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原标题: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由于年代跨越了中世纪与近代,明朝无疑成为了东亚历史上的首个火器帝国。然而,在统治者早早建立了专业火器部队--神机营后,明朝的火器技术不仅没有大的提升,反而在不长的时间内显得愈发滞后。纵使有当代发烧友在故纸堆里寻找金玉良言,也遮盖不了明朝火器发展落后的惨状。

神机营的特殊意义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元朝时代的金属火铳

早在神机营建立之前,金属制的管型火器就已经在元朝军队中出现。很快,这一新颖但并不高超的发明,便从东方一路西传。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军队都已经掌握的特殊武器。

在元末明初的军阀混战中,立足南京的朱元璋势力是最为重视早期火器发展的。以至于在早期的明军步兵部队中,总有相当于10%比例的士兵被要求装备原始的火门枪。尽管武器射程和射速都不如同时代的复合弓,还是在防御作战和惊吓敌军战马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在面对一些平时不容易接触火器的对手时,明军火器更有先声夺人的阻吓效果。无论是立国巴蜀的夏国势力,还是蒙元留在云南的地方武装,都曾吃过火器的亏。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明初的火器水平 在军阀中算是一绝

当然,早期火器在北方战场上的发挥就没有那么显著了。这是因为处于原始阶段的火门枪,不仅射程太近、杀伤力有限,而且操作流程复杂而繁多。士兵在混乱的战场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弹药和发射药的填充。等到要点燃手里的烧火棍时,又发现不容易瞄准。所以,在14-15世纪初的早期阶段,东西方各地军队都更重视将火器用于攻坚和守城。一些早期的案例,远在朱元璋成为军阀前就已经被记录下来。

到了1410年,完成篡位的朱棣开始重建自己的禁军部队。真正的神机营部队开始出现,并成为著名的禁军三大营编制之一。随后,这支早期火器部队也开始随着明成祖不断深入北方的蒙古地区征战。他们通常会被布置成三排纵深,依次释放手里的火门枪,做到初步的火力连续性。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神机营建立后 立刻随朱棣北伐蒙古

然而,神机营的实际效果,有很大成分是被后人夸大的结果。因为在朱棣的历次北伐作战中,其总兵力都比所需对付的蒙古部族要庞大许多。火门枪的发射速率之慢,也远不是靠区区三排轮射就能克服的。

所以,朱棣新建禁军的实际主力是从全国各地步兵中,抽调精锐编成的五军营。其次是由新招募蒙古骑兵组成的三千营。至于看似新潮的神机营,无疑是前两者的补充。即便没有他们的存在,明军在草原上的以多击寡游行,一样不会出什么问题。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神机营在禁军中的实际作用被严重夸大了

典型的作茧自缚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朱棣的初衷绝非简单的发展军备

虽然神机营在提升明军火器水平方面没有太多贡献,但在限制明朝自身武器发展上却建树颇多。表面上看似有进步倾向的集中使用原则,实则是朱棣为了限制地方军实力和控制武器升级所做的关键决断。

原来,早在朱元璋所处的早期明朝,原有的火器技术就已经出了问题。为了方便保留和控制各类技术,明朝一方面继承了蒙元时代留下的匠户制度,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了异常严格的人身控制。匠户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留匠人团体,有利于技术的稳定传承和发展。但到了管制异常严酷的明朝,匠人们一旦入了匠级就终身不得脱离,后代也要以此类推。加上经济凋敝,使得匠人除了朝廷订单外,几乎无法获得其他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就迫使很多人冒险出逃,后继者也不再钻研技艺而只图浑浑噩噩。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在越南出土的明朝火铳

朱棣继位前,明军的主要同破败的蒙古部族和内战对手交战,技术衰败还不明显。等到1405年开始进攻越南,却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火器不如一个噶尔小国。后者的火器技术其实也源自北方的中原影响,但已经在旧形制基础上改造出了可以发射大型箭矢的“神枪”。其火药配比也无疑比明军的要更好一些。于是,明军将相关匠人虏至国内,成为了后来成立神机营的技术总监。

但朱棣在加强禁军的同时,也不忘对各地方驻军给出指导性批示。不仅对军中所应装备的火器数量做了一定限制,还要求地方上严格根据禁军的经验来重新制造。这种酷似后世标准化的政策,实际上是将各地自行发展火器的通道堵死。配合父亲留下的匠户制度,便能很好的限制了地方军实力。从权力斗争的角度来看,神机营的建立无疑是功德无量。但从军事技术的角度来看,神机营实际上是明朝刻意为之的作茧自缚。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神机营对于军事的限制效果远大于发展

恶果显著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神机营让明军的火器水平 定格在1410年代

当然,朱棣绝不会意识到,自己建立的禁军会在他死后迅速破败。在太监集团崛起和文官集团逐步壮大的权力场上,传统武将的地位都岌岌可危。比武将境遇更糟的,则是被以上三类人都瞧不起的技术工匠。自然,由他们负责研发、制造和生产的武器,便不会有太高的质量。

这种恶果首先在地方上体现出来。相比天子脚下的禁军,很多地方军在缺乏压力和监管的环境下迅速堕落。尽管对手只是普通盗贼与流民团体,他们也依然难以应付。当对手成为本身就有一定组织的土司武装,武器形同虚设而战斗意志薄弱的官军,便需要来自京师的禁军压阵。所以,在神机营建立后的100年里,禁军都在使用100年前的火器征战四方。皇帝与官僚曾尝试在编制上进行改造,却无法在武器技术上给予新的指导。火器在明军手里,成为了最华丽的摆设。无论胜败,都和战斗进程本身没有过多关联。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很多时候 明军的武器还不如海盗和走私犯先进

16世纪初,一些更先进的西方技术开始从南洋地区传入,让首先与之接触的沿海明军都眼前一亮。虽然无论是早期的火绳枪还是已经进入暮年的弗朗机炮,都是欧洲在1453年便已经拥有的常规武器。但对于还在吃元末明初老本的明军来说,已经是不可多得的技术引进。很多人也因为这些二流二手武器的引入,认为明朝紧跟世界火器发展的潮流。但明军为装备和使用这些武器所耗费的时间,大大超出后人的想象。

早期1520年代,明军就已经准备仿制缴获的弗朗机炮与火绳枪。但因为需要打破就的武器制造条例,地方工匠与军械库都不能拿定主意。在获得都城京官们的批准后,这些武器首先被送到了对抗蒙古骑兵的北方前线。按照旧例,这些新式武器的研发制造,大部分控制在神机营所属的京师作坊负责。所以实际产量非常有限,缺乏竞争环境下的成品质量也非常堪忧。于是在之后的百多年里,最初遭受西方火器震撼的广东珠江沿线,居然还没有换装已经落后的二手武器。以至于各类走私海商的船队,可以在大明朝海防重地内随意进出。

神机营:为何反而使明朝的火器技术长期滞后

16世纪末 大部分明军火器还落后与日本

一直到万历皇帝当政的时代,经济发展与军事压力都迫使明朝开始放弃明成祖时代留下的结构性规范。原本的神机营到此时彻底名存实亡。随之而来的却是明军武器装备的一次大规模升级。各地封疆大吏为了拱卫自己的辖区,或多或少的引入外族佣兵和技术,让明朝军队得以在万历三大征中体现自己的技术“先进”。这种前后差异,足以说明朱棣创立神机营与配套制度本身,是限制管控大于存续发展。

当然,由于长期的制度性破坏,明朝在末年的武器升级也程度有限。长时间有利于世界技术发展潮流之外的结果,便是发现自己拿到了成品也开始难以仿制。同时,各类稀奇古怪但没有功效的土法原创,开始抓住时机占据明军的半壁武器库。放在朱棣的时代,这些伪原创或许还有发挥余地。但是到了万历和天启的时代,则只能被当做费钱的心理安慰了。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