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70年了,战斗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 “我们亲历淮海战役”③

原标题:70年了,战斗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 “我们亲历淮海战役”③

没有麦克风,就找来硬纸板糊喊话筒,对敌喊话、写信、送食品,瓦解敌军;打黄百韬打得很吃力,涉水过壕沟,下水前喝杯小酒,过去后身上就结冰了;第一次上战场的他,用一枚手榴弹抓住了一个俘虏……七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在他们的讲述中变得更加丰满、温热。

血战碾庄圩

70年了,战斗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 “我们亲历淮海战役”③

讲述人:史乃,1927年出生,江苏启东人,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革命,淮海战役时任华野6纵16师46团1营1连政治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第24军政治部主任。

碾庄战役是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是淮海战役的一个组成部份,从某种意义上讲碾庄战役决定了淮海战役的结局。

史乃回忆说,1948年11月初,当黄百韬兵团撤到碾庄时,令第25军副军长杨廷宴任碾庄圩警备司令,负责兵团部安全;第25军占领碾庄以北之小牙庄、万家壶一带,向北防御;第64军占领碾庄圩以南之大院上、吴庄,向东防御;第44军据守碾庄圩车站及车站以南之各村庄,对南防御;第100军位置于彭庄、贺台子,对西防御;各军炮兵集中使用。

经过几天紧张的追堵,11月11日,华野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粟裕随即令第4、6、8、9、13纵队在特纵配合下,负责围歼黄百韬兵团。当晚,华野在碾庄一带部分地区打响外围战,但由于轻敌,激战一夜几乎毫无进展。黄百韬进驻碾庄圩之前,这一带一直是李弥兵团的防区,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构筑完善的防御工事。特别是碾庄,村子的周围有两条又宽又深的水壕,水壕边还有用来挡水的厚厚的土墙,使碾庄变得易守难攻。

12日晚上,华野5个纵队在特纵坦克火炮的配合下,发起全面进攻。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进展并不顺利。在碾庄的北面,4纵攻击大兴庄未成,西北方向的13纵也在大宋家与守军形成相持;6纵在西南方向进攻,攻占王家集,歼灭第100军1个团,但在向彭庄进攻时,未能成功; 8纵始从东向西实施攻击,激战一夜,攻占鲁楼、 火烧房,在梁庄一带受阻;只有位于东南方向的9纵进展顺利,先后攻占前板桥、徐井洼等村庄。 同一天,国民党空军派飞机向碾庄空投对空联络电台,飞机在碾庄上空发生故障而坠毁,飞机上的空军通讯科少校科长跳伞落到碾庄,进一步密切了陆空联络,黄百韬喜形于色。

由于黄百韬兵团十多万人集中在方圆仅十多里的地域,华野难以对其采用穿插分割,逐一消灭的战术,只能逐村逐屋争夺。而黄百韬并没有把外援看得太有希望,因而从一开始就抱着死拼的信念,依仗着地形优势和完善的工事,打得非常狡黠和顽固。各村的防御工事修得都很隐蔽,难以被发现和摧毁。有的工事还筑成夹墙式,当防线被突破后,他们就从解放军突进部队的后面进行射击。村落一旦被解放军占领,他们又立即组织炮火实施密集轰炸,然后进行反击。还不时联络空军对华野阵地进行空袭,造成华野很大的伤亡。

开头的3天中,华野虽攻下多个村庄,但进展比预计的要缓慢,且伤亡十分巨大。很多部队开始产生焦虑情绪。同时,由于部队前几天追击行军速度太快,后勤补给没有跟上,部队的粮食和弹药供应都出现了严重困难。

11月18日,解放军投入了坦克大队的6辆坦克,经过激战,先后攻占前、后黄滩,战斗异常残烈,44军150师师长赵壁光见阵地上火势熊熊,烟尘弥漫,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加上部下也不愿再战,便率150师残部约2500人向解放军投诚。

在攻击44军军部时,国民党军凭借集团碉堡工事拼死顽抗,解放军组织了4次爆破均未成功,后由一辆日式轻型坦克运载着爆破手直接炸毁中心碉堡,才突破了敌之防御,步兵乘势猛攻,战至中午,44军、100军被全歼,44军军长王泽浚被俘。

在攻击100军时,当华野官兵带着东北毛帽时,100军官兵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以为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已经入关,至此100军军长周志道重伤被部下抬出战场遇到了邱李两兵团,副军长杨诗云被俘。在外围村落大都被华野攻占后,粟裕决定于19日晚以8纵从东南、9纵从南、6纵从西、4纵从北同时向黄百韬兵团部所在的碾庄发起总攻。

史乃说,为了抓住黄百韬,不让其与徐州之敌靠拢,我们的指战员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忍饥耐渴,以一天100多里路的速度强行军。

头顶上,国民党飞机成群拦截轰炸,战士们躲过扫射又飞速前进;脚下河流拦路,战士们趟水过河搭人桥,人不歇脚,马不停蹄,昼夜兼程。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冰水,鞋子破了,很多战士干脆脱掉鞋子赤脚跑,跑到后来献血直流。部队在这样一个极度艰难的条件下,坚持两天两夜,跑了200多里路,到达了指定地点。

48团占领了主要阵地碾庄外围以后,我们46团加入了战斗。1营首先发动进攻,战斗很激烈,连长负伤了,我来统一指挥,副连长牺牲了,3排长就代理。打第一个敌堡很顺利,打第二个敌堡中8班长和3排副都牺牲了,到第三子母堡时,敌人的轻重机枪连续封锁我们进攻,3连的一个战士背着一个15斤炸药包,炸开了敌人的碉堡,然后我们不断向纵深挺进。在1营1连和3连配合下,夺取了第三道防线,占领了碾庄。

夺取碾庄后,有了一个坚强的堡垒,我们有阵地依托,可以发挥较强火力来阻截敌人突围,从而完成了扎口袋堵住了黄百韬兵团,为整个华野主力部队最终消灭黄百韬兵团打下了基础。

卢村寨阻击战

70年了,战斗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 “我们亲历淮海战役”③

讲述人:冼麟,1924年出生,广东保安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淮海战役时任华野两广纵队1团2营5连连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部管理处处长。

1948年11月24日,两广纵队奉命参加徐南阻击战,在津浦路西侧两瓣山至吴集一线正面宽11公里、纵深10公里的地区组织防御。第一团主阵地设于白虎山、纱帽山、马路山,第三团主阵地设于两蝤构成纵队的第一道防线。11月26日,敌孙元良兵团袭占了我两瓣山、白虎山阵地;27日,经过一番激烈争夺,敌又攻占我纱帽山、马路山阵地,从而突破了纵队的第一道防线,情况相当严重。两纵队必须坚决守住以卢村寨、大方山为防御重点的第二道防线,才能胜利完成阻敌南逃的任务。

冼麟回忆说,纵队首长命令:“卢村寨是徐州敌人向南突围的主要攻击方向之一,你们一团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卢村寨,坚决堵住敌人。二团守住大方山,保证你们的侧翼安全。”首长又郑重交代:“纵队指挥所就在卢村寨后面,你们决不能后退一步”,因为徐州之敌几十万人马要夺路南逃,必定拼全力进攻。

敌人是美式机械化装备,飞机、大炮会一起上,而一团却仅有步枪、机枪、手榴弹和几门八二迫击炮与六零炮,纵队也只有两门老掉牙的山炮,敌我力量对比,处于劣势。敌孙元良兵团连日来攻占我两瓣山、白虎山、纱帽山阵地,气焰嚣张,当会挟威猛攻。况且卢村寨村子不大,北、南三面一派平原,无险可守。在一团来到之前,纵队曾派文工团、后勤人员在村前挖了一条深不过膝的交通壕,眼前时间紧迫,要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显然已不可能……

这一切决定了卢村寨战斗必将比两天来的山地阻击战更激烈、更艰苦、更残酷。

冼麟说,在打卢村寨的时候,我们在这个阵地坚守三天三夜,国民党孙元良兵团组织了一个战地参观团,他们扬言说,没有攻不破的阵地,就向我们阵地发动了轮番进攻,攻势非常凶。但是两广纵队的战士更顽强,打了三天三夜。

敌人进攻的时候,我们的部队就打起了反冲锋,一排一排往前冲。冲到最前面的时候,解放军战士就和国民党军拼刺刀,这个时候敌人就不敢和我们白刃格斗,萎缩退了回去。一天打多少场这样的反冲锋,自己都记不清了。这样连续的作战后,战士们特别疲劳,敌人退下去的时候,我们的战士抱着枪就能睡着,有的战士就是在睡梦中被敌人的炮弹打中牺牲的。

国民党军攻打卢村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天空被漫天的硝烟遮挡,战场上20米以外什么都看不清,冼麟的脚负伤,鞋子灌满血才发觉,简单包扎,轻伤不下火线。战斗中,一发炮弹落在他身旁,掀起的泥土一下子把他埋在里面,把他挖出来时口鼻都出血了,战士们要抬他下去,冼麟说:“要抬,就抬我的尸体下去!”

冼老说,因为我们部队伤亡太大了,所以两广纵队把文工团调上来守阵地。后来黄百韬兵团被歼灭了华野9纵就赶来接防两广纵队防线。当时9纵一个营长到了阵地之后,惊讶地问我:“你们的人呢?”我说,都在这儿了。一个营800多人,打到最后只剩下150多人了,这其中还包括炊事员、卫生员和文工团员。

冼老介绍说,纵队领导心里明白,卢村寨是两广纵队徐南阻击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了,非坚决守住不可。如果这道防线被突破,让敌人南北对进的企图得逞,对淮海战役的整个战局将是不堪设想的。“就是这弹丸之地,我们硬是坚守了三天三夜,为淮海战役全面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后来,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实施经过》中指出:“尤以卢村寨激战最烈,工事大部被毁,我击退敌多次冲锋终为广纵英勇守住。”

老人在讲完卢村寨阻击战后,又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小故事,细细品来,耐人寻味。

《一棵枣树的故事》:淮海战役时,部队修工事,需要老百姓的一棵枣树,老大娘舍不得,在那抱着树哭,这个大娘的儿子也是解放军,冼麟对大娘说:“您就把我当儿子,您想啊,如果用树修工事,就可以减少牺牲,您损失的是一棵树,却能挽救很多战士的生命。”大娘听了很感动,亲自拿刀把树砍了,送给了解放军。

《稻草的故事》:一次,冼麟的连队在一个村子宿营,有几个新解放战士不懂群众纪律,拿了老百姓的稻草铺在地上准备休息,冼麟知道后让他们立即把稻草还给群众,因他讲的是广东话,有个老乡误以为他是国民党的兵,冲上去打了冼麟一拳,警卫员要抓这个人,被冼麟拦下。后来误会解除,老百姓知道冼麟是解放军的干部,要求部队宁肯睡地也不准损害群众利益,都非常感动,主动把稻草送给解放军。

这两个故事,小处见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因为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决战淮海 会歼黄维兵团

70年了,战斗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 “我们亲历淮海战役”③

讲述人:许克杰,1928年出生,山西榆次人,中共党员。1940年参加革命,淮海战役时为中野6纵侦察参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第12军副军长。

“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了,我作为这场战役的经历者、见证人,往日的战斗场面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全军将士勇猛顽强、前赴后继、与敌人血战厮杀的感人场景又闪现眼前,这场决战,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实属罕见。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加速了全中国的解放进程,为彻底埋葬蒋家王朝、摧毁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起到了关键作用”许克杰说。

老将军许克杰回忆说,1948年11月6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为总前委委员的直接指挥下,发起了规模空前、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

我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36个师,约36万人,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20个旅,约15万人,连同华东、中原军区、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我军装备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只有少量的炮兵。而国民党军队有29个军70个师,连同地方部队共约80万人,其中有蒋介石的“王牌”五大主力的5军、18军,且装备精良(全为美式)。我军与敌军兵力对比为劣势,武器装备更不及敌。

11月19日,部队进入待机地域,纵队在枸杞园召开了营以上干部战斗动员大会,会上,王近山司令员、杜义德政委传达了中央军委及总前委的作战方针和意图,尤其是邓小平政委的重要指示:淮海一仗是决定中原乃至全国胜利的一仗,中野毅然决心参加,就不惜一切代价,在华野的配合下与黄维兵团决战到底,直至把它彻底歼灭。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我们一定要以破釜沉舟的精神,拼老命吃掉黄维兵团,争取这一决战的全胜。

王近山司令员还说,我在刘、陈、邓首长面前请授了最艰巨的任务,并立了“军令状”,拼着老命,哪怕打到只剩下一人一枪,也要继续战斗,直至把黄维兵团彻底歼灭,仗如果打不好,完不成任务,愿受纪律制裁。

许克杰说,动员会后,大家群情激昂,求战情绪高涨,旅长、团长都向上级表了决心,立下军令状,战士们还写下血书。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为了淮海战役破釜沉舟,像一把要出鞘的利剑,刺向敌人胸膛。

12月6日,对李土楼守敌实施攻击,18旅肖永银旅长和12旅薛克忠旅长都坐镇突击团指挥,18旅52团和12旅34团密切协同于17时在炮火掩护下向敌发起猛攻。52团在蒋国钧团长、蒋科政委的指挥下,1、3营从村东北角首先突破敌阵地,将敌分割,1营营长武效贤、教导员于永贤率领突击连迅速攻占敌核心阵地。12旅34团从村西南角攻击,主力在村外水塘边受阻,其另一部机动插入敌侧后,援助正面部队攻入敌村内。经过激烈的战斗,迅速全歼敌85军23师69团,阵地当夜由12旅35团接替坚守,先后击退了敌人6次反扑,我35团牢牢地守住了阵地,我南集团总攻首战告捷。

此后,我军又歼敌18军精锐“王牌”第33团(号称“老虎团”),并彻底打垮了敌主力118师的反扑,恢复并巩固了大王庄阵地。

黄维手中只剩下号称“威武团”的54团一张“王牌”了,团长是黄维原来的副官主任,黄维把他的这个嫡系“王牌”摆在他兵团部东南千余米的金庄地域,赖以做他的近卫军保驾兵团部,该敌被围后,抢修工事,很快修筑了一个环形坚固的野战防御阵地,火力密布,防守森严。

我纵奉命于12月14日对敌54团发起攻击。纵队首长将此光荣艰巨的任务赋予第十七旅并指挥华野三纵23团歼灭防御之敌。李德生旅长将歼敌最后一个“王牌”的任务交给善于攻坚作战的“襄阳特功团”,由该团第1营(襄阳特功营)和华野三纵23团“洛阳营”为突击营,实施并肩攻击。营、连干部在李德生旅长亲自带领下,勘察了地形,研究了作战部署及战斗实施方案。部队士气高昂,求战迫切,49团决心以“刀劈三关”攻克敌“威武团”,吃掉黄维的嫡系“王牌”。

15日黄昏,黄维组织残存兵力向西南突围,在突围中被我全歼,兵团司令黄维被我三纵七旅警卫营生擒。至此,蒋介石的精锐“王牌”第12兵团全军覆灭,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不怕死的原因

70年了,战斗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 “我们亲历淮海战役”③

讲述人:金正新,1929年出生,安徽濉溪人,中共党员。1945 年参加革命,淮海战役时任华野2纵6师18团1营2连1排副排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第12军副军长。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时,徐州剿总出动第二、第十三兵团解救黄兵团,遇解放军阻击,一时形成僵局,为打破僵局,出奇制胜,国共双方几乎同时派出奇兵偷袭敌方侧后,两军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徐州东南8公里的潘塘不期而遇,于是爆发了一场惨烈短促的潘塘之战。

金正新说,在这场战斗中,战士们发扬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老将军回忆说,我们战友之间互相团结,我牺牲了,他会把我背下来。他负伤了,我们也会把他背下来。部队不能把伤员扔下,牺牲的同志也不能扔下不要了。只要有可能,比如说伤了一个人、牺牲一个人,哪怕再牺牲两个人也要把他抬回来,这就是我们共产党的本性。今天是他,你不救了,明天是他,你不救了,后天轮到我,你也不救了,那大家就感到寒心了。不怕死是说假话,是骗人的,但是真正到火线上就不怕了。

我们任务是打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戴之奇部队,动员会上团政委亲自作战前动员:“打潘塘是淮海大战的一场硬仗,打好这一仗是关系到整个战役的大问题,同志们要不惜一切打胜这一仗。二连是个坚决勇猛、英勇果敢、善打硬仗的连队,由于屡建战功,在全师甚至纵队也是小有名气的,所以团里放心地把突击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我们坚定地说:“请首长放心,上级把这么重要的突击任务交给我们连,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各级首长对我们的信任,一定坚决地打勇猛地打狠狠地打,发扬猛打猛冲、死打硬拼、不怕牺牲的作风坚决登上城头,只要还有一个人,就一定坚守住每一寸已占领的阵地!”

经过动员,大大激发了全体指战员英勇杀敌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战士们一致认为淮海大战是杀敌立功的绝好机会,纷纷写决心书、保证书和要求负担重要任务的请战书, 并提出了响亮的战斗口号:“谁英雄谁好汉,咱们阵地上见!”

在战斗中,前面一个团两个主力营,800多人只下来几十人,死了300多,伤了300多。第二天是我们主攻,营长叫我带突击班。通常突击班是副排长带,突击排是副连长带,突击连是副营长带。而这次突击班让我这个副连长带,就是加强指挥。营长对我说,“你跟突击班先上去,上去了就马上给我汇报。”突击班长在战斗中牺牲了,是我把他背下来的。他曾对我说,“咱们俩今天在一起战斗,如果我不行了,你要给我家报个信,你要不行了,我活着我给你家报个信。”所以这个时候不考虑怎么死,不是考虑怎么样危险,而是怎么样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任务。这个时候死的概念不在头脑里。

在我们突击班前进的道路上死的有300多,伤的有300多,我们要从六七百人身边爬过去。当时由于敌人封锁我们,我们也封锁敌人,所以只能第二天把敌人消灭了,才能处理伤员和牺牲的同志。最后,我跟突击班一上去就打掉了戴之奇指挥所,打乱了敌人防御部署,很快战斗就结束了。受伤和牺牲的战友们都及时得到安置。

老将军说,淮海战役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他们不怕牺牲,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毒气,冒风雪,闯火阵,前赴后继,英勇杀敌,表现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我军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培养,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艰苦磨炼,用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养成的,是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重要保证。

在淮海战役中,我军这一优良战斗作风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对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字:赵卫东

整理:滕炳胜 朱斐 贾萍 孙景

编辑:刘媛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