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这个日本大将为了忏悔,回老家教了30年英语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性语言,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各国教育中都很受重视。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日本,就有一个人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到了英语在未来社会的重要作用,用自己30年的时间从事英语教育。
不过,这个人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二战中的日本海军大将、海军大学校长,名叫井上成美。
说到井上成美,熟悉二战史的人都知道他曾一度反对和中国、美国开战,这也是战后他得以无罪释放的关键原因。但是,不主张开战真的是因为他是一名和平人士吗?别天真了!
在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界,井上成美与山本五十六、米内光政堪称铁三角,这三人作为海军部队的骨干班子,对日本海军的实力知根知底,很清楚要是去跟美国人过招,纯属讨打,所以他们强烈反对和德意签署三国同盟协议,以避免被拉下水。
而在对中国的策略上,井上成美也跟陆军里的石原莞尔等人达成了一致,主战“不扩大战事”,以便腾出时间和空间攫取东北地区的资源,这样一来,日本的国力才有保障,才能发动持久性的战争。所以,在他们所谓的“和平”之下,其实是有着更大的战争阴谋。
当然,后来经不起主战派的软磨硬泡,山本五十六硬着头皮搞了一场珍珠港偷袭,这才使得他们原来的计划泡了汤。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来,井上成美能够站在日本当时的国情考虑,和石原莞尔、山本五十六等人并驾齐驱,说明他还是有点谋略的。但是,这却恰恰成了他最致命的缺点!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他的外号就知道了——“日本赵括”。
没错,此赵括就是那个只晓得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坑害了40万赵军的败将。而井上成美的人物设定,几乎和那位赵括如出一辙,他最擅长的,是在后方制定宏大的作战计划,而且喜欢滔滔不绝的演讲,但是真到了指挥实战的时候,井上成美却成了霜打的茄子。
就拿1942年5月的珊瑚岛海战来说,当时的日军经过轰炸珍珠港的鼓舞,士气正当高涨,相反美军方面则是军心溃散,所以日本海军完全可以和美军一战。然而,平时讲惯了大道理的井上成美,面对这场规模空前浩大的航母大对决,却彻底丢了魂。
由于误判了战争的形势,日本海军吃到了珍珠港以来的第一次大败,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士气赔了个精光。作为指挥官的井上成美,也因此被炒了鱿鱼,回家赋闲去了。
二战结束后,井上成美虽然遭到起诉,但由于他曾反对开战而得以幸免,被无罪释放。出狱后的井上成美,拒绝了新政府请他担任日本自卫军高级顾问的邀请,而是回到老家干起了英语教育,一干就是30年。
因为早年在海军大学毕业的时候,井上成美就因为英语极好而被派为日本驻外使臣,所以他的英语功底是没得说的。回到老家后,井上成美在家里办起了英语班,亲自教授附近的孩子们学英语,一直到1975年去世。
其实,井上成美之所以会选择隐居老家教英语,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赎罪。
在他晚年时,曾对记者说过:“我只是个苟活的军人,军方曾经的一意孤行,给日本人带来了很多的痛楚,我很惭愧。而英语是我们下一代立足世界的工具,我想以此赎罪。”
历史客栈作者:水木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ashaohua108
相关文章
-
赤壁之战谜团多:关羽等人到底有没有参加?
-
《甄嬛传》里的纯元,到底是白月光还是绿茶女?
-
老照片1971年韩国大邱韩国的第四大城市
-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前,沙漠发现一群乞丐,派兵一看,居然是国军?
-
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麦更伟大,二战后却被第一个送上绞刑架
-
遭到盟军轰炸后的德军兵工厂,你认出这台装备了吗?
-
漳州发现的早期柬埔寨硬币
-
古人有没有发现过恐龙化石呢?
-
陈胜能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
东南亚有一领土大国,民族数量傲视全球,如今却面临严重解体危机
-
化学武器遗留下的恐怖后果 美国在越战使用的化学武器
-
历史上的今天|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诞辰
-
赤壁之战知名度为何如此之高而淝水之战却无人提及?
-
日本731做了多少丧尽天良的事?
-
毛泽东对此人直言不讳,四座皆惊,此人反而更敬佩毛泽东!
-
赤道几内亚和加蓬为何争夺一个小岛?
-
科尔贝:奥斯维辛的圣人,顶替陌生人去死,被罗马教皇追封烈士
-
在成为汤司令之前,他曾交了1亿学费
-
在水下多深才能避免不会被子弹射伤?专家:这个深度就可以无视
-
投降后日侨耍无赖要抢苏军坦克,苏军军官大怒:压死他们!
-
他是“血战钢锯岭”式的英雄,肠子被打出来仍然抢救战友
-
秦穆公生平故事 秦穆公征战西戎
-
美越战争中的上色老照片:看看美军的武力入侵,给越南带去的伤害
-
【今日人物】5月16日,那些出生和去世的名人大家
-
第三帝国时期的彩色老照片:希特勒得势时的疯狂,让整个欧洲颤抖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优势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
-
南宫仆射的四个仇人结局:三人死于徐凤年之手,一人被邓太阿所杀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到底有何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