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社会万象 > \

当我们提到瓷,总是绕不过景德

原标题:当我们提到瓷,总是绕不过景德

当我们提到瓷,总是绕不过景德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一个多维的景德镇

本刊记者/柳俊武

本文首发于总第894期《中国新闻周刊》

别号珠山、官称景德的瓷都,作为世界陶瓷产业的“珠峰”、中国制瓷业的集大成者,千年窑火生生不灭,所制包括饭碗在内的瓷器,遍及五洲,数以亿计。

“陶瓷是最具中国文化元素的创造。China,大写代表中国,而小写的china却是陶瓷,景德镇因瓷而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局局长方霞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一个人如果要走陶瓷这条路,你没到景德镇来,等于没登过中国的万里长城,算不得好汉。” 来自美国的瑞恩·拉巴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从美国一所知名大学毕业后开始制陶,到过德国学习陶艺,“觉得得不到真传”。三年前,他来到景德镇,先是参加景德镇官方主导的“孵化”项目,后来爱上了瓷都,便在这里开了间工作室。

像瑞恩·拉巴尔这样的“洋景漂”及境外客商,高峰时期有5000人左右在景德镇。一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景德镇更是高朋满座、人山人海。

景德镇身价几何?

从空中看去,景德镇位于黄山之南、怀玉山北,东及皖浙富庶之乡,西接鄱阳湖通江达海。一条碧绿昌江穿城而过,两岸粉墙黛瓦。这个有160多万人口的城市,有高铁、高速贯通南北东西,每日亦有航班直达北上广。

“要问景德镇的身价几何、市值多少?这账不好算。”在南昌经营景德镇瓷器30多年的荣宝阁老板谌洪说,“表面看上去,景德镇比不上南方沿海同类中型城市气派。但她却是历史上富可敌国的贸易之都,是‘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卖主和最抢手的货源地。”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在副省长任上多年分管文化旅游业,是江西旅游业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主要推手。他在著述里多次讲到,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对外贸易,是以丝、麻、茶、瓷为主的农业、手工业品单一顺差贸易。而瓷器则是中国传统贸易的压仓重器。宋元以后的景德镇,是无可置疑的世界瓷都,皇家国器工场和最主要的出口瓷制造基地,加上江西及其周边地区盛产丝麻、茶叶、夏布、桐油等外贸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景德镇是“一带一路”的内河延伸和大宗货物起锚地。

说到中国瓷器出口,无论如何绕不过景德镇。有业内人士说,可以确认的是中国瓷器出口中,景德镇至少要占三成以上。景德镇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质,集南北名窑大匠之大成。加之景德镇作为历代皇家御窑工厂、外销基地的工艺水平,以及官窑“宁砸一窑器,不毁一世名”的严格质量检测把关,宋影青、元青花、明永(乐)宣(德)成化,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都是瓷中极品,难以超越。

民国制瓷领袖社团“珠山八友”领军人物王大凡先生的嫡孙王怀亮给《中国新闻周刊》算了一笔账:即使在动荡乱离的民国时期,其祖父王大凡及其师友们的大小瓷器作品,当年每件也值两到十个银元,友情价也是“一只碗一斗米一称(3斤)肉”。

“至于出口定制,那价格则更是得上翻几番。”王怀亮说,祖父大凡先生画的唐代郭子仪的一块瓷板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得了巴拿马世界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陶瓷史上获得世界金奖的第一人。

据介绍,在当今境内外大的拍卖市场上,王大凡的一件笔筒,一方两三尺的瓷板画,拍价动辄数百万。一件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罐,在伦敦拍出1吨多黄金的价格,就是一件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出的一只小小鸡缸杯,在香港也拍出2.8亿港币的天价。

王怀亮说,从南宋到大清国覆灭,中国约有2亿件瓷器漂洋过海,按其中三成是景德镇瓷器,保守估计也有七八千万件。

而近几年,景德镇市多次组织陶瓷艺术名家、经典陶瓷作品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去,由市委书记钟志生带队,在《感知中国》陶瓷艺术国际展览德国站、非洲站取得成功,再次把景德镇的文化名片带出国门。

10万支笔绘景德

沿着昌江两岸青石板路上岁月车轮轧出的深深车辙,来到红墙与塑钢天棚保护的御窑厂遗址,这片54000多平方米的遗址上,堆积着自北宋到民国厚达二十多米的文化堆积层。

这厚厚的堆积层,寸土土金,以前曾是不法分子租房打洞掘金的垂涎地,更是瓷都景德镇可以触摸的编年体式的厚度实证。

“还有一种厚度,是初来乍到的人一下子难以捕捉到的,那就是景德镇的宽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八十高龄的黄卖九先生说。

“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她的文化基因中有种天然的包容性。”方霞云说,她自己就是外地人,祖籍浙江,是从富春江千岛湖移民过来的。

在中国制瓷的版图上,宋代以前素以北白南青为青白两色区划。唐末五代以来,包括大批制瓷工匠在内的北方大批移民南迁。景德镇山重水复、世外桃源般的生息环境和优质瓷土,吸纳了大批颠沛流离的能工巧匠及其家眷客居下来,落业生根。

据统计,景德镇如今最少有10万左右的南北及本地艺术家在这里从事瓷质介质的艺术创作,有“10万支笔绘景德”之说。

在景德镇,有一位在国际雕塑界拥有崇高声望的老艺术家,隐居在浮梁县乡下一座农家小院里已有18年了。他带着浓重的云南口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就是喜欢景德镇的氛围,在这里一待就是近二十年,如今我的夫人去了,女儿去了,身边最值钱的就是这本摸得像油豆腐一样的《康熙字典》和这双手了。有生之年,还得创作两个《海的女儿》雕塑,一个赠丹麦,一个留给祖国。”

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熊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只要放假,我就会带学生和家人到景德镇来,因为这里黏性大。作为古代特色小镇的典范和现代特色小镇的样本,这里宜观、宜赏、宜居、宜业。”

福建籍的卢海勇是个典型的青年“景漂儿”。在厦门大学油画系毕业后,在不少城市闯荡过,直到来景德镇才真正找到感觉。“这里宜居宜业的氛围很养人养气。”他说:“只有在这里扎下来,才明白为什么北京、上海那么多知名艺术家在这里开设工作室。这里可能是专业人才密集度最高的中小城市。能留住人才的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这里轻税薄赋、藏富于民的好政策。”

来自赣南瑞金的刘瑞华曾是机关干部,下海后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在景德镇开了家名为“觀宋”的瓷器定制旗舰总店,在北京等大城市也有分店,生意做到了日本、韩国、欧美及非洲。

刘瑞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他们上交税收200多万元,在同类企业中算是纳税大户。但他的企业注册在珠山区,坐落在昌江区,两个区并不为这点税收扯皮。“营商环境好,产品品质过硬,产业配套齐全,是我们愿意留下来的根本原因。”

景德镇的“纯度”

“作为一个陶瓷世家和从业40多年的陶瓷艺人,宋元明清所有朝代的仿古瓷器,我们能做到连专家和机器都分辨不出真假的程度。”在三宝国际瓷谷一间古色古香的厂院里,57岁的国家级非遗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冯绍兴这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是我不去那样做,我们要对得起‘景德’这两个字。”

冯绍兴把自己的柴窑题名为“愚窑”,所仿古胜古的瓷器,都公正地粘贴上“愚窑”阳刻的款识。

这条名为三宝的峡谷,有着一千多年的瓷土开采史,因历史上日产优质瓷土价值三个金元宝而得名。冯绍兴是集聚在这里大量的艺术家、国际创客和本土匠人中的代表人物,其曾祖父于同治年间始就是御窑厂的匠人。冯绍兴年轻时就在当时赫赫有名的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室当工人,当时许多落难的大师做人做瓷的风范,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始终守正创新,恪守对这项艺术的忠诚。

在冯绍兴的愚窑厂大堂正中,悬挂着“尊古追贤”四个大字。与他合伙搭档的刘师傅是这一带有名的陶瓷原矿配比活宝典,他找来的原矿和配方、碳14都分辨不出是古是今。但是他们从不违背工匠良心,欺世盗名。

冯绍兴说,“我们都是都昌人,世代靠窑神爷吃饭,靠手艺行世。手工制瓷保留了人的原动性,制作时有他的感情,有他的喜怒哀乐、阅历情操在里面,作品是一件活的生命体,每一件作品都有我们对陶瓷青白灵魂的敬畏。”

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

伟大的设计家每设计一种产品,其实就是在倡导一种新生活。

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记者就一个问题询问与会专家、外地客商:瓷都景德镇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你们?他们普遍认为,景德镇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1280度高温硬质瓷;设计定制了多种类的瓷器器型经典标准;积淀了一批陶瓷文化活的样本;聚集涵养了大批陶瓷专业人才;形成了一种陶瓷审美、生活审美规范;倡导了一种崇实尚古的优雅生活方式。

在风景宜人的“三宝国际陶艺村”的中段,来自于知名传媒机构的肖学锋和他的老板们,依山而起了一条龙窑式的主体建筑群落,取名为三宝篷。

在肖学锋看来,这座古老而极具活力、传统又现代的城市,倡导的是一种从传统中来、到世界中去的新生活。

距离三宝篷三四公里的马鞍岭自然村,已经由原来破旧不堪的自然村落,打造成为小桥、流水、茅庐的休闲胜地。在一处名为“解鞍小筑”的书吧里,三三两两的游人在品茶翻书。

景德镇市珠山区委书记林卫春介绍,这就是典型的城市“洗脚”工程。也即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人的生活方式的引导提升,先是变农民为艺术村村民,为原住民提供保安、保洁、保修等工作岗位,下一步,就是要“变村民为股民”。

传承与创新

景德镇市古窑民俗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武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10月18日,沉睡多年的清代镇窑成功点火复烧。世界上最大的柴烧瓷窑,创造出新的吉尼斯纪录。

随后,古窑又成功复建、复烧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等11座古代传统窑炉。

与此同时,自唐宋至清代的瓷器残片层压堆积的御窑厂遗址,也划归景德镇首屈一指的国有企业陶文旅集团旗下,得到了很好保护。

“除此之外,我们还让景德镇十大瓷厂的老瓷厂,在废墟上涅槃,将一片老瓷厂废墟变身为景德镇新文化创意地标的陶溪川景区。”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自豪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们现在坐的这个地方,就是被外商称为新中国‘红色官窑’的宇宙瓷厂脱胎转世而来的。”

如今的陶溪川,从一个破败不堪的工业废墟,成为最具青春创意与活力的文创街区。老烟囱高耸在广场中间,虽不再吞云吐雾,但依然骄傲地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曾被废弃的机器摆放在草地上,犹如时光的雕塑;锯齿屋顶的老厂房变身成一间间咖啡馆、书吧、美术馆、创意工作室。这里是瓷都景德镇桂冠上的明珠,是世界知名的“网红地”。

通过对宇宙瓷厂老厂区的保护和利用,陶溪川实现了“传统+时尚+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将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百年陶瓷工业遗产创新改造为文化创意街区,实现了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跨越。

作为陶溪川的掌门,刘子力认为,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尊重历史积淀,重塑创新空间,吸引青年创业,跨界发展激发创新动能。

景德镇市市长刘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景德镇正沿着打造文化创意与陶瓷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创新以文化和科技提高陶瓷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新模式,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的总体思路,打造“四地两中心”:即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国家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基地、世界陶瓷人才集聚高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据悉,国务院日前已正式批准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谢永华、刘占昆、王昊阳、姜涛、夏文豪及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对本文亦有贡献)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