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灯谜

原标题:灯谜

传统的春节,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有挂灯的习俗,所以也叫灯节。然而古人的灯并不仅仅只是好看,灯上还写有谜语,叫灯谜。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些学者和思想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游说列王,往往把民间故事传说加在文中进行隐喻,当时就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

到汉代时,这种隐喻逐步演变成为以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有民间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骚客创作的。到了三国时,谜语的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

谜语与元宵赏灯结合在一起,是起自宋代的习俗。由于经过了唐诗的发展,灯谜多以诗的形式出现,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瓦舍就是一种民间艺术演出场所,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瓦舍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灯谜的发展。当时,有不少的文人都成了制谜高手,大家都以此为乐。

有人制谜,就有人猜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很快就流传了起来。

后来,元宵灯谜活动也给一些青年男女制造了相遇的机会,灯谜因此又增添了一种浪漫气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人所思慕的女子,就在“灯火阑珊处”,也就是一个挂满灯笼和灯谜的地方。

明清两代是灯谜发展的极盛时期,有些文学家还把猜谜活动写入小说中,比如《红楼梦》里就描绘贾府制谜、猜谜的生动场面。

灯谜的习俗被保留至今,许多地方举办的元宵节灯会、灯展等活动中,那些形状各异的灯笼上,也都会题上谜语,让观赏者一边赏灯,一边猜谜,猜中了,便在过节的欢乐之余,又增了一大乐。(宗合)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