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说字:掐鼻·信和·猫鱼
掐鼻·信和·猫鱼
益阳人批评人小气,谓“掐鼻”。“小气”有一个义项为胸襟不宽、吝啬。如《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我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气了。”周立波《暴风骤雨》:“咱们男子汉可别那样小气。”另一个义项是气魄小。鲁迅《书信集·致萧军》:“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小气”是通俗写法,本来写为“小器”。
“器”本是狗的叫声,中间为犬,四周为口,义为犬乱叫。后来这个字借用为器物之器,几乎泛指所有东西,还转用为人才,如“治国之器”。“小器”是由小器物转而指人气量小,肚量窄狭。《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在孔子的眼中,管仲那么有作为的宰相也仍然是小器。与小器、小气相对的是大器、大气。
益阳人当面说人小气,怕太刺激,对方不高兴,就说隐语以讽刺他,说他“掐鼻”,即掐着鼻子出气,气当然小。
陈忠实《白鹿原》里,“小气”讲成“塞鼻子”,与“掐鼻”用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掐鼻”更巧些。
益阳话里“信合”用得多,“搞信合”就是乱来,“讲信合”就是胡说。周立波《山乡巨变》写作“信河”。有人认为它来源于成语“信口开合”或“信口开河”,是成语的简化版。我不同意此说。
我认为应该写为“信和”或“姓和”。“和”是一个多音字,此处的“和”,读如ho(二声或三声),平时说“打和声”“跟打和”,都是这个“和”,意思是跟着来、应和(普通话读hè)。平时读到的“和某某诗一首”的表达,是这种“和”的典型用法之一。
《山乡巨变》:(刘雨生)“讨厌的是还有几个糊涂的角色,跟着打‘呵’声。”“打呵声”应写为“打和声”。跟在别人后面和的人,往往自己不喜欢动脑子,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主见、马虎、丢三拉四的人。在挖苦这种人时,就讽刺他“信和”(以“和”为生活方式),或“姓和”(送这种人一个姓)。像“姓和”这种表达方式,再举一个“姓蒋”为例。对那种过于追求别人认可,只想得表扬(奖励)的人,人们称之“外婆屋里姓蒋(奖)”。
益阳一般不说棺材,而说“料”,材料的“料”,就为避讳。《山乡巨变》:“不过,我是阎老五点名的人了,我屋前面的那几根杉木,要留着合料。”“料”就是棺材。棺材,还有千年屋、千年木、寿器、寿材、板等称谓。棺材形如房屋,“千年”取义于“千古”,含义在于“不朽”。安化人还称棺材为“枋子”“长生”。“枋子”本义方条型材料,与“板(材)”并列,也与“板”一样可用来隐称棺材。“枋子”常德人也讲,此词可能是由西南官话传过来的。不过,无论“枋子”还是“板”,前面加上“(一)副”才能将棺材之意明确表达出来,否则还以为用的是本义。
自杀,在益阳方言里叫“寻短路”。《山乡巨变》:“‘决不要这样,短路是决计寻不得的。’一个邻居女人说。”人生本有正常的轨迹与寿数,选择自杀就是走捷径——短路。
“开山子”本是“开山斧子”,因方言中“斧”“虎”同音而避之,将“开山斧子”省去“斧”字。《山乡巨变》:“他拿一把开山子,盘算进山去砍树。”
小时候村里的剃头师傅,大家都叫他“廖待诏”,后来见到他儿子,却被称“龙贵和”。我就奇怪了。问有些文化的邻居,邻居说,其实他们家姓龙,只是龙当姓的时候念“廖”。“龙”当姓的时候为什么会念“廖”呢?因为龙是崇高的吉祥物,也是凶猛之物。人的姓是天天要挂在嘴边的,将“龙”这么呼来唤去,一则不敬,二则不祥,于是避讳念成相近而且悦耳的“廖”。而本来的“廖”,我们那里念的是三声,与材料的“料”同音。但是,总有不知者不畏,还在念“龙”,这才有父子两人姓不同的趣事出来。还有姓“成”的,因为与“虫”在方言里音同,而“老虫”就是老虎,也避讳而念为“sán(如散)”或“láong(如常)”了。
据说,湘阴有的地方将当姓的“龙”,避读为“蛟”。这好理解,“蛟龙”本就是一个词。
安化前乡有两个姓读得特别,也因为避讳。“宁”当姓时,他们读“让”。因为方言里“宁”与“人”“您”同音,前者让人联想到“是人不是人”“你人一样”的俗语,后者则过于客气。“宁”有“安宁”“宁静”的组合,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让”即安即宁,因而避“宁”而读为“让”。“吴”与“无”同音,平时起名很为难,好不容易起个好名字,都被一“无(吴)”否定了。而安化人避读“吴”为“鹅”,其实指向的是“我”。先将“吴”避为同音字“吾”,再读“吾”的意思“我”。念成“鹅”属于漫读。
这种民间避讳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称腐乳为“猫鱼”。湖南人“腐”与“虎”音同,将“腐”避讳为与虎相像的“猫”。而“乳”平时读如“雨”,稍加重读就成了“鱼”。长沙的老人中还有将“府正街”读为“猫正街”的。我们的方言里“老虎”一般说“老虫”。《水浒传》中也有“吊睛白额大虫”“母大虫”的相似说法。
另讲一个特别雅的例子。西安人称毛笔为“生活”,外地人听不懂。本地人听得懂,却少有知其来历者。其实,与成语“妙笔生花”有关。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少年时梦见自己的笔上生了花,后来果然文采超逸,名满天下。原来,西安人说的“生活”,是“生花”,以“生花”隐语毛笔,真的高雅!
相关文章
-
武侠小说中的神器是否真实存在过
-
他被称为陈赓的参谋长,战功赫赫,后来当了海军副司令员
-
关节炎?带你了解一下古代最早的养生治疗
-
中国古代专注造反的白莲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
-
古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法令,都规定了些啥?
-
陈赓离世后被葬在八宝山,50年后又被迁出公墓,这是为何?
-
桃花源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渔夫误入古坟(与灵魂交流)
-
你们不知道的四大才子,除了祝枝山之外,其余的没一个有好下场
-
猪年大吉|中国古代猪猪的驯化与饲养
-
古代真的存在一夫多妻制吗?原来被骗了这么多年!
-
这些文化常识,再不背就晚了!
-
孔子周游列国故事 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
-
好人模范事迹巡礼⑦道德模范杨东旭:勇救落水老人,彰显党员本色
-
马谡失街亭败给谁 马谡失街亭的原因
-
本是同根生,一村住两“孙”
-
张祥同志逝世
-
提塔利克鱼是人类祖先?鱼类及两栖类间的物种(已灭绝)
-
农历2月24“天赦日”,俗语:男逢天赦不愁、女逢天赦事顺,这是啥意思?
-
她与西施一样容貌绝美,后世专门建亭纪念,如今却鲜为人知
-
从紫禁城到宜宾,“匠心”让他们精神共通
-
“五亿探长”之死:香港黑社会的王,地下港督末路
-
震撼!百年前留下的莫高窟照片,弥足珍贵!
-
日本被诅咒的贱民“黑暗一族”
-
历史上刘邦怎么死的 身体衰落久病最终倒下
-
秦始皇长生不老药秘密被揭开,真相就藏在他的陵墓中
-
锦衣卫的“飞鱼服”和“绣春刀”到底是什么样?
-
揭秘:1982年女知青冒险上书惊动胡耀邦
-
历史上,为何不准超50岁的妃子侍寝?并非人老珠黄,而是另有原因
-
鲧禹父子治水之谜 关于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