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面相特征 罪犯面相

游戏联盟B童鞋

犯罪心理十大经典案例

数千画像中挑嫌犯

  通过犯罪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罪犯的个人信息,例如犯罪动机、个人的生活状况、个人的经历,罪犯的性格……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解下犯罪动机, 心理 画像等。

  例:乞丐徐生事件

  徐生,河北省平泉县人,曾于1990年到兰甲屯村以打零工、要饭、偷盗为生,因在讨饭和偷摸过埋败程中遭打骂,对七户打骂过自己的人家实施爆炸报复,将炸药放至仇人家的烟囱内,想通过烧火做饭时自行引爆。后被发现,徐生被刑事拘留。

  分析:

  犯罪人罪案动机:根据案脊塌例描述,犯罪人的直接作案动机是有目的性的报复。

  犯罪人犯罪动因:

  根据案例显示,我们可以做出这样几条推论:犯罪人家庭关系复杂,可能来自破裂家庭,在家庭中属于被忽视个体,后被家庭成员排斥,离家出走。犯罪人可能在家庭中遭遇过家庭暴力行为的实施,父系或母系成员对其在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极为吝啬,经常因犯罪人偷食某些食物而对犯罪人实施暴力侵犯。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实施地点(烟囱)清楚地表明,犯罪人童年时代经历过十分长时期的饥饿状态,因此他对炊具及其附属工具展现出一种十分敌对的报复心理,并要以极为具有毁灭性的方式来实施破坏。可以推测,在他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可能因为内心能量的转注而将仇恨心理投射给几户仇家。

  犯罪人在学校可能属于边缘学生,成绩较差,因为贫穷和成绩靠后而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他可能曾经被老师当众羞辱。可以推测,因此犯罪人对几户人家施于他身上的打骂十分不满,心生仇恨。在打工过程中,犯罪人饱尝冷漠与侮辱,后开始要饭经常被侮辱,积生非常大的不满并产生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由于长时间的心理负性不良情绪的积压,在七户人家对他的打骂时间点时,他的负性情绪迅速地被激发而导致体内能量的全面释放,开始意欲对几户人家实施报复性行为。

  犯罪人的性格非常孤僻,具有极强的控制欲,有强烈的追求激烈感官刺激的心态(用爆炸这一形式实施犯罪)。虽然身处社会边缘,却十分希望被人关注(由于童年被忽视,犯罪人非常希望被关爱)。从“将炸药放至仇人家的烟囱内,想通过烧火做饭时自行引爆犯罪人”分析看,犯罪人有强烈的投机思维,并希望对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典型的惩罚者心态。犯罪人情绪易激惹,意志较坚定。

  犯罪人心理画像:

  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犯罪人为年龄17、8—23、4岁的男青年,较瘦,面相苍老。从“想通过烧火做饭时自行引爆”来看,犯罪人思想不成熟,投机心理极为强烈,逻辑分析能力不强。犯罪人具有旺盛的精力,有强烈的追求感官刺激的需求,有明显的释放体能内在过剩能量的冲动。从他的犯罪工具的选择上可以看出,犯罪人无法容忍他人对自己的漠樱液圆视与侮辱,明显的显现出要求被别人承认与关注的倾向。

  结语:通过这起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推论:破裂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是有着巨大消极作用的,而学校教育的畸形和社会整体心态的冷漠对边缘人的犯罪心理的滋生有着巨大的催化剂作用。

上海提篮桥在哪个区

刑事犯罪分子面相特征

1.上海提篮桥的由来

要说提篮桥,就不能不说下海庙,因为下海庙不仅记录了提篮桥的历史,甚至记录了上海地名起源的最早历史,这段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知道的人不多,有些以为自己是老上海的也许也不知道。

上海有名的庙宇很多,如静安寺、玉佛寺、龙华寺、城隍庙、红庙、方塔寺、钦赐娘殿等等,但知道下海庙的人却不多;上海的桥很多,外白渡桥、乍浦路桥、泥城桥、横浜桥、打浦桥、枫林桥、放生桥,但知道提篮桥的人不多;同样,知道上海的人多, 而知道上海名字来历的不多。阿拉自称为“上海土著”是有依据的,因为阿拉祖上上溯三代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爷爷是上海宝山人,外公王姓一族又是世代居住在提篮桥一带的农民,所以,不仅从小听长辈们说五花八门的提篮桥的故事,而且耳濡目染这里的一些陈年往事便烂熟于胸了。

先说提篮桥,提篮桥以前的确是有桥的,只是现在看不见了。提篮桥一带,在很早的时候离长江口与吴淞江汇合的入海处是不远的。

19世纪中期前属上海县高昌乡,此地河浜纵横,阡陌交错,黄浦江边上为船民停船、渔民晒网处,俗称徐家滩,提篮桥附近已形成集镇。据我爷爷和外公外婆说,他们是见到过提篮桥的,具御冲体地点是在东海电影院与大名电影院之间的海门路上。

我翻阅了大量资料查证,提篮桥的桥址应该是在今东长治路东面、海门路西首,据电车二场工作过的人说,他们在建北大楼时,挖出过几根桥桩。桥桩所在的位置恰在今东长治路、海门路口偏西南处,即电车二场北大楼的东部。

从桥桩的贺拆高排列看,那座提篮桥应是西北与东南走向,也就是连接电车二场北大楼和海门路东侧今提篮桥派出所。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提篮桥系下海浦上的一座木桥,桥宽约2米,长约10米。

早期提篮桥周围大多为农田和水渠,附近因为有古刹下海庙,所以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据传当年木桥附近,即今东长治路电车二场处,有爿竹器店,专营提篮、淘箩而闻名,故人们称该地区为提篮桥。又说此桥建于隋朝的,因附近有一座在上海挺有名的下海庙,香火很盛,香客川流不息。

香客多为妇女,大多手挎提篮,放些香烛供物,往来桥上。时间一久,“提篮桥”之名就叫出来了。

自道光28年(1848年)提篮桥地区被辟为美租界后,填浜筑路,圈地造房,逐步形成闹市区。1883年,下海浦开始被填,逐渐成为现在的海门路,提篮桥被拆。

1901年,英国人在这里买地造监狱,原来的昆明路是条小河浜,俗称“东薛家浜”,也被填埋修路,成为现在的昆明路,提篮桥一带就逐渐成了上海的一个有些名气的商业中心。再说下海庙,话说1955年,毛老人家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老人家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所有的上海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

毛老人家说:“应该有。”毛老人家的话,如同在黄浦江中投下一块大石头,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

找来找去,还真的找到了。人们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位于昆明路73号。

下海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后便是屡废屡建。从前,这一带多是渔村。

渔民出海打鱼,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建了这座小庙,奉祀护海女神妈祖。下海庙俗称夏海庙、义王庙,始建时仅有房屋9间。

嘉庆年间荒塌重修。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又购地8亩多,逐步扩建。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又增建后殿等10余间。抗日战争初期,下海庙被日军炮火焚毁。

1941年起,重新修建。上海华界沦陷后,媚日的和尚把原来的尼姑庙变成了和尚庙。

抗战胜利以后,才恢复成为尼姑庙。为了寻找下海,人们才注意到下海庙的存在,这时候的下海庙,小得不能再小,而且有些破败。

但是,庙小故事多。上海人通过这座小庙破解了上海、下海的由来。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人工小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即苏州河的上海段)的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

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当时,吴淞江现在虹口区海门路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

与上海浦隔岸相望的北岸也有个浦,叫下海浦。江南河流命名有个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禅尺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

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位置得名,上海之名是起源于上海浦的,可见上海本是河流名,后来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管理酒税的机关——酒务。因地近上海浦,就称为上海务。

上海务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税收大增,上海务的名气也像酒一样逐渐有了度数。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从一条小河,变成收税的办公场所,再变成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这就是上海地名的起源与经历。而与上海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

明初,因吴淞江河道已经严重淤塞,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这条河大致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

清末,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兴建船坞、码头、堆栈、工厂,下海浦渐渐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变成街路。

下海没有了,只有一个残破小庙——下海庙,。

2.上海提篮桥的由来

清朝嘉庆年间,本地居民在下海庙附近的下海浦上兴建一桥,名为提篮桥,该地因此得名。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该处被划入上海美租界,由于区内有香火鼎盛的下海庙和通往浦东的轮渡,逐渐成为苏州河以北的主要集市之一。190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提篮桥地区的华德路(长阳路)、舟山路、昆明路、保定路之间的地块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部局监狱,俗称为“提篮桥监狱”。

纳粹在德国掌权期间,大批犹太人前来上海避难,提篮桥即是主要聚居点之一。日本在占领上海期间,将提篮桥划为犹太人隔离区,使得该区域最多曾容纳3万名犹太人。目前,提篮桥区域内的长阳路62号尚有犹太教的华德路摩西会堂一座。

提篮桥原为虹口区主要商业、文化中心之一,但随着下海庙渐废,轮渡停航,逐渐衰落。目前提篮桥的范围大致在杨树浦路、惠民路、黄浦江、东大名路和霍山路之间。区内近年来新建了上海国际客运码头,并借着北外滩概念的提出展开了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经济情况有一定的好转。

提篮桥监狱位于华德路(今长阳路147号),1903年启用。1949年5月由中国人民 *** 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995年6月更名为上海市提篮桥监狱

祝你好运 非常感谢你的采纳!这对我很重要~

3.上海提篮桥的由来

要说提篮桥,就不能不说下海庙,因为下海庙不仅记录了提篮桥的历史,甚至记录了上海地名起源的最早历史,这段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知道的人不多,有些以为自己是老上海的也许也不知道。

上海有名的庙宇很多,如静安寺、玉佛寺、龙华寺、城隍庙、红庙、方塔寺、钦赐娘殿等等,但知道下海庙的人却不多;上海的桥很多,外白渡桥、乍浦路桥、泥城桥、横浜桥、打浦桥、枫林桥、放生桥,但知道提篮桥的人不多;同样,知道上海的人多, 而知道上海名字来历的不多。阿拉自称为“上海土著”是有依据的,因为阿拉祖上上溯三代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爷爷是上海宝山人,外公王姓一族又是世代居住在提篮桥一带的农民,所以,不仅从小听长辈们说五花八门的提篮桥的故事,而且耳濡目染这里的一些陈年往事便烂熟于胸了。

先说提篮桥,提篮桥以前的确是有桥的,只是现在看不见了。提篮桥一带,在很早的时候离长江口与吴淞江汇合的入海处是不远的。

19世纪中期前属上海县高昌乡,此地河浜纵横,阡陌交错,黄浦江边上为船民停船、渔民晒网处,俗称徐家滩,提篮桥附近已形成集镇。据我爷爷和外公外婆说,他们是见到过提篮桥的,具体地点是在东海电影院与大名电影院之间的海门路上。

我翻阅了大量资料查证,提篮桥的桥址应该是在今东长治路东面、海门路西首,据电车二场工作过的人说,他们在建北大楼时,挖出过几根桥桩。桥桩所在的位置恰在今东长治路、海门路口偏西南处,即电车二场北大楼的东部。

从桥桩的排列看,那座提篮桥应是西北与东南走向,也就是连接电车二场北大楼和海门路东侧今提篮桥派出所。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提篮桥系下海浦上的一座木桥,桥宽约2米,长约10米。

早期提篮桥周围大多为农田和水渠,附近因为有古刹下海庙,所以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据传当年木桥附近,即今东长治路电车二场处,有爿竹器店,专营提篮、淘箩而闻名,故人们称该地区为提篮桥。又说此桥建于隋朝的,因附近有一座在上海挺有名的下海庙,香火很盛,香客川流不息。

香客多为妇女,大多手挎提篮,放些香烛供物,往来桥上。时间一久,“提篮桥”之名就叫出来了。

自道光28年(1848年)提篮桥地区被辟为美租界后,填浜筑路,圈地造房,逐步形成闹市区。1883年,下海浦开始被填,逐渐成为现在的海门路,提篮桥被拆。

1901年,英国人在这里买地造监狱,原来的昆明路是条小河浜,俗称“东薛家浜”,也被填埋修路,成为现在的昆明路,提篮桥一带就逐渐成了上海的一个有些名气的商业中心。再说下海庙,话说1955年,毛老人家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老人家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所有的上海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

毛老人家说:“应该有。”毛老人家的话,如同在黄浦江中投下一块大石头,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

找来找去,还真的找到了。人们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位于昆明路73号。

下海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后便是屡废屡建。从前,这一带多是渔村。

渔民出海打鱼,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建了这座小庙,奉祀护海女神妈祖。下海庙俗称夏海庙、义王庙,始建时仅有房屋9间。

嘉庆年间荒塌重修。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又购地8亩多,逐步扩建。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又增建后殿等10余间。抗日战争初期,下海庙被日军炮火焚毁。

1941年起,重新修建。上海华界沦陷后,媚日的和尚把原来的尼姑庙变成了和尚庙。

抗战胜利以后,才恢复成为尼姑庙。为了寻找下海,人们才注意到下海庙的存在,这时候的下海庙,小得不能再小,而且有些破败。

但是,庙小故事多。上海人通过这座小庙破解了上海、下海的由来。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人工小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即苏州河的上海段)的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

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当时,吴淞江现在虹口区海门路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

与上海浦隔岸相望的北岸也有个浦,叫下海浦。江南河流命名有个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

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位置得名,上海之名是起源于上海浦的,可见上海本是河流名,后来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管理酒税的机关——酒务。因地近上海浦,就称为上海务。

上海务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税收大增,上海务的名气也像酒一样逐渐有了度数。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从一条小河,变成收税的办公场所,再变成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这就是上海地名的起源与经历。而与上海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

明初,因吴淞江河道已经严重淤塞,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这条河大致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

清末,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兴建船坞、码头、堆栈、工厂,下海浦渐渐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变成街路。

下海没有了,只有一个残破小庙——下海庙,记着它的。

4.提篮桥监狱的基本情况

提篮桥监狱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是一座著名监狱,因其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号称“远东第一监狱”。

提篮桥监狱南面的正门位于虹口区长阳路(原名华德路)147号,北面的围墙紧邻昆明路,西侧是舟山路,东面靠近保定路。四周多数是中下层市民聚居的民国初年建造的密集的石库门房屋。

提篮桥监狱在1943年交还租界以前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华德路监狱,长期由英国管理,俗称“外国监狱”、“西牢”。1903年5月18日,第一幢监楼竣工启用。以后陆续增建,至1935年形成占地60亩、楼房10余幢的规模,四周有5米高的围墙。

提篮桥监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关押过许多著名人物。1945年-1948年间,这里是关押、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的场所,曾有上百名日本战犯关押于此,至少有13名日本战犯处决于狱内。参见提篮桥监狱关押过的名人列表。

提篮桥监狱将其中一幢楼房改建成上海监狱陈列馆。其中还特别展示了一个保存完好的室内绞刑架设施,下方有活动地板,尸体可以直接落入一楼的停尸房。

提篮桥监狱作为一处精美的近代建筑群,1994年被上海市 *** 列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目前部分建筑为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所在地。

1949年5月上海市解放,中国人民 *** 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这座监狱并改称“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1951年8月更名为“上海市监狱”。1995年5月改为现名。

提篮桥监狱收押对象是被上海市各级人民法院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18周岁以上的罪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规定,提篮桥监狱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改造,文化、技术教育和多种职业培训,并进行刑释以后的就业和回归社会指导。监狱组织罪犯参加每天8小时的劳动生产;保障罪犯申诉、控告、检举、人身不受体罚虐待、医疗、通信、会见家属、节假日休息等基本权利,保障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享有选举权;监狱根据罪犯的服刑表现,依法给予不同的处遇和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减刑、假释以及依法加刑。通过教育改造,大多数罪犯能逐步认罪服法,改正恶习,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

5.应该是“提篮桥”还是“提蓝桥”

提篮桥上海提篮桥的来历说起上海的提篮桥,那是大大的有名。

上海人都知道,那是个关人的地方——监狱是也。上海人骂人中有一句话,送侬到提篮桥去,就是把你关进监狱去。

提篮桥成了监狱的的代名词。历史上确实有一座叫提篮桥的桥,就在那座监狱不远处。

原来监狱的附近有一座庙叫下海庙,历史比监狱还要悠久。说起下海庙是因为这座庙所在地称为下海,而不是上海,当然现在全叫上海了。

下海庙前的一条路叫昆明路。以前昆明路是一条小河。

庙的门前有一座小桥,进庙一定要从该小桥上走过。那时到庙里进香的人很多是提着篮子,所以这座小桥也就叫做提篮桥了。

没想到在庙的旁边造了一座监狱,人们把这座监狱叫做提篮桥监狱。后来小河被填,当然小桥也没有了,而提篮桥监狱从此也就简称为提篮桥了。

现在下海庙还在,并扩建了,香火越发旺盛。不过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您是居士,别指望进庙可以得到免费的待遇,照样要化上五元香钱。

6.上海12个历史文化中心城区是哪12个

这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分别为: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黄浦、虹口区,以外滩历史建筑群、建筑轮廓线以及街道空间为风貌特色。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黄浦区,以近代商业文化娱乐建筑、南京路-人民广场城市空间和里弄建筑为风貌特色。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传统寺庙、居住、商业、街巷格局为风貌特色。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区,以花园住宅、里弄、公寓为主要风貌特色。

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乡村别墅为风貌特色。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革命史迹、花园、里弄住宅为风貌特色。

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杨浦区,以原市政中心历史建筑群和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为风貌特色。

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徐汇区,以烈士陵园和寺庙为风貌特色。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为风貌特色。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静安区,以各类住宅和公共建筑为风貌特色。

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长宁、静安区、以花园、里弄住宅和教育建筑为特色。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花园住宅为风貌特色。

7.上海的历史有多少悠久

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的封邑在现上海一带,故上海别称申。

4~5世纪时,松江(现代苏州河)下游一带称扈渎,此为上海简称沪的由来。唐时属华亭县。

宋始设上海镇,南宋咸淳年间,上海已是贸易港口。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从华亭县划出东北五乡建立上海县 ,县治设于上海镇上。

1553年,为了抗倭,上海筑起城墙,成了方圆4.5千米的城区,城市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清代辟为商埠,成为贸易大港。

自1843年上海开埠,上海租界成了各国殖民主义势力在中国渗透扩张的政治据点及其经济侵略与经济掠夺的大本营。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台宫慕久公布《地皮章程》,规定英国居留地的范围与租地办法;1849年4月6日法国取得上海居留地;1857年7月11日成立工部局,并在租地人大会上擅自修改《地皮章程》,英法美还开始雇佣武装巡捕。

1863年9月21日英、美租界合并;1899年英、美公共租界扩充地界,并改名为国际公共租界。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7月南京国民 *** 宣布成立上海特别市市 *** ;1930年,上海特别市 *** 改组为上海市 *** ;1933年,把数百年治于上海旧县城里的上海县,迁治于北桥镇;1942年英美 *** 决定放弃租界(当时租界仍被日军占领),翌年1月签字。

1949年5月,上海市人民 *** 成立,为直辖市,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榆林、杨浦20市区,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杨思、洋泾、高桥、真如10郊区,共辖30区。1952年分洋泾区为东昌、洋泾2区;江湾、新市2区合并为江湾区;1956年,废老闸区入黄浦区,北四川路区入虹口区,北站区入闸北区,常熟区入徐汇区,静安区的东部入新成区,西部入长宁区,嵩山区北部入邑庙区,南部入卢湾区,郊区中高桥、洋泾、杨思3区合并为东郊区,吴淞、江湾、大场3区合并为北郊区,真如、新泾、龙华3区合并为西郊区,废水上区。

1958年1月,以江苏松江专区的上海、宝山、嘉定3县改属上海市,11月,苏州专区的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6县与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归入上海市;1961年浙江舟山县(现舟山市)嵊泗人民公社划入上海市,1962年复归浙江省。1988年撤消宝山县与吴淞区,设立宝山区。

1992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设立新的闵行区;撤消川沙县设浦东新区;撤消嘉定县设嘉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