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原标题: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最忆是年味,一味一乡愁。

天下网商记者/姜雪芬

1月17日,陕西富平县曹村,正在农户家忙着收购柿饼的高攀,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回信:泛黄的信封里装着4张纸,买家用笔写下了自己对柿饼的美好回忆。

过去4年,每一年他都给新老客户写一封信附在包裹里,这是他第一次收到千里外的纸质回信。回信人是住在上海的一位69岁老人。

老人收到子女网购的年货柿饼,看到了高攀写的那封信,想起在艰苦的年代里,年夜饭的饭桌上,柿饼带来的温馨和幸福。岁月几经变迁,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但在团聚的日子里,买柿饼、吃柿饼的传统却一直未变。

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老人寄给高攀的信

最忆是年味,一味一乡愁。那些在物质匮乏年代用来果腹的食物,如今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味蕾享受,承载着绵延细腻的情感,温暖着人心和岁月。

一纸信笺,60年回忆

又是一年冬天,火红红的柿饼铺满农家小院。住在上海的潘国强一直想到有柿饼的农村去看一看,在那个没有喧嚣的地方,享受宁静和安逸。

柿饼于他,是近60年的回忆。

上世纪50年代,春节备年货时,他的家里总少不了柿饼,兄弟四人每人可从父母那分到两三个。那时,上海的柿饼不像陕西的柿饼这般模样,更扁平圆,上面附着一层糖霜。即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甜甜糯糯的味道也没有缺席。

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柿子树上挂满柿子

时光飞逝,兄弟各自成家立业,父母迈入老年。但每逢春节,父母依然会像以前那样,置办好柿饼年货,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转眼来到了物质丰富的年代,在不少家庭里,柿饼逐渐被各种新奇的年货替代,但潘国强仍然习惯在年货中多备下一些柿饼,和亲朋好友分享软糯甜蜜的味道和幸福的时光,甚至在清明节祭拜父母时,也不忘供上。

子女们看到如今69岁的老父亲在逛店时,总寻思着找柿饼、买柿饼,索性直接在网上买了陕西富平的柿饼,春节前寄回家里。附在包裹里的,还有一封天猫卖家高攀写给新老客户的信。

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高攀在凌晨写给新老客户的信

信中描绘了高攀想象中买家收到包裹时的温暖样子:“我想象着一位叔叔对着阿姨说‘

老婆子,儿子给咱寄的柿饼到了,你去取一下包裹。’我想象着爸爸对着电话那头的儿子说:‘ 柿饼收到了,很好吃,我和你妈身体都好,还好工作,还有天冷了多穿衣?’ 我想象着一个刚下班的年轻人,从门房大叔那里取回自己的包裹,回到出租屋内,吃一个柿饼,嘴里甜甜的,继续赶着明天的方案......”

每一幅画面都稀松平常,满是回忆和温度。1月5日下午5点,被打动的潘国强拿起笔,写下了满满四页的回忆,给千里之外的卖家高攀寄了一封回信。

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一枚柿饼,8年打拼路

高攀在凌晨两点写下那封信的时候,也不忘调侃一下自己:晚上了话有点多。“也许你们好久没有读过这么长的信了,也可能很少有人写这么长的信了。”

他期待买家记住自己收到柿饼的场景,分享关于柿饼的美好回忆。

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晾晒架上挂满柿饼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生意和人心,都迭代的太快。如此絮絮叨叨,难免有矫情之嫌。但从一个愣头愣脑的单身屌丝男,到如今成为一个3岁女宝的“女儿奴”、秦柿柿饼店的掌柜,时间已过去了8年,高攀有太多感慨。

10多年前,读大学时,为了减轻贫困户家庭的经济压力,早点还上12000元助学贷款,高攀在业余时间做了不少兼职工作,当过超市的上货员、工地的搬砖工,摆过地摊卖过蚊帐。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谢绝了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回到陕西富平县农村创业,卖起当地柿饼、洋奶粉、琼锅糖等土特产。

步入社会后,他发现要想干出一番事业,仅靠在学校里积攒的兼职经验和电商知识远远不够。高攀说,为了留住老客户,店里的奶粉断货时,他曾经给着急的买家打过去200元,让宝妈在当地店里买点奶粉,不要断了宝宝的口粮。

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发货

生意步入正轨后,他发现当地柿饼通过电商渠道,远销韩国等国家,于是在2012年注册了秦柿品牌,收购当地农户的柿饼,卖起柿饼,当年冬季销售出近10吨。几年来,他习惯在每一年柿饼收获的季节,都给买家写下一封信,分享关于柿饼的点滴生活。

最忆是年味,一味一乡愁

生意刚起步那会,资金周转压力大,父亲常常偷偷将自己的退休金塞到高攀被子里,支持他创业。一路打拼,如今高攀的小日子也像柿饼一样,红红火火,每年还有部分利润,生产基地也由小厂扩大到了3000平方米的大厂。

2016年,柿饼最高年销量超过75吨,他赚了几十万元,不仅还完了助学贷款,还在西安市买了一套房子。

每年10月下旬霜降一到,制作柿饼的时机成熟了,高攀就迎来了最繁忙的两个月。但辛苦过后,不久便是春节,除夕团圆夜,家人围在一起热闹说笑,放鞭炮,贴对联,挂灯笼,母亲在厨房里炸带鱼,包豆花包子,其乐融融,高攀觉得一切都值得。

但是四年前,父亲突发疾病去世,那个在无数个红彤彤柿饼里穿梭,忙着打包、修理包装机的背影,成为了回忆。

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高攀陪家人一起出游

他慢慢发现,柿饼对于自己的意义,已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还有无数个和家人一起努力、拼搏的日子,满载简单而温暖的回忆。

年关将近,漂泊的游子思念故乡,老去的人们回忆过往,咨询购买柿饼的人多了起来。

这个冬天,他希望买柿饼的人和卖柿饼的人一样,吃着柿饼,就着思念,回忆过往,珍惜眼前,心里也暖暖的。

编辑 陈晨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