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调整,“陈涉”没走
来源标题:教材调整,“陈涉”没走
与朋友聊及高中毕业时的临别赠言,几乎一致认为,当年有两句话入选频率最高:“苟富贵,勿相忘”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句话都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都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叫陈涉的人讲的。当然,更大的可能是经过了司马迁的语言再造和境界提升。高考多年之后,大部分人或许已记不清全部原文,但这两句话总能脱口而出。这就是《史记》的魅力所在,是汉语的张力体现,更是因为符合了青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不过,这篇长期入选人教社语文教材的经典文章,已从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删除。与之前“将文天祥从历史教科书中删除”、“卫青霍去病从历史教科书中消失”、“教材删除鲁迅文章”等谣言相比,这次不是传言,而是事实。教材事大,引发舆论关切。
为什么删掉?人教社的回应说明了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因为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专列“陈胜、吴广起义”,详细介绍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并引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就是说,人教社通盘考虑了各学科关系,系统筹划教材内容,而网上有些议论多是无端揣测借题发挥。人教社调整的目的本来很简单,由于事先未加说明,网友不明就里,所以才有种种猜测,乃至出现谣言。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取得新成就,特别是对教育的使命和规律的深化认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必须看到的是,教材调整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极其严肃的大事。不是哪个领导“拍拍脑袋”就能说了算,也不是某个专家“个人意见”就能左右,更非“是好菜就能往篮子里捡”。具体到语文,思想立意、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等角度都得考虑;现代古代、中国外国的作品都得有;诗词歌赋、小说杂文等体裁都要尽量体现,即便古文也要既注重经典性又兼顾多样性。借用人教社对当时鲁迅先生《风筝》被删的回复中“调整并不是删除,而是将其安排在最适合教学的地方”的逻辑,可以就不选《陈涉世家》一事说,“删除不是其不好,而是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史记》中《周亚夫军细柳》替换《陈涉世家》,确实也是上上之选。
透过有关教材修改的争论,可见社会关注的非同一般。相关机构及时回应,以事实回击谣言或奇谈怪论,值得称道,但每次都是“跟在舆论后面跑”并非上策。所谓未雨绸缪,不妨每次修改时,把修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修改等等先行告诉公众,毕竟教材虽是“一家之选”,也需要达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相关文章
-
开国上将许世友病危前说了这句话,真是谁也想不到
-
薛宝钗真是千金小姐?贾母用一盘饰品揭开真面目:不配跟林黛玉比
-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连队
-
小雪节气的含义是什么,雨雪纷飞(每年的11月22-23日)
-
隐藏在小山村里面的一代武学宗师,与老伴常年隐居深山中!
-
党史上的今天·3月27日
-
明代宦官专权,却无力威胁皇权:明代宦官专权的特殊性
-
【新书介绍】杭州南高峰塔
-
她武艺双全,却在二婚嫁给7岁小男孩,还为他生下4对双胞胎
-
程门立雪、掷地有声、江郎才尽……这些典故居然都和萧山有关
-
师者为权威 以前质疑老师会是什么后果
-
[航拍中国]一千年前的大学是啥样?看中国最早的私立书院
-
史上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是哪几位?白手起家,文韬武略都很厉害
-
大唐太子李承乾是同性恋吗:据说是双性恋(男宠叫称心)
-
如果现在可以三妻四妾,你愿意吗?
-
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剑
-
党史天天读|中共六大为何选择在莫斯科召开
-
漫谈古代官场生存法则,帝王之术要看清,乾隆:重用和珅刘墉
-
唐玄宗是唐朝第几代皇帝 他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
-
考究:阖闾是怎么死的?纵观史上那些“二”的战术
-
春节里来迎立春,春盘春酒年年好
-
此人打起仗不怕死却怕当官,气得上级拔枪顶他脑门,后成开国少将
-
杜甫是李白交心的好友,但是,李白对待杜甫的态度却让人寒心
-
婉容死后葬在哪儿?留在延吉监狱中悲惨的度过最后十天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罕见旧照重新上色,让战争的残酷更加真实呈现
-
为什么说古代女子一旦充军就完了?
-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日、俄、英、美、法、奥、意、匈(1.6万人)
-
古人称月亮为广寒宫,古代不能到月球,竟知道上面很冷?细思极恐
-
党史上的今天|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