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影视圈 > \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原标题:《燃点》票房为何惨淡? 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大概是半个月前开始对这部纪录片有所期待,也许是好奇。一部讲述中国互联网领域创业者创业故事的纪录片。

宣传海报中,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和ofo创始人戴威占据C位,徐小平、傅盛、PAPI酱、马薇薇等人也成为本片主角。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截至今日,该片已经上映8天,票房却并不尽如人意。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因为个人比较喜欢PAPI酱,想必这部电影也会像PAPI酱的视频一样精彩,然而看到一半就失去了兴趣,我尽量保持着期待,但影片确实始终平淡依旧。

电影结束的时候,前排观众转过头来问我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我一时语塞,在攀谈中了解到他已经创业十年,我想,大概有过创业经历的人会更加感同身受吧。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经纬中国的张颖分享过一个数据:“(成立)三年以上,93%的公司会创业失败,更不要说做大做强。”剩下的成功者便是寥寥无几。

都知道这个现实,但还是会去闯一闯,相信自己会是那少数中的一个。有时候不仅是为了钱,更是为了一种幸福感、成就感。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创业或许是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互联网大时代似乎营造了一个更为公平的环境。

《燃点》电影中来自河南的安传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他是农民工的儿子,小时候在北京帮爸爸搬砖的时候就暗暗发誓,要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出人头地。他在毕业之后创办的“跨界美食家”以失败告终,之后又东山再起,创办“席读”……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大概是因为自己没有创业的经历,通过影评只是看到了一些人、一些故事,并没有深切的体会,后来看到一些影评,才发现很多人都有同感。

有人说,《燃点》更像是一部加长版预告片,的确,影片中的内容更像是预告片的细化。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燃点》讲述了14个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创业历程,107分钟,14个人物分别介绍,实在难以让人看到每个人身上的亮点,当你还沉浸在前一个创业者的故事中时,下一个人物已经在荧幕中悄然出现了。

从头至尾,感觉并没有哪一位是主角,当然,每一位创业者都是自己的主角,但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没有主体很难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看罢此片,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创业者的焦虑,多数创业者从创业第一天起就开始焦虑,对于发展方向的迷茫,应对同行对手的竞争……即使初期很顺利,不久之后也会遇到瓶颈,比如ofo小黄车。

太多的失败与焦虑已经掩盖掉了梦想的可燃,既然屡屡失败,自己又不快乐,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对于一个外行的我,并没有看到更多值得做下去的理由,只觉得直接放弃创业,去做其他的事或许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有过创业经历的人大概更能够理解片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吧,因为创业者自己会脑补那些没有出现在影片中的点滴。

他们会想起那些艰难却充满信念的日子,他们会记得创业过程中出手相助的贵人,他们会记得严冬过后迎来的第一个春天。而对于局外人来说,似乎有一种感觉:是不是还是不要创业为好?

《燃点》票房为何惨淡?没人想看戴威、罗永浩们的集体焦虑

一味地“贩卖苦难”并不能引起共鸣。正如预告片所说的: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如果影片能够让观众感受到“难”背后的“燃”,票房大概也就会燃起来了。文/冰凝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