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731受害人后代与日本老兵握手,面对杀父仇人他是咋想的?

原标题:731受害人后代与日本老兵握手,面对杀父仇人他是咋想的?

王亦兵,是731部队受害人家属中,第一个向日本提起诉讼的中国人。然而,真正来到日本法庭上,看到当年的杀父仇人,他却选择了原谅和握手。

他是怎么想的?

杀父仇人,不共戴天,焉能原谅?缘何原谅?有何资格去替父原谅?

且听他的回答。

731受害人后代与日本老兵握手,面对杀父仇人他是咋想的?

(配图。中国人与日本老兵握手)

一、王家命运

王耀轩,家住河北晋察冀边区,晚清“闯关东”时,和兄弟移民奉天(沈阳),开了一个织布小作坊。勤力善营,不几年小作坊做大,在沈阳开了织布厂,天津、北京开了“分店”。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力量地下活动,王家以生意为掩,秘密联络苏军、延安等有关方面为抗日做贡献。

后来,与王家有关联的一个照相馆出事,苏军的一个电台在这里被日本关东军捕捉到信号,日军抓捕了他们。

1943年10月,王耀轩急奔天津报信时,一进天津厂点,就被关东军控制。经严刑拷打,日军最后把他送到了哈尔滨的731部队实验室。

日军顺藤摸瓜,王家在天津、北京的纺织厂和情报联络点,悉数遭没收。

从此,一个殷实庞大的王家企业,轰然倒掉,王家余下的老小一家,命运急转直下。

王妻1人带4个孩子艰难度日,为了全家活命,变卖了家产,后为别人纺纱,最后乞讨为生。大儿子外地谋生,小儿子王亦兵早早当了童工,女儿未到结婚年龄便草草嫁人……

王家由贫转盛,由盛跌破,是日军侵犯满洲后,中国平民的一个缩影。

731受害人后代与日本老兵握手,面对杀父仇人他是咋想的?

(闯关东剧照)

二、王家后人

王耀轩被日军抓走后,家人团团转,四处托人花钱打点,都没有救出——别说救出了,就连在哪里,都打听不到。

直到日本投降,东北解放后,一个公安局的人拿出一个汉奸的照片,说老王当初被汉奸出卖,日本把他送到731部队了。而731部队,是没有人能活着走出来的。

一家人断了念想。

50多年后的一天,在报纸上,王亦兵看到民间对日索赔诉讼的报道,心中一动:作为战争受害人,为啥不起诉日本?至少可以通过律师找到父亲有关材料,知道他是咋死的。

731受害人后代与日本老兵握手,面对杀父仇人他是咋想的?

(日军731部队)

他找到了一名日本律师,一个专门为侵华战争受害人提供索赔诉讼的律师团队,多次赴日,辗转调查。终于,律师团帮他找到了一个愿意作证的日本老兵,三尾丰。

就是他,当年关东军大连宪兵队的曹长,把王亦兵的父亲亲手抓了起来,刑讯逼供,用蜡烛烧脚,最后送到731部队。

就是他,在日本投降后,被苏军抓走,后来被押到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经10年教育改造被送回日本,所以才愿意认罪。

就是他,在抓走王父50多年后,站在王亦兵的面前真诚谢罪,弄得王亦兵不知所措,不知该不该冲过去把他千刀万剐。

“那一刻,我有撕碎他的冲动。”王亦兵说,虽然他只是个罪行执行者,但真正见到杀父仇人,理智和理解瞬间化为了泡影。

“我13岁父亲就被他抓走了,我对他的恨无法用言语形容……”

731受害人后代与日本老兵握手,面对杀父仇人他是咋想的?

(三尾丰)

然而,这个杀父仇人不是用来泄愤的,而是用来为自己的索赔诉讼作证的。“我做了无论如何也无法挽回的事情,实在对不起。”在三尾丰第二次向王亦兵谢罪后,王亦兵站了起来,与他握了握手。

“那一刻,对我的人生也是一次洗礼。当我伸出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代表着质朴宽容的中国人民。过去他是鬼子,现在他已经由鬼变成了人,那我们就可以交流,可以做朋友。”

面对日本记者,王亦兵这样解释与杀父仇人的和解。

731受害人后代与日本老兵握手,面对杀父仇人他是咋想的?

三尾丰(左一)向王亦兵道歉

三、王家之讼

1995年8月,731受害人家属第一例对日索赔案,在东京地方法院开庭。证人席上,三尾丰称自己就是当年抓王耀轩的人。

王亦兵说:“你是执行人,你抓了我的父亲,他在731部队被杀了,可以说是你杀害了我的父亲。”法庭上,老兵再次向王亦兵谢罪。

庭后,王对日本记者解释为啥原谅三尾丰:

①他不是侵华战争的发动者,而是执行者;

②他在苏联和抚顺已经服刑10余年,已经受到了惩罚;

③他的认罪态度好,多次真诚谢罪;

④他被特赦送回日本后,后半生一直从事和平事业,促进中日友谊。

731受害人后代与日本老兵握手,面对杀父仇人他是咋想的?

(三尾丰)

王亦兵的官司,曲折而漫长。他要求日本赔偿并谢罪,官司一打4年,最后败诉。

判前,三尾丰已经患癌,油尽灯枯时,到法庭上最后一次旁听,等审判结果,最后还是没有等到宣判那一刻,几个月后,离世。

葬礼上,王亦兵发来唁电。

=============

参考文献:

慕海燕《王亦兵老人:我和抓捕父亲的日本老兵握手言和》(哈尔滨新闻网2011.9.18)

杨杰《在败诉中老去》(《中国青年报》2017年12月13日12版)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