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奇闻趣事 > \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原标题: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在中国出了很多大师级别的文人,每一个都才华横溢!你能看懂一个人的作品,却看不透写作品的人!这就是,大师的魅力,人性的深沉!看完聊斋,我笑了,如此奇思妙想,行文如流水,足见大师级别的笔力!可是看完蒲松龄先生的人生履历, 我沉默了,鬼狐易写,人心难测!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懂了,理解了,其实错的很离谱!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据说蒲松龄先生为了写这本聊斋志异,专门在路口设一茶棚,不要钱!但是喝茶的人,要讲一个奇闻故事,经过润色整理,先生完成了千古名篇《聊斋志异》。

后人对这本书,褒贬不一!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本书的一个特别的主题,就是对科举的鄙视和反思!

看看后人总结的,所谓的蒲松龄先生述说科举的四宗罪:

第一罪:评卷不公,可以参考《司文郎》;第二罪:窒息思想,可以参考《叶生》;第三罪:贿赂成风,参考《考弊司》、《于去恶》;第四罪:毒害社会!可以参考《贾奉雉》。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科举真的不好吗?如果没有科举制度,还有更加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吗?至于答案,历史已经给出了,无需我去置喙,本文的主要问题是,蒲松龄先生对科举真的是如《聊斋志异》中表述的那样,深恶痛绝吗?

答案我不想说,因为说不得!好了,我们就来捋一捋先生的人生履历吧!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蒲松龄19岁中秀才,得到主考官的青睐,施愚山给了他一个头名,随后蒲松龄连中乡、县、道三个第一名!可是,好运到头了!蒲松龄的坚持是由代表性的,40年!参加了十几届科举,一直考到了六十岁!在那个时代,人到七十古来稀!妻子劝慰蒲松龄,别考了!如果真的有科举的命,早就当阁老了!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40多年的考试生涯,毫无所获,真如后人的观点《聊斋志异》中说的那样,是科举腐败造成的吗?据说他的第一次科举,已经被内定为头名,可是突然发了急症,无法参加后续的考试。反正蒲松龄先生,只要参加考试就会出现突发状况,名落孙山。可是,这依然挡不住先生热爱科举的那颗心!坚持了40多年,如果第一次就中了,都到了辞官归隐的年龄,也就是说先生一直坚持考到了退休年龄,才放弃了。如果谁说,蒲松龄先生痛恨科举,我真的不信!

我个人觉得,国家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科举绝对是一个伟大壮举,除了科举还有更公平更好的方式吗?答案已经写在了历史书上!

对蒲松龄先生没有中举,我个人觉得并非一件坏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先生中举了,《聊斋志异》就无法诞生,这是全人类的文化宝库的损失!后人也不会闲着没事,翻开历史的故纸堆,找到一个叫蒲松龄的官员,看看他都干了什么?就算你是一个朝代的帝王,死去以后又有几个人记得?可是,有《聊斋志异》在,蒲松龄的名字就是永恒!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看完聊斋志异,我笑了,看完蒲松龄先生的人生履历,我沉默了!我只是觉得我被前人误导了,蒲松龄先生从来没有反对过科举制度,只是在痛恨科举过程中出现的那些阴暗的东西!这才是先生伟大的胸襟和博大的人文关怀!一部《聊斋志异》流传千古,绝非为了批判什么,那就太肤浅了,蒲松龄先生的笔触和意境,应该着墨于人生和文化层面的思辨!

一本《聊斋志异》,我最喜欢的就是《画皮》这个故事,我看到的不是恐怖!不是鬼,而是人心!试问,人世间谁不是每天都是在装扮自我,往精致了装扮,是为了给人好的印象。往朴素里打扮,是为了掩饰真实的自我!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人生在世,全靠演技,把角色演成自己,把自己演成失忆!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就是我了解的蒲松龄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皮,我看到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难测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