自闭症”、“感统失调”并不陌生,但容易进入误区,认为自闭症就是感统失调。虽然自闭症儿童会出现感统失调的现象,但出现感统失调不代表就是自闭症,这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你真的了解什么是感统失调吗?

感觉统合理论提出感觉统合指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过大脑统合作用,造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放这一过程障碍时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较多,但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其主要表现范围也不同,轻度感统失调多数只有一个方面异常,重度感统失调则大多数是三或四个方面异常。

一般感统失调有以下表现
1前庭平衡功能障碍

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卫,会感知自己身体的空间位置,控制身体平衡。前庭觉失调的儿童表现为左右分不清,运动协调能力不好,容易跌倒,动作笨拙、怕高、不喜欢旋转、方向不好。

2视觉障碍

视觉失调的儿童表现对空间距离知觉判断不准确,左右颠倒,方向感差,同时视觉失调的儿童在阅读时容易跳字或串行,注意力不集中。

3触觉防御障碍

儿童触觉问题一般出现两个极端的表现:

触觉过度敏感:比如对别人的触摸感到讨厌、害怕洗澡、洗头等正常儿童看来简单的事情,就连剪指甲都会表现出反抗的情绪

触觉低度敏感:对温度、疼痛没有反应,喜欢粗暴活动如摔跤等。

4听觉障碍

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能专心听别人讲话,语言表达能力差、经常答非所问、有时还会自言自语甚至不能自控的大喊大叫,因掌握词汇量少,说话卡壳、含糊不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5本体感觉不佳

通俗的说就是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本体感觉失调的孩子会出现跑步动作不协调、走路东倒西歪、力量速度控制比较弱、孩子害怕旋转、跳动、怕黑也是有很大程度上是本体失调导致。

因此感觉统合失调实际上更多的是感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视听觉统合障碍等等,感觉统合失调属于综合障碍。但孤独症主要是属于感觉统合失调后的一种疾病,因此感觉统合不全是孤独症的根源,这两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那么重度感统失调和自闭症有什么区别呢?
1语言交流方面

自闭症孩子在交流时,缺乏感情色彩,可能会表达,但说话平铺直述,不带感情。

感统失调的孩子,也许语言少,但是声音语言带感情。

2眼神方面

自闭症孩子很少与人有较长时间的眼神交流、眼神没有光,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重度感统失调的孩子,害怕跟人眼神接触,但眼里有光。

3社交方面

自闭症孩子活在自己世界里,即使和很多人在一起,也无法融入,没办法理解一些“玩笑话”,甚至有的无法理解和遵从游戏规则

重度感统失调孩子可能因为胆小,担心,脸上出现焦虑担心穗迟高、恐惧、不安的表情,想玩但是不敢去。

4情感方面

自闭症孩子在这一方面往往存在极大的困难,他们很难去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不会“察言观色”。因此他们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度感统失调的孩子往往情感意识正常

5刻板行为

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刻板表现是持续性,他们往往表现在一成不变、不知变通。他们常常用一种方式说话、做事、吃饭、甚至是玩耍比如:爱看风扇旋转、在纸上画圈圈、坐公交车必须做一个固定位置等。

重度感统失调的孩子有刻板行为,但不持续,过段时间会更换,比如,今天喜欢看风扇的转动,过一段时间又喜欢转圈等等,他的刻板行为是经常变换的。

因此一旦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症状时不要马上给他贴上“自闭症”的标签,应寻求医疗机构,找猜尺专业人士去鉴定,给孩子做一个全面评估,旦前不要盲目判断、如果孩子只是感统失调,那么通过专业系统的感统训练,是完全有可能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