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前排士兵明知道必死,为何还甘愿站在第一排?
编者按:在古代冷兵器战场上,交战双方排成整齐的军阵,相互冲击、挤压、碰撞。排在军阵前列的军人一般首先承受攻击,往往伤亡率要比后排的要高得多,尤其是骑兵冲击军阵的时候,高速相撞更是惨烈无比,很可能双方前几排士兵都会全部阵亡,在一些写实的冷兵器战争电影常有类似的场面。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同为士兵,为什么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是根据一定原则安排还是纯粹随机的?前列士兵为什么明知危险还甘愿站在第一排?
作者:南冠儿
本文转载自《冷兵器研究所》
字数:2598,阅读时间:约7分钟
▲影视剧里骑兵冲阵的场面
一般来说,由于军队兵员素质参差不齐,指挥官大都是把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的精锐老兵安排在前排。十九世纪英军在阿富汗作战时,英国人就发现,敌军在冲锋时都是由几十名战斗力最强的士兵打头阵,剩下的部队紧随其后。只须集中火力将这几十人消灭,剩下的敌军无论数量再多都会溃散。
▲精锐部队打头冲锋
古代中国军队也是这样,“(谢)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资治通鉴》)西夏“得汉人勇者为前军,号‘撞命郎’。”(《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也就是说,古代军队中前排士兵一般都是战斗力比较强的精锐,一般的士兵想去还去不了。前排士兵至少是见过大场面的,看到敌人气势汹汹而来,也不会撒丫子就跑,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作战中的北府军
▲万箭齐发
而且,古代战争弓弩对射是常态,双方军队中真正能直接近战的机会不多。交战时通常都会先用弓弩进行远程射击,或者封锁包围,等待对方粮草断绝,不会轻易的投入正面对决。一场大的会战中,这种封锁、骚扰、试探可能占据大部分时间,真正的决战反而很短暂。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士兵承受的伤害主要来自弓弩等远程武器。在弓箭远程抛射覆盖下,无论前排后排,中箭几率都是一样的。而前排士兵通常防护的更好,相对也较为安全。
▲游牧民族骑射
除此之外,军阵在作战中根据实际需要经常变换队形,比如罗马军团就分为三线横列,根据战场情况交替作战,古代骑兵在冲击时也分为很多小队进行轮番冲击,很少出现只靠同一批人放在前排打满全场的情况,毕竟连续作战人和马都要休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的活命机会都是均等的,既然轮到自己也没什么怨言。
▲罗马军队队型变换示意图
而且通常情况下,一支获得过多次胜利的精锐部队对击败敌人有强烈的信心,战争史上有名的一些善于正面对抗的兵种,如马其顿方阵、瑞士方阵等等,在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和敌军正面冲撞都没有输过,甚至产生过极为悬殊的伤亡比。无数次经验让他们相信,只要保持整齐的队形绝不动摇,最后失败的一定是敌人,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任何逃跑的理由。
▲马其顿方阵作战
戚继光说过,战争有算定战、舍命战、糊涂战三种情况,以上说的是算定战。如果打起来后敌方也很强悍,双方势均力敌,大概就相当于戚继光所说的死命战。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老兵都明白只能硬挺下去,一旦己方坚持不住先崩溃,唯一的结局就是被敌人单方面屠杀。
▲影视剧里的明军作战场面
当然,以上所说都是上得了阵、杀得了敌的,平均水平线以上的职业军队。但在人类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中,很多时候战争的主角是毫无作战经验的业余选手。他们无法准确预测战争的胜负,可能仅仅从人数对比上判断敌我力量的对比,可是视觉有时候会骗人的,所谓草木皆兵的典故正是这个道理,善于用兵的将领往往会利用这一点。
▲草木皆兵
精锐部队不是天生的,如何才能把普通军队打造成精锐部队?而且怕死是人本性,精锐老兵如果面对必死的局面,也可能会权衡利弊,产生逃跑的念头。如何才能把士兵牢牢约束在军阵前列?说到底还是要靠严明的军纪。所谓军纪严明,无非是厚赏和重罚。
▲手持敌军首级的士兵
军中常见赏赐一般有斩首、斩将、夺旗、先登等事由,在许多朝代,斩获敌人首级所得赏赐都是极为丰厚的。秦法以首级论功,斩获敌军甲士首级一枚,加爵一级。明朝也采用此法,“宣德九年,定南方杀满贼例:凡斩贼首三颗以上及斩获首贼者,俱升一级;斩首二颗,俘获一二人,斩从贼首一颗以上及目兵兵款有功者,俱加赏不生。”(《武备志》)
▲戚继光鸳鸯阵
戚家军斩首一级赏银三十,这在当时绝对算一笔很大的财富了。站在前排的士兵,割取敌人首级的几率自然要大得多,然而这样也会造成一些混乱,“凡临阵的好汉,只有数人,每斩获首级,常是数十百人丛来报功,再不想你一起人退来报功,使众兵相望误认是败走,大家都走了”。(戚继光《纪效新书》)为了不让别人抢功,混战中前排士兵往往持人头退到后面报功,导致全军败走。
▲先登死士
虽然戚继光后来制订军法严禁此类事情发生,如另有专人割人头,斩首数算全队功劳等,可是不可否认,在之前漫长的岁月里,抢人头领军功是那些最彪悍的士兵站在前排主要驱动力之一。除了厚赏斩首之外,战场上夺旗、攻城时先登都能得到极为优厚的赏赐,“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韩非子》)万历援朝明军攻打平壤时,李如松开出赏格,第一个登城的赏银五千两。
▲中原王朝军队列阵对付游牧骑兵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优厚的赏赐足以让人趋之若鹜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有人当肉盾,抵挡骑兵的强力冲击,这时好像也没什么获得赏赐的机会,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要钱不要命的。
▲辕门斩首
真正让士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敢擅离职守的,还是严酷的军法。宋朝军法规定“临阵,非主将命,辄离队先入者,斩。”明朝戚家军军法规定,“凡一人对敌先退,斩其甲长。若甲长不退而兵退,阵亡,甲长之家从厚优恤,余兵斩首。”在这种情况下,逃跑基本上必死,拼命还有一线生机,就算阵亡了,家属还能得到优厚的抚恤,毕竟这笔帐是人人都会算的。
▲宋金郾城大战
总而言之,在厚赏与严苛军法的刺激与约束下,士兵在战场上只能绝对服从军令,不论被安排在什么位置。经过严酷战争考验活下来的,渐渐都成了经验丰富的百战精兵。一般的战斗丝毫不能让他们动摇半分,就算遇到强大的敌军,也只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直到有一方的战斗意志彻底崩溃。所以古代打仗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一方越打越顺,因为战败的一方总要拿相对菜鸟的新部队去对抗战胜一方已经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其结果只是帮助其增加经验值与士气还有信心。当然,如果一支强军在某次会战中伤亡惨重,也很容易一蹶不振,因为核心的、能站在第一排的骨干老兵没有了……
相关文章
-
俄外长:准备好迎接西方更大规模挑衅,中国是主要伙伴
-
苏联解体30年,苏联地区却多出7个国家,而且个个穷困潦倒
-
[图文]苦不怕死不怕就怕雷公爷来训话:刘亚楼将军性烈如火
-
历代赞普传略:吐蕃时期史传文学中的“文化价值担当”
-
纵观千年,是谁丢掉了中国人的尊严?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
就算是《觉醒年代》这样的“神仙剧”,也要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况!
-
两架B-52再次闯入南海,直接穿越南沙群岛!小心有来无回!
-
二战后德国最大的军工企业克虏伯怎样了?
-
古罗马为何衰败,专家发现一酒罐,最终找到该国走下坡路的根源
-
麦克阿瑟参加了一战二战及韩战,名气很大,为何被称水平一般
-
[图文]廖耀湘悲情回忆中国远征军女兵闯出野人山的英雄事迹
-
还原真实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遗址今何在
-
德军战术优良,却拿不下苏联一座大楼,23名苏军挡住德军58天进攻
-
[图文]印度战俘:永远不忘中国政府的恩情!
-
全球第一号赌徒:面积还没有黑龙江大却敢同时和中美开战
-
人类直到二战快结束的时候才意识到步枪威力过剩,这是为什么?
-
《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的格局,少林武当争霸,华山只配打酱油?
-
这个日本武士写了一首诗,被中国很多有志青年引用
-
《甄嬛传》从新婚之夜就已经注定,浣碧无论如何也斗不过孟静娴
-
西方人自称文明人,那么他们是否尊重中国传统礼节呢?
-
赛约河之战:蒙古欧洲扬名一战,10万骑士:6万骑兵,结局如何?
-
人类消灭的唯一“病毒”该不该保留,引发舆论争议
-
撤退输掉整个二战,不撤百万主力被全歼,此役德军究竟该咋打?
-
可爱的意大利人 二战意大利军队
-
一战美国本来是中立的,后来为何参战?
-
山本五十六飞机被炸坠落,为何掉地上后,他还能保持体面坐姿
-
亮剑:医院中李云龙还是师长,为何副军长也怕他?原来有个大靠山
-
扼杀苏州河:惨遭明朝国策圈禁的中世纪上海
-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生妻是什么意思?没结婚的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