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温情牌的《大黄蜂》的确重启了变形金刚,但也只是换个套路继续圈钱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作为本月目前仅有的好莱坞大片,相信昨天刚刚上映的《大黄蜂》已经被大部分人列入了必看名单里。当然,尽管观众们带着“视效大片嘛总是要支持一波才没有遗憾”的心态在买票,但2017年烂出宇宙的《变形金刚5》还是让大家多少有点心理阴影。
好消息是,此前《大黄蜂》已经在北美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烂番茄93%的新鲜度,MTC 67的评分,虽然不是同类大片中最优秀的,但也比2017年《变形金刚5》17%的新鲜度和MTC 30分的成绩好太多了,甚至还比第一部《变形金刚》优秀。
再加上外媒一个劲地喊“这简直是《变形金刚》系列的伟大重启!”、“拯救了《变形金刚》!”,更是让人从“要不要看一看”的心态直接变成了“不看就要错过一个亿”。
的确,这部《大黄蜂》对路线越走越偏的《变形金刚》系列来说,是一次从形式到精神的改变。
2007年的首部《变形金刚》为什么惊艳?除了“童年记忆”这层情怀滤镜,电影中人类与铁甲机器人共处的冲突与和谐,青春期男孩的成长共鸣,多线叙事让注意力全程在线,以及新鲜的、让人炸燃的动作场面设计,都是被津津乐道的加分项。
但不知道是不是主创自己也疲惫了,从第二部到第五部,故事越来越随意,全程套路毫无创新。搭建了大格局又无法拍出深度,白白浪费观众的期待。
更雷人的是,为了讨好中国观众,加了一大堆植入广告,伊利舒化奶、优信二手车,正好好看剧情突然就来个大特写,可以说是非常出戏了。
前年上映的第五部,简直到达了不走心的顶峰。为了有噱头,让擎天柱莫名其妙黑化又莫名其妙变回好人,完全无视观众智商。
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人类虽然是地球的主人,但在电影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弱。本来人类角色的设置是为了帮助观众找情感共鸣,而这个功能已经逐渐被无视了,只剩下满屏的铁人打架。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评分越来越难看↓↓
《变形金刚》系列越来越低的评分
这部《大黄蜂》的惊喜就在于,回归了2007年观众初见《变形金刚》时的样子。在擎天柱和霸天虎两方对峙的老主题之外,电影还加入了很多人类的戏份。人与变形金刚互相帮助、并肩作战的感人路线终于再次出现。
并且人类角色并不是凭空加入的,电影沿用的是80年代《大黄蜂》动画的设定:青少年男孩(电影改成了女孩,但也不影响设定)在废旧车场发现了一辆黄色甲壳虫,带回家修理好之后发现是来自外星的汽车人,两人从此成为好友,多次一起战斗。
“还原”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对情怀粉们来说可以激动到流泪。
《大黄蜂》初代动画
新的变化大多要归功于新导演的加入。卖拷贝(迈克尔-贝)老师在统治了《变形金刚》系列10年之后,终于放下导筒,让更年轻的特拉维斯·奈特来决定《大黄蜂》的命运。
两个人的区别从年龄上就能体现。1965年出生的迈克尔-贝,在《变形金刚》最流行的80、90年代已经是“社会人”,对这个系列的热忱自然要比身为70后的特拉维斯小一些。
一个趣闻是,在第一次看到《变形金刚》的这个项目时,迈克尔-贝还认为这只是“愚蠢的玩具电影”,可见他不是粉丝,不懂大家的爱。
从青少年时期就看着《变形金刚》长大的特拉维斯,自然是有更多记忆和情怀,他也把这些感受都加入了电影中,所以《大黄蜂》里一直出现80年代的劲歌金曲,也花了很多笔墨描绘18岁女主角的成长挣扎。还有铁杆粉丝说大黄蜂的甲壳虫车造型也很还原当初的动画。
做动画起家的特拉维斯对《大黄蜂》视觉上的贡献也是突出的。他曾经担任过《僵尸新娘》、《鬼妈妈》等动画的美术设计,自己执导的定格动画电影《魔弦传说》还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动画提名。
这次《大黄蜂》一开场,他立刻就放上了一大段纯CG做的机甲大战,造型依然是神还原动画版。
在讨好情怀粉的同时,导演也不忘让大黄蜂卖萌搞笑,尽力圈一波路人粉。
与《变形金刚》(尤其是第五部)相比,《大黄蜂》的确是焕然一新。汽车人角色的减少让它的故事线简洁了一些,加重对人类情感的刻画又让它散发着此前从未有过的温情。大黄蜂的有趣个性在单人电影中也得到放大,除了原来“擎天柱的小兄弟”这一人设,他现在还很有可能是“呆萌男友”、“最萌小伙伴”,这对电影的传播来说非常有利。
老爹是耐克创始人的导演特拉维斯·奈特,这下也打响了名气,不用回去继承百亿家产了。
不过,要是把《大黄蜂》放到好莱坞大片的汪洋大海中,依然会发现这是一部很套路的电影。仔细一看片中所谓的创新亮点,不都是漫威玩剩下的梗吗?
比如女主角非常喜欢流行音乐,车库里也都是各种唱片,开车时也要放歌。这个设定不就是《银河护卫队》里用过的?两部电影就连歌单也有重复的,只能说集体回忆力量大。
大黄蜂极尽卖萌也时不时让人想起《银河护卫队2》中的格鲁特。都是无法理解正常的人类语言,不经意间把事情搞砸。
比如女主角被某bitch同学伤了自尊,于是拿着鸡蛋悄悄砸同学的车窗玻璃想要报复,结果大黄蜂用力过猛直接把车踩扁,和小格鲁特要帮监狱里的勇度拿鳍状原型机,结果各种热情拿了一大堆内裤、眼球等杂物,本质上就是一样的笑点,即对信息处理的错位。
青少年成长的部分套路就更老了,与十几年前迪士尼的校园喜剧如出一辙。女主角是个平凡人但一定有某项杰出的才华,并且这项才华一定会因为某种心理障碍不能施展,所以她就成了众人眼中的怪胎。
在人际关系方面,这个女主角肯定要被学校里长得好看的女生排斥,只能自己独来独往或者和同一类人做朋友。但这样的人往往运气爆棚,总是会获得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伙伴,然后克服心理障碍释放自己的闪光点。
老阿姨们都看过的《歌舞青春》大致就是这种套路。
对应一下《大黄蜂》的女主:中学生,跳水冠军还会修车,但因父亲去世从此排斥跳水。被学校里的女生挤兑,也融入不了新的家庭,突然遇到大黄蜂并把他发展成了惟一的朋友,最后为了救大黄蜂成功再次跳入水中。
多么熟悉的美式青春配方,换到中国的语境下大概效果就是女主角又把早恋、堕胎、失忆、出国的梗全玩了一遍,你就说老套不老套。还好这是个动作科幻片,这么放进去也让观众觉得没见过,挺新鲜。
另外,虽然不想强求视效大片能讲什么逻辑,但有些槽点实在也是难忍:擎天柱派大黄蜂到地球到底有什么卵用?就是为了当靶子让反派一遍遍虐?
为什么擎天柱就选了让大军撤退到地球?地球招你惹你了?
明明反派都把大黄蜂嗓子废了,就是不彻底杀死他,主角光环不要太强。
最后女主角跳水救大黄蜂还要来个标准入水姿势,就差转体三周半压个水花让评委打分了,到底是朋友的命重要还是突然间寻找自我重要?展示技能就不能再拍段别的戏?
所以说《大黄蜂》真是充分展示了同行衬托的重要性,感谢卖拷贝老师孜孜不倦的努力拉低了期待值,后面只要能有个正常发挥都是惊艳的。
《大黄蜂》的整体风格也再次体现了目前大片们的一种常态:知道观众们已经对伟光正的主角免疫了,于是积极在人设上反套路,比如《毒液》的男主是废柴,海王身为神也有中二的一面,大黄蜂是个有战斗值的汽车人也要不断卖萌。
但他们又集体滑向了另一个“漫威式套路”:卖萌、卖腐、想尽办法加笑点。
娱乐性增强了,但仍然是千篇一律的风格。
大片能够承担的更多任务,也在力求简单娱乐性的同时被消磨殆尽。比如让大黄蜂这样的非人类更人性化,是不是可以借此表达更多人性光辉与弱点?
在架空世界里,怎样影射社会现实增加深度?怎样合理化使用“反套路”增加故事的小高潮?
在做好视觉特效这一本职工作上,还能不能有更多突破性探索?当年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掀起了3D技术的革命,此后的大片就鲜少有谁在为了呈现与众不同的视觉奇观上多做努力。去年的《海王》有在这方面多做尝试,不过也并非是大家共同的创作常态。
当然,在狂轰滥炸、加一点小机智就能赚钱的情况下,片方们大概认为考虑这些问题也是多此一举。只能等待观众继续对现状感到审美疲惫,再着急忙慌想创意吧。
相关文章
-
《惊奇队长》票房口碑倒挂,漫威宇宙商业模式不行了?
-
喜剧电影《海滩游侠》曝海报 造型“污力滔滔”
-
《我曾是个简单的人》需要细品的电影
-
《惊奇队长》全球首周票房或将高达3.5亿美元,有望跻身全球前20
-
时光早报:"哈利波特"男星新剧饰特朗普
-
黄心娣不计酬劳接微电影《逐步轻熟》助力影视圈
-
《超时空同居》重映票房13万《误杀》票房破12亿
-
《复联4》预告片还得再等等,但真不是漫威故意吊胃口
-
逆时营救三个杨幂有什么区别 逆时营救杨幂有替身吗
-
亚伦觉得《英雄无归》缺乏“饥饿感”,《沙丘》契合高智商的观众
-
中国电影扬帆“出海”,《流浪地球》北美IMAX大卖
-
《流浪地球》票房已破19亿全靠吴京,屈楚萧毫无存在感?
-
《悬崖之上》隐藏的几个小细节,需要观众自行脑补,细思才能了解
-
42岁的张无忌,33岁的赵敏,有些电影注定是“情怀烂片”
-
一部关于戴安娜的纪录片,给哈里王子和梅根带来了冲击
-
亦涵《晚唐花语苏沐瑾》热播护子受伤只为真情
-
《扬名立万》上映18天累计票房破6亿尹正回应“过5亿开歌友会”诺言
-
国家电影局启用新版“龙标” 时长从5秒缩短为4秒
-
真正意义上的暑期大片,《怒火重案》燃爆8月,谢霆锋强势回归!
-
兴于硬科幻败于高票价
-
詹妮佛:《和平使者》的节奏鲜明,我面试《蜘蛛侠》没有下文
-
刘亦菲版《花木兰》,虽没了木须龙,但三大国际巨星的出演也备受期待
-
击败日韩等地强片!《我不是药神》获亚洲最佳电影
-
蔡徐坤为什么全网黑?人民网点名批评蔡徐坤
-
《老师·好》逆袭获单日票房冠军,吴京饰演的体育老师亮相
-
吴京首曝《流浪地球2》片场照:空间站宇航服抢眼
-
比阿汤哥还帅的他风流狂妄,被签名抵制,戛纳为何仍给他颁大奖?
-
剧本杀真正走上大银幕?《今日影评》评点电影《不速来客》
-
《惊奇队长》国内票房破3亿,外网评价成漫威最低疑似遭恶意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