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之战:中世纪传统波斯军队的谢幕演出
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波斯帝国的战争,左右着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到高加索山脉的局势发展。两强之间的相争,往往看似局限在一隅之地,实则对整个亚洲内陆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特点在该世纪晚期的第三次奥斯曼-萨法维战争中异常明显。尤其是在战争进入高潮阶段的1583年,双方在里海边展开的火炬之战,进而带动了一场涉及多边的国际混战。
一波三折的外交态度
、
战争开始前刚刚继位的苏丹 穆拉德三世
1574年,奥斯曼帝国迎来了自己的新任苏丹--穆拉德三世。远在东方的波斯萨法维王朝,为了表达善意而派出了一个祝贺苏丹继位的代表团。
使团在离开波斯时,在位的沙阿塔玛斯普一世让他们要尽可能转达自己的祝福,并期待同奥斯曼人维持几十年来的和平友好。显然,这是因为他在位时的国内局势不稳,无力应付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争。特别是在第二次奥斯曼-萨法维战争中,他治下的波斯已经遭到重创。
在前次战争中表现拙劣的 沙阿塔玛斯普一世
然而,使团离开君士坦丁堡后不久,塔玛斯普一世也在波斯病死。接着,新继位的沙阿伊斯迈尔二世又派出了新的使团,要求他们向奥斯曼苏丹传递强硬口号。这无疑是为了屈从波斯国内的强硬派呼声。
毕竟,波斯军队在上一次战争中连像样的抵抗都无力组织,还被迫撤出了王朝的龙兴之城--大不里士。但经历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他们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恢复。现在,他们有志于发起反扑,并准备将安纳托利亚东部和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夺回。
萨法维波斯需要同时面对奥斯曼和其东方盟友
面对波斯人的挑战,苏丹穆拉德三世却是暗自高兴。因为在祖父苏莱曼一世之后,奥斯曼帝国还未进行过大规模的东方远征。他的父亲塞利姆二世,一直深陷同西方天主教世界的战争。尽管有在巴尔干半岛继续拿下小块领地,还从威尼斯人手里夺走了塞浦路斯岛,但奥斯曼海军也在勒班陀海战中付出了沉重代价。甚至于对高加索北部的阿斯特拉罕发起进攻,也以惨败告终。
所以,新苏丹决定暂时改变自己的战略方向。同时,他父亲晚年发起的灾难性北伐,不仅让陆军损兵折将,还让一支舰队葬身黑海的风暴之中。所以,波斯新君主敢于抓住时机来向自己发起挑战。如果选择忍让,一样无法避免即将到来的战祸。
勒班陀等战役的损失 让奥斯曼元气受损
彻尔德尔之战
穆拉德三世看着两名西帕希骑兵从楼下经过
1578年,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力量开始向东方地区集中。虽然波斯的沙阿伊斯迈尔二世,已经在前一年因为宫廷内斗而被毒死,但波斯军队也越过边境袭击了奥斯曼东部领地。所以,穆拉德三世丝毫没有停止战争准备的意思。
尽管两个帝国的争议领地可以从黑海一直蔓延到波斯湾,但争夺的重点往往集中在高加索山区。这是因为南面的两河流域属于平坦地形,任何占领军都可能面对从周围山区俯冲而下的对手袭击。反之,任何一方若能牢牢控制高加索地区,也就能在亚美尼亚占据主动,进而随时影响古老的河间之地。此外,萨法维王朝的龙兴之地和主要兵源地也集中于伊朗西北部山区。所以,拿下高加索就是对这个王朝的最好威慑。
分裂的高加索地区 是两大帝国的争夺焦点
依照奥斯曼帝国的经典动员传统,苏丹首先会在自己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向各地传发命令。他自己则会在城内集合精锐的卡皮库鲁近卫军部队,并等候舰队从爱琴海与黑海两地向金角湾集中。同时,来自欧洲地区的鲁米利亚军团也将向君士坦丁堡方向会和。他们将同苏丹的近卫军一起度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前往亚洲的安纳托利地区。当地的近卫军分支、封建武装和志愿军力量也会在苏丹抵达前完成动员。
关于此次远征的具体规模记录已经遗失。但奥斯曼军队的在那几年的总数保持在19万人左右,除去必要的留守力量、后勤部门和海军规模,其实际战兵不会超过6-8万。萨法维波斯一边则在新继位的默罕默德-霍达班达调度下,动员了95000左右的兵力来战。其中有9000人来自高加索地区的几个格鲁吉亚小国,而更多具有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血统的士兵也在波斯人的军队中服役。
一名离开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近卫军骑兵
8月初,两军在位于今天土耳其东北部小城卡尔斯附近的彻尔德尔平原遭遇。波斯军队已经完全控制了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高加索山区,并准备在这里阻挡奥斯曼人北上。他们特意选择了这片由群山包围的开阔地为战场,以便发挥自己的骑兵优势。尽管国内不乏装备火绳枪和大炮的步兵力量,但波斯人在当时还是更习惯于以全骑兵出战。自己的步兵除了用于防御和围城,很少出现在大规模野战中。倒是为波斯宗主服务的格鲁吉亚王公们,麾下带着不少山地步兵和步行武士。
8月9日,奥斯曼军队在进入战场,并迅速展开了自己的作战阵列。大量的阿金西轻骑兵上前拖住波斯对手,让加尼色里近卫军步兵得以在后面从容布置由火炮和辎重车构成的防御阵地。来自欧亚两地的西帕希封建骑士,也分列左右两翼。虽然奥斯曼军队在这个时期还有大量装备弓箭的步骑兵力量,但手里的火枪和大炮足以改变战争的进程。波斯人那边也没有能与之抗衡的部队和装备。
今日的彻尔德尔平原
之后的决战中,波斯人无法忍受奥斯曼军队的枪炮齐射。作为指挥官的托赫马克-汗-乌斯塔鲁阿,用地方地方封建骑兵和格鲁吉亚人去拖住奥斯曼人的两翼部队。自己则另外派遣精锐的近卫军骑兵迂回,企图攻击奥斯曼军队的侧后方。但奥斯曼人同样习惯于将精锐的西帕赫重骑兵留在后方作为预备队使用。他们及时赶到并击退了波斯精英战士的侧翼攻击,从而导致了整个萨法维军队的动摇。
战役的最后时刻,波斯人因觉得胜利无望而选择退回营地。但还是派出轻骑兵去更远处袭击奥斯曼人的补给线,希望拖住奥斯曼人的兵力。至于大部分主力则开始井然有序的撤退。识破诡计的拉拉帕夏,下令奥斯曼军队立刻展开总攻。这一决定也让波斯军队开始陷入混乱。大量聚集的人马和车辆,将撤退路上的一座桥梁压垮。奥斯曼追兵则乘势展开屠杀,将对手的军队摧毁。他们以极低的伤亡,杀死了7000波斯-格鲁吉亚联军,并将俘虏的3000人全部斩首。
波斯军队中最精锐的近卫军骑兵
波斯人的反击
正在第比利斯阅兵的奥斯曼军队
彻尔德尔战役后,奥斯曼军队乘势进入了格鲁吉亚境内。由于波斯主力军队的继续溃逃,当地城市就只有自己的王公们负责防御。很多原本就倾向于土耳其的地区,迅速向奥斯曼军队投降。
到8月24日,主要城市第比利斯也被拉拉帕夏的军队占据。奥斯曼军队又继续向东,攻打那些经常倾向于波斯的东格鲁吉亚领主。依靠兵力优势与大量的火炮帮助,这些地方的抵抗也很快被土耳其士兵平息。最终,奥斯曼人攻克了山麓东侧的重要关口城市德尔本特,并且第一次饮马里海岸边。
以古代波斯长城遗址而闻名的 德尔本特
在得到臣服奥斯曼帝国并每年纳贡的许诺后,拉拢帕夏迅速撤出了他的军队,以避免在土地贫瘠的山区逗留太久。大量的志愿军在沿途逐步遣散,而西帕希封建骑士也回到各自的采邑内准备秋季收割。
波斯的麻烦还远不止如此。在自己的东北边境,作为奥斯曼东方盟友的乌兹别克人也开始蠢蠢欲动。这些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的蒙古-突厥系部族,从河中的绿洲城市和牧场出发,一路朝着呼罗珊地区杀来。这就迫使萨法维王朝暂时放弃了对高加索地区的争夺,转而应付中亚前线的战事。
进攻呼罗珊地区的乌兹别克军队
1579年,由于更东方的吉尔吉斯人开始袭击后方空虚的河中,乌兹别克部族被迫从呼罗珊沿线后撤。萨法维波斯的东部战事结束,再次调头开始向高加索地区展开反扑。担任总指挥的伊玛目库鲁,在率军进入高加索山区后,得到了东格鲁吉亚势力的支持。超过50000人的军队,完全压制了困守德尔本特城内的小股奥斯曼近卫军。
作为回应,作为奥斯曼重要藩属的克里米亚大汗--阿迪尔吉勒,在当年率领鞑靼军队进入格鲁吉亚境内协防。然而,克里米亚的鞑靼骑兵往往只善于劫掠和袭扰作战。在面对由突厥部落、波斯领主和格鲁吉亚人组成的联军时,遭到了毁灭性的惨败。阿迪尔吉勒汗本人也被萨法维军队俘虏,并被下令执行了死刑。而奥斯曼帝国却已经不愿意继续为贫瘠的高加索山区,花费太多精力和资源。
奥斯曼帝国的北方重要藩属 克里米亚鞑靼人
里海边的火炬之战
一共前进中的奥斯曼与鞑靼军队
一直到1582年,负责管理黑海贸易重镇的卡法总督--卡菲尔帕夏,才授命率领新的援军进入东部战场。除了麾下的奥斯曼近卫军分支和从德尔本特撤出的奥斯曼帕夏所属部队,他们还获得了从安纳托利亚东部赶来的封建骑兵和南下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支持。由于波斯军队的规模只是前一次决战的半数,奥斯曼这边也仅仅派出了自己帝国内的二流偏师。
面对这支奥斯曼援军,萨法维波斯军队选择了以退为进。他们一边向东后撤,企图拉长对手的补给线,一边为自己寻找合适的战场。他们的骑兵在4月的一次前哨战中,击败了为奥斯曼主力开道的土库曼轻骑兵,但并没有抓住机会消灭更多敌人。到了5月9日,萨法维人已经退到了德尔本特城附近的里海海岸,并聚拢了足够多的部队决战。两军随即在海岸与山麓之间的小块空地上部署战阵。
两名萨法维波斯军队的旗手
由于是偏师出战,这支的奥斯曼军队主要以属于近卫军的加尼色里步兵和部分安纳托利亚赶来的封建骑兵为主。原本的高加索残军被布置在中路构筑坚固阵地,而从卡法赶来的近卫军步兵和鞑靼骑兵居于左翼。安纳托利亚省的近卫军和西帕希骑士,而被分配到了右翼主攻位置。在没有压制性火炮的前提下,奥斯曼人必须直面波斯铁骑的猛冲。
萨法维波斯人则将最精锐骑兵部署在中路,包括伊玛目库鲁自己率领的近卫军骑兵。伊朗封建骑兵和格鲁吉亚附庸分布位于右翼和左翼两端。前者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发挥冲击力优势,后者则利用山麓施展自己的山地作战技能。由于控制了德尔本特城,波斯军队有足够的后勤物资支持长期对战。为此,他们还和奥斯曼人一样构筑了带有壕沟的防御营地。
站在萨法维波斯一边的格鲁吉亚辅助军
在9日当天的战斗中,波斯和格鲁吉亚人分头猛攻对面的奥斯曼-鞑靼联军。双方在一整天的战斗中打成了平手,这也是过去的萨法维军队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他们的右翼足以发挥重骑兵优势,死死压制着大都轻装的鞑靼骑手。但慑于近卫军的枪炮阵地,无法形成突破。他们中路的骑兵则徘徊在奥斯曼步兵阵地之前,屡屡被重型火绳枪和冲出来的披甲戟兵击退。左翼的格鲁吉亚骑兵也和西帕希们打的有来有回,谁都奈何不了对方。
当天晚上,两军都向对方发起了夜袭。但士兵们在黑暗中出现了严重混乱,结果是谁都没能拿下对方重点拱卫的营地。这场战役也因为夜里的众多火把而得名。高强度的连续作战,使得双方都出现了体力透支问题。于是在5月10日这一天,大家都选择闭门休战。
奥斯曼与波斯骑兵的对冲
相较之下,土耳其人其实更适应这种作战方式。因为他们的大分部人都是步兵,也有着更多长期围攻坚固城池的经验和装备。以骑兵为主的波斯人,则很少有机会进行这样的高强度攻坚战。针对这种巨大差异,负责指挥奥斯曼军队的三位帕夏决定,在11日展开全面强攻。让步兵冲击对手的营地,迫使不善防御的骑兵陷入艰难境地。
果然,奥斯曼人在天亮后发起的进攻收到奇效。大批近卫军步兵在火炮的帮助下,列队朝着波斯营地挺进。他们用火枪不断排射,逼退了冲出来阻止自己的少量轻骑兵。随后,身披坚甲的重步兵上前,用戟或斧子劈开了对手营地外的鹿角和栅栏。随即,更多人蜂拥而入,将惊魂未定的波斯骑兵逐出了阵地。后者由于没有空间策马冲锋,只能在乱哄哄中开始溃散。来不及跑路的人,留在营地成为俘虏或待宰羔羊。溃兵又在狭窄的山路上发生踩踏。
更善于打硬仗的奥斯曼近卫军步兵
中世纪波斯军队挽歌
城市攻坚战的奥斯曼近卫军步兵
随着火炬之战的结束,萨法维军队再次被逐出了高加索地区。奥斯曼人很快攻下了控制南北山麓通道的德尔本特城,并重新以这里作为自己新省区的首府。一不做二休的他们,在当年继续南下,围攻波斯西北部重镇大不里士。在该城陷落之后,萨法维人在实际上已经输掉了战争。
此后,双方在边境上还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大的相互袭扰。萨法维波斯或许可以接受自己失去高加索,但绝不能允许自己失掉西北省份。因为这意味着奥斯曼人控制了随时进入伊朗纵深的前进基地。但他们始终无法攻克有近卫军步兵守卫的大城市,只能像打秋风一样的在野外寻找机会。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完全考验起两国的整体实力。
一名身穿礼服的波斯近卫军骑兵
1590年,无力再战的波斯人,向穆拉德三世的宫廷抛出了橄榄枝。他们史无前例的承认了战争结局,同意让土耳其人保有自己占领的城市。奥斯曼帝国也获得了他们与波斯开战以来的最好结局。
但感到备受屈辱的波斯新君阿巴斯一世,已经决心用各类改革来重建自己的权威。鉴于全骑兵军队的低效表现,他开始将目光从内陆转向海洋,准备用西方的军事技术来组建形式军队。因此,火炬之战也就成为了中世纪波斯传统军队的谢幕演出。在之后的改革中,自萨珊王朝时期就出现的诸多军事理念将被颠覆。过去由阿拉伯人、突厥和蒙古等征服者都无法改变的老传统,将由波斯人自己的皇帝摒除。
相关文章
-
珍贵视频:周总理宴请尼克松讲话原声 尼克松亲自为其脱下大衣
-
1930年代的内蒙古,乌丹城内汉民看戏,蒙古包前蒙民挤奶
-
巴铁将军称保护中国人是首要任务:已出动一个师全配备81步枪
-
100张老照片带你回到上世纪90年代,去逛逛那时的松江中山中路……
-
二战结束后,苏联曾经想把四岛归还给小日本,他们为何拒绝了
-
世界最长战争: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
中国最神秘的家族,姓氏独一无二,耳朵有个不一样的标记
-
洪秀全的妃嫔除了要陪他睡觉,还有其他作用,大臣都看不下去了
-
[图文]历史内幕全程披露:是谁保下了靖国神社
-
1938年,被日本媒体骂作“赤色败类长谷川照子”是个什么人?
-
民间故事:富商去赴宴,见桌上都是凉菜,最后怀中一幅画救了自己
-
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常山在哪?长知识了!
-
新疆考古现“楼兰美女”,经考证其生前,容貌果然不出所料!
-
1937年的南京,有中国小男孩戴着日本旗,一个美国人的做法让人心暖
-
西门庆的原型是他床底搜出900条白绫汗巾曝淫行
-
18岁邂逅63岁流亡总统,22岁成第一夫人,53岁成该国首位女总统
-
第三帝国时期的彩色老照片:希特勒得势时的疯狂,让整个欧洲颤抖
-
历史上的今天——1908年6月30日,俄国贝加尔湖西北发生通古斯大爆炸
-
山东发现世界最早茶叶遗存
-
泰国“准王储”提帮功,趁热打铁帮衬母妃,西拉米亮相曼谷挂历
-
中国从西方获得一款世界先进的装备,关键时候一次能救18人
-
【今日历史】11月23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军打出威风,战斗2年歼敌40800人
-
大清洗动摇了苏联军队的根基团长被提拔到军长开战一打惨败千里
-
二战时苏联人恨透了德军,俘虏在这个国家得不到任何怜悯与仁慈
-
南宫仆射的四个仇人结局:三人死于徐凤年之手,一人被邓太阿所杀
-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
英国小说大师和诗歌巨匠托马斯·哈代诞辰
-
11岁的希特勒:梦想当艺术家,公务员的工作让人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