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下雨的日子,古代人是怎么扛住的?
风吹雨打的日子,还是接地气的日子……就是容易长蘑菇!
我春节从干燥的大西北回来以后,就没见过太阳,看到有人截图了这个……真是令人忧愁的太阳!
更可怕的消息可能还在于,这场雨再不停,就要直接连到了清明节了。然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纷……纷……
所以,就头顶着发霉的蘑菇,聊一下雨具吧,虽然我觉得小仙女、大侠客以及穿越的帝王将相们估计不太需要这个,但是我们古今“社畜”还是需要的!
伞
古风圈的伞,自然是比较花哨的,主要是摆拍的道具。
又或者脑补日本的那种,或者现在的油纸伞,这些基本已经是比较艺术化的产物了。
事实上,实用的伞都是朴素而宽大的,毕竟避雨才是它赖以存在的看家本领啊!所以这些真实生活里的雨伞就显得不怎么鲜亮精致了,而且明清时期对于雨伞、伞盖的使用也有等级要求。
△ 20世纪初,一位出行的医生 / 网络
△ 金廷标画作 / 网络
其实雨伞往往不堪用,因为它限制了手部的动作,对于当时一些出行是为了劳作的人来说,就显得比较累赘。
这时候就比较需要蓑衣。
文中与文末广告是平台给原创作者的一点福利,大家的浏览和点击会产生一些微末分成补贴作者。但具体的显示内容是由系统根据大数据自动生成,每个人不同,我也无预计大家所能看到的。
蓑衣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我们朗朗上口的诗句,只是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浪漫表达。事实上蓑衣的形象往往和弯腰低头的姿势联系在一起,是田间劳作时御雨的东西,即便在文人画中它也顶多能去钓个鱼。因为蓑衣的形制主要庇护的是后辈,而不是前胸。
蓑衣一般分为两截穿着,肩上是一件如短斗篷的样式,身上是一件如围裙的样式,手部没有特别的遮挡,这样就比较便于劳动。它的材料一般使用疏水耐腐的材料,如蓑草、棕丝棕皮、高粱叶子等等,主要看当地的植被情况。
△ 蓑衣-丽水遂昌县王村口镇-彭志华 / 网络
△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劳作者 / hainan.gov.cn
蓑衣的历史很长,但是变化应该并不大,这种草根的物件也鲜少有人正面去记录它。一件蓑衣的用处是很大的,除了遮风挡雨,冬季盖着能御寒,夏天垫着当凉席,充满了民间特有的生命力。
它的没落,和我们之前写《散落在回忆里的各式中国木屐》时谈到的很像,是因为材料的发展,橡胶塑料制品更加便宜易得,并且轻便耐用,人们自然而然做出了对自己生活更便捷的选择。
雨衣
雨衣比之蓑衣,更高级了许多。
明代时期就有雨衣,它应该比所以更接近“衣”的样子。明代时期采用密实的面料,再用油(有估计有点像油布伞的缩放),达到防水的目的。
雨衣、雨帽,用玉色、深蓝、官绿杭紬或好绢,油为之。先年亦有蚕茧纸为之,今无矣。有斗钵式,有道袍式加褂者。御前大臣值穿红之日,有红雨衣、彩画蟒龙方补为贴里式者。
——刘若愚《酌中志》
这里面提到的蚕茧纸,应该是一种细密光滑的纸。早期有人认为它是绵茧(一种难以缫丝的次茧)做的,后来学者考证认为应该还是植物纤维所制,只是光泽较好。
清代时分为“雨冠”、“雨衣”和“雨裳”,用毡、羽纱或油绸来制作,同样是取它的疏水性。故宫存有一件黄签写有“圣祖”的羽纱雨衣,样式就如一般的衣服。
△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清康熙
雨服面料为平纹羽毛纱,无图案。织造后经轧光,织物表面显现碾轧的水波纹。羽毛纱手感粗糙,但经轧光后雨水落于其上可自然滑落,不内浸,是制做雨服的高级材料。
这里的“羽纱”并非挣得由羽毛制作,而是由西方国家使者进贡给清朝廷的面料,原料是生羊毛,厚密的叫“羽缎”,疏细的叫“羽纱”,《红楼梦》中就多次提到这种材料,是以面料的稀缺性来烘托贾府的奢华富贵。
之所以被冠以“羽毛”的名字则是得益于它的特殊功效,它经过织造及处理以后,挺括光亮,雨水落在上面不会像寻常织物一样被吸收,而是像雨衣一样抖落,这个特性和鸟类的羽毛很相似,加上并非国产,所以就误以为是羽毛制作的了。
从清代留下的线图看,雨衣是有上面这种与衣服很相近的,也有像斗篷的,里面再缀缝衣服。
△ 皇帝雨衣 / 皇朝礼器图式
这样的雨衣自然是比所以显得体面多了,但是在色彩上依然会有一些等级限制。
帽 和 鞋
蓑衣搭配的一般是笠,但是笠的用途比较多样,也可以遮阳。小仙女喜欢的那种在帽沿围一圈的做法(见《是幺蛾子?是山寨?还是别样的时尚? | 古风新潮×年度盘点》),实际上要么是为了遮蔽风沙,我们所见的唐俑的应该是这种;要么就是提高遮阳的效率,客家女子所戴的就是这种。
△ 吴伟《雪江捕鱼图》 / 网络
△ 客家笠嫲 / 网络
笠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和蓑衣一样,主要看当地的产物,而做工又因为材料有所区别。样式也挺多种类的。
△ 1939年,香港女孩 / 网络
雨天穿的一般是“泥屐”。
下面有两个齿,一般用性能好一点的木头做,毕竟是要泡水的。鞋面只有半个,做的比较宽敞,方便在不脱鞋的情况下套穿这个“泥屐”,以达到保护普通不沾水的鞋子的目的。
诗文中比较常提到的是“雨屐”,如“烟舟撑晚浦,雨屐剪春蔬”,不过没有更多形容,不太能确定究竟是何种形貌的。
但是木屐即便形貌有所差别,内在逻辑还是比较一致的。以前的路以土路为主,下雨后就比较泥泞,不单单只是会有积水的问题,有了木屐的帮助就能避免湿脚脏鞋。不过可能对于穿着者的走路稳健程度也有要求吧。
△ 曾鲸《苏文忠公笠履图》 / 网络
关于中国木屐之前在《散落在回忆里的各式中国木屐》里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
不美好的古时候
还看到过有人考证,是不是戏曲的那种“腰包”(扎在胸上的裙子)是不是也是免受下面衣服收到雨水侵袭的设计。(有点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作裙】江南男子的冬季劳作回忆》)
△ 年画白蛇传 / 网络
不过这个考证有没有依据,但是这个思路倒是不错,可以给一些遇到天冷天热、刮风下雨就没辙的现代古风爱好者一些开脑洞的方向。(当然这个不能提法是不能视作真正的历史依据的,很多古风错误就是把假设当史实造成的)
但是这些依然不能解决真正问题。
一些堪称灾难的天气,比如台风天,就不要出门了。
但是对于一般群众的生活来说,是不如小仙女们认为的那么舒坦的。古时候的农民渔民,该出门还是出门,至于现代“社畜”也没说下雨天就可以请假不上班了(某些特权情况就不要拿来杠了)。
就比如蓑衣吧,一般人也可以用普通的白布浸桐油做成油布雨衣,但是可能最后农民们还是会选择蓑衣,这是性价比决定的。贵族们不需要像农民那样出门,而农民也不需要贵族那样穿着。很多古风爱好者无法解决的生活难题,往往就是来自于这样的阶层偏差。
(生硬的无过渡)
别再下雨了!狐和猫都长蘑菇!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各个朝代疆域图,带你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
-
农村俗语:“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贵少是非”,老祖宗的经验
-
老版《让子弹飞》 | 陆春祥
-
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简短介绍:原因有四点(宁死不当亡国奴)
-
悠小鱼说书第一百零二篇喜仁龙的中国古代艺术
-
福建省海拔最高的一个县,总人口仅12万!
-
一代之高士,万古之良相:唐朝最后的名相李德裕
-
《寻访老英雄》纪录片被山东省档案馆收藏
-
文化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
瞎子阿炳在1950年上吊自杀的内幕……
-
老照片:百年前的颐和园,溥仪卖门票赚零花钱
-
徐夫人的夫人该怎么称呼?
-
周恩来坚持原则和解决困难的高超领导艺术
-
贺龙元帅的子女后代
-
雷峰塔为什么会倒了,还真和白娘子有关
-
甲骨文神秘诅咒 为何研究者都死了
-
谜案重重的王陵:神秘的罗布泊,发现了埋有上千口棺材的墓葬!
-
张玉凤回忆:毛泽东为何没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
-
台儿庄大捷恩来同志曾经起了作用
-
古代最残忍的避孕方法 个个都会致命
-
70年前的元旦,毛泽东一篇雄文气壮山河!
-
重庆历史上的美女:比武招亲代夫从军,唯一被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
-
司马相如最后还是负了卓文君是真的吗
-
奈菲尔塔利复原图,埃及最美王后(木乃伊被毁/只剩玉腿)
-
马王堆汉墓2件陪葬品,象征着身份和地位,专家:辛追生活太奢侈
-
大唐盛世的军事开拓:败薛延陀灭高昌助新罗一统
-
我国是怎么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的
-
古代通房丫鬟可怜吗?她们偷着乐都来不及,你或许不信
-
慈禧墓陪葬品价值白银亿两 被盗珍宝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