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历史上有哪些睿智无比的神回复?

原标题:历史上有哪些睿智无比的神回复?

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表达思想,传递能量的基本工具。

人和人最简单的沟通就是问答,从一问一答中间,人们了解基本信息,感知情感变化,认知事务真伪,明了基本规律。

所以,简单的交流问答有时候变得复杂起来。在历史上,有很多问答、交流很是精彩,有的甚至被誉为“神回复”。

顾名思义,“神回复”,一定是那些充满了智慧幽默,别出心裁的回答。在我国历史上,智慧超群,口才非凡的人物比比皆是。他们中的不少人被载入史册,为后人们所仰望。

那么,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哪些“神回复”呢?

历史上有哪些睿智无比的神回复?

“童言无忌”指的是因小孩子年幼无知,没有顾忌,说出了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小孩子说错话实在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我国古代出现很多天才,他们智慧过人,反应机敏,言语得当,让人们交口称赞。

南北朝时,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了一批文人,共同编写了一本著名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其中便记载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是圣贤孔子的二十世孙,享有很高的名望。我们今天提到孔融时,恐怕最先想到的是他因遵从礼教而“让梨”的经典故事。其实,孔融的聪明懂事,还体现在他的“神回复”上。十岁时,孔融跟着父亲前往首都洛阳。当时,司隶校尉李膺很有名气,许多人都争相前去拜访。因此,李府门口戒备森严,前来求见的孔融父子也被拦在了门外。

守卫伸手拦住盘问身份,孔融回答道:“我是李府君亲。”

对孔融而言,他可以说自己是孔子的后人,以祖上的荣光换得门卫的同情。但小小的孔融却出其不意地回答,自己是李膺的亲属。在门卫看来,挡住孔子的后人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挡住主人的亲戚,怕是要招惹麻烦的。

过人,守卫格外重视,知己而将孔融父子引进了府中。

历史上有哪些睿智无比的神回复?

突然天降了亲戚,李膺十分疑惑。见到孔融,李膺立刻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虽然年幼,但是淡然一笑,随后回答,“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当年,孔子问道于老子,二人可以说是有师徒之实。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孔、李两家有着这样的关系,那么说成世代友好,有亲,也没什么不可。

十岁的孩子这么聪慧,满堂宾客都十分惊奇。

不久,太中大夫陈韪前来拜访李膺,宾客们将这事告诉了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话充满了轻蔑不屑,孔融听后很快便回应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打人家讥讽一个孩子,没想到反让孩子给侮辱了,陈韪自觉没趣,孔融的回复可谓“神”了。

和孔融的机智聪颖、巧答从容相比,王戎的智慧则体现在对事理的分析和判断。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尽管后来是著名隐士。可他小时候思路清晰,很有条理。七岁的王戎在和其他小孩子一同玩耍时,瞧见道路旁李子树结满了果子,其他孩子都争相去摘,王戎则不为所动。有人看王戎在一边呆着,便问他为何不去摘李子,王戎答道:“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子树生长在行人络绎不绝的大路边,路过的人只要伸伸手就能摘走许多,但树上却密密麻麻长满了果子,这并不是没人吃,而是这种李子一定难吃。如果李子美味的话,早就被路人采摘光了。

历史上有哪些睿智无比的神回复?

神呀,一个七岁的孩子这么冷静、深刻,恐怕再没有人了。从小看到老,他日后官至尚书令,司徒也就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在孔融、王戎之外,《世说新语》中还收录了东汉道德家陈纪的事迹语录。陈纪七岁时,父亲陈寔和友人约好了正午一同去游玩,但到了正午,友人却没有来,等到陈寔走了,友人才姗姗来迟。

友人看到陈纪,便询问他陈寔在没在。陈纪回答说,等你等不到,已经走了。友人大怒,斥责陈寔违背约定。陈纪一脸正色,说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失信又失礼,陈纪的回答可谓神了。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