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这一战,红军包围守敌48天,敌人无法突围,11个团长集体投降!

原标题:这一战,红军包围守敌48天,敌人无法突围,11个团长集体投降!

1932年初, 蒋介石调集15个师10万兵力,对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发动新的“围剿”。红军只有4个师,不足3万人。

总指挥徐向前坚持先打皖西之敌,获得了政委陈昌浩的支持,于是率部东进。

这一战,红军包围守敌48天,敌人无法突围,11个团长集体投降!

苏家埠是敌人在皖西的前哨据点,敌岳盛暄46师138旅全部和136旅旅部带一个团驻在苏家埠镇内。

敌人以苏家埠为中心,沿淠河东岸的韩摆渡、青山店、马家庵,北到六安,南至霍山,部署了6个旅12个团。徐向前决定包围苏家埠、韩摆渡和青山店三地,将守敌死死围困,不准它突围,逼其投降,再以“围点”为钓饵打敌援军,粉碎敌人的“围剿”。

对此,徐向前说:“围点是手段,打援是目的。”

他能实现目的吗?

3月21日晚,红军73师218团突然进至青山店,经几十分钟战斗,将青山店之敌围住。次日上午,苏家埠敌两个团增援青山店。结果,他们不仅被红军击退,反而被红军追击,连苏家埠也被包围起来了。红11师则向北急进,韩摆渡和马家庵之敌害怕被围,仓皇逃进六安城内。红11师兵临城郊。

苏家埠,是六安西南的大集镇,西濒淠河,有一万多人口。镇子四周有高墙,墙外有深水壕,环绕寨墙有9个三丈高的碉堡,易守难攻。守敌约6000人。

这一战,红军包围守敌48天,敌人无法突围,11个团长集体投降!

23日,六安之敌4个团,沿淠河东岸大堤向苏家埠增援,半路上受到红军夹击,并被截断后路。敌兵惊恐万状,拚命逃窜,一个团窜入韩摆渡,随即,韩摆渡被红11师32团和六安独立团围住。另一个团大部被歼灭,残部窜进了苏家埠。

3月31日,敌46师师长岳盛暄亲自指挥六安的4个团和霍山的2个团,分南北两路,同时向韩摆渡、苏家埠和青山店方向救援。岳盛暄亲自到六安城南十里铺督战。徐向前也来到前线指挥所,亲自指挥。

结果,敌人被红军打得晕头转向,不少人缴枪当俘虏。岳盛喧见势不妙,匆忙逃回六安县城。六安4个团中,一个团被歼,团长陈培根被生俘;一个团溃不成军,逃进了韩摆渡:两个团逃回六安。霍山之敌,被歼200余人,其他的逃了回去。与此同时,青山店守敌拚死突围,一部分被歼灭,一部分绕道逃进了苏家埠。

就这样,在当地群众支持下,红军把苏家埠之敌死死围住了。

时间一长,苏家埠内粮食越来越困难,敌人饿得把刚发芽的野菜,新绿的树叶,甚至树皮都吃光了。为了不饿死老百姓,红军与守敌商量,让镇内一万余老乡全部放出来,只留下守敌继续困在镇内。

岳盛暄当了瓮中之鳖,急得要死,天天向省主席陈调元告急、求援。

4月下旬,蒋介石终于调来了救兵,以嫡系第7师师长厉式鼎为总指挥,纠集了15个团2万余人,兵分两路,由合肥向苏家埠进犯。

徐向前还是决定要打!

这一战,红军包围守敌48天,敌人无法突围,11个团长集体投降!

再次获得了政委陈昌浩的支持。

5月1日,天下大雨,红218团与敌第7师先头第19旅接上了火,打到黄昏,红218团撤到陡拔河以西。当晚,敌人未敢过河。

次日拂晓,雨更大了,河水猛涨。敌第19旅强行渡过陡拔河,向红73师阵地猛攻。红军进行反击。敌人前进受挫,眼看后续第7师主力未到,处于孤军背水作战的境地,旅长下令后撤。不料,这时师主力竟然上来了,且不知前面的情况,仍向西疾进,结果,与前面的溃兵混在一起,前退后拥,阵势大乱。这时,红军掩杀过来。敌人只顾逃命,落水者很多,敌19旅大部被歼灭。红11师、红10师也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把敌第7师包围。

经过十个小时的激战,敌援军第7师被红军全歼,师长厉式鼎也当了俘虏。

援军被歼,苏家埠内的敌人已经围困了48天,终于坚持不住了,要求投降。

5月8日下午两点多钟,敌136旅旅长王藩庆带着团以上干部,排着队,来到红10师指挥所驻地——一座祠堂里。王宏坤师长代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接受他们的投降,并宣布四条规定:

一,不准破坏一切武器弹药;

二,枪支要捆绑好,按部队序列依次交出;

三,军官全部集合,交枪事宜由特务连长办理;

四,部队按规定地点集结,不要乱动。

敌旅长表示全部接受。

这一战,红军包围守敌48天,敌人无法突围,11个团长集体投降!

下午四点钟,受降仪式在小飞机场举行。一队队白军由特务连长领着,扛着捆好的枪支进入会场,挨次摆好,然后。营以上军官排着队在一边集合,交过军官花名册、马匹和武器弹药统计册,其他官兵按照原来的建制,全部排成阅兵队形。

足足7000人之多。

这是红军历史上少见的受降壮举。

苏家埠的敌人一投降,韩摆渡的敌军也跟着缴械投降。

他们的人数为2000余。

在48天的战斗中,红四方面军总共歼敌3.5万人,俘敌师长一人。其中,旅长5人、团长11人以及其他官兵一万多人投降。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