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图文]血腥的最后一战:解放海南岛 第一次渡海作战

[图文]血腥的最后一战:解放海南岛 第一次渡海作战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军依然靠着简陋的木帆船与国民党精锐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作战,强渡琼州海峡,并于17日凌晨突破"伯陵防线",胜利完成琼岛北部的敌前登陆。随后,人民解放军向纵深进军,相继解放了大部分沿海城镇、控制了海南岛北部长达400里的海岸线。4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三亚等重要城市。5月1日,解放全岛。

船是课堂,海是操场

从长白山追打到海南岛,历史在枪炮声中隆隆前进。

1949年12月底,当初四野南下先遣兵团的两个主力军,先后进至雷州半岛。

地处热带的海南岛,为中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面积32200平方公里,环岛海岸线1500多公里,北端隔道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遥遥相望。

这时,岛上除原有守军64军外,主要为广东战役后逃去的余汉谋集团的4个军的残部,总兵力约10万人。另有海军陆战队一个团,各型舰艇50余艘,空军4个大队,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45架,还有一些地方保安团之类。

海南岛防卫总司令薛岳,统一指挥岛上海陆空三军。

解放军到雷州半岛后,立即发动群众搞船-;-;没船怎么打海南岛,各部队都有弄船的任务。

起先抓了些船和船工,后来觉得这种方式不合适,又采取和地方联手征集船只,动员船工的办法,3月初涠州岛也打下来了,夺回300只大船,解决了大问题。

为了建造更有作战力的机帆船, 40军修械所所长全白云,一夜之间成了造船厂厂长。

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亲自交代任务,要这个由修械所变成的造船厂,8天造出第一批12只机帆船。

他们看到海滩上有个破机帆船做样子,把上面的零件,分水叶子、推进机、翻水泵……一件件拆卸下来画出图样,重新制造(发动机都是从十轮卡车上拆下的汽车发动机)。

受命第三天后,第一只机帆船就下水了。

突突的马达声中,大家屏住呼吸,提心吊胆地站在船上,看着它驶离船坞,像只老牛漂浮在海上,最大时速只有20里。这样慢腾腾怎么行,什么毛病呀,大家"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最后认定是分水叶子叶片的斜度不够。将叶片的斜度加大5倍,机械船的时速一下子就大到40里。

第一批12只机帆船下水,用了7天时间。第二批20只只用12天,第三批20只只用4天。又和炮兵战友一道,将57战防炮,92步兵炮安装到船上,再给木船包上铁皮。一只只土炮艇乘风破浪。

对于船工,部队非常重视,在待遇上也高于部队官兵,渡海作战,船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些船工还在战斗中牺牲了。

由于80%以上的官兵,是第一次见到大海,所以说,面对茫茫大海,从士兵到林彪,都成了新兵蛋子。

这回是渡海作战呀,咱们是木船,敌人是军舰,空中还有飞机,登陆前更是一场恶战。

可什么样的困难把咱共产党挡住了?

张仲先老人说:

那时主要有三怕:一怕晕船,二怕木船斗不过军舰,三怕船翻了,沉了,"旱鸭子"就完蛋了。

于是开始了一场10万大军海上大练兵。

练游泳、练登船、练起渡、练摇橹、练打军舰、练救护、练抢滩、练登陆。

先近海,后远海,先单船,后多船。根据船的大小,组织"四组一船"、"六组一船"、"八组一船"的战术训练,从连到营到团的多船联合演习。

土炮艇大队联系如何护航,攻击敌舰,特别突出近战。

翟文清老人说:

船是课堂,海是操场,越练越有信心。

有人还戏称自己是"陆军海战队"。

第一次渡海作战, 印象最深的还是海战的惨烈

带部队登上海南岛,完成偷渡任务,是前所未有的任务,是带着一种赴死的决心而去的。

虽然在革命军队中度过了十几年的戎马生涯,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过无数艰苦卓绝的战斗。但是,乘木船,渡大海,面对拥有铁甲舰和飞机大炮的优势敌人,把伴随我同生同死的799名战友带到目的地,完成祖国人民赋予我的重任,这对我来说确是一次新的重大考验。

这是当时的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在回忆录中谈到海南岛战役的两段文字。

坐在原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上将家里,听他一口略带山东味儿的普通话,把你带去波翻浪滚、血雨腥风的琼州海峡。

40军第一次偷渡一个营,指挥员是师参谋长苟在松。

第二次偷渡一个加强团,指挥员是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

第一次渡海作战,印象最深的还是海战的惨烈。

355团3营指挥船,是只4桅大船,后左舷被一颗重迫击炮弹击中,当即伤亡25人。眼看船尾下沉,船头翘起,营长杨立明下令涉水登陆。炮火硝烟,水柱冲天,水珠溅脸,也看不清海水深浅,也顾不得深浅了,200余人全部跳水。好在已快抢滩了,基本都游上岸了。

俺那个船是第3个靠岸的船,第4只船从俺的左侧登陆。这时天已经大亮,敌人飞机也飞过来。飞机来时用机枪朝还没上岸的船上扫过一遍,回去又扫一遍。这样来回扫了几遍之后,船上的人就被打死三分之一,副教导员也被重机枪拦腰打断,当时就一头栽倒在船上牺牲了。这时正是上午9~10点钟的时间,俺们前3个船的人已经冲到了山上,后面那些随沉船落入海中的人就像葫芦一样在海里漂。他们都是俺原先四连的战友,俺们曾在一块儿生死与共过。俺们那会儿的救生圈都是竹子做成的,人浮在上面,随波漂流。这时,国民党的炮舰靠过来,准备捞人。四连连长阎玉堂因为身披金黄色的指挥带,肩挎手枪,因此,敌人一眼就看出他是个军官。于是,首先靠近阎玉堂。阎玉堂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手一松,毅然让自己从救生圈上脱离出来,很快就沉入了海底。遗憾的是,那些落水的战友大多数被敌人捞上炮艇。他们被俘后多数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贞不屈,海口解放后他们得到了解救,但当时由于政策的原因,他们被遣散回家,从此与他们失去了联系。

给我们留下上述回忆的老人叫魏俊生,大连瓦房店人,1947年参军,离休前为大连纺织厂党总支书记,当时是352团2营4连2排士兵,渡海作战临时调到353团迫击炮连摇橹。

许多老人讲到登陆后,看到后边被击沉的船,在海里漂的战友,那是干着急呀!

老人叹口气:那是南下的最后一战啊!

翟文清老人说:

船抢滩,枪炮声响成一锅粥,那海水一股红、一股红的。那人都红眼了,反正就是往上游、冲,你打不死我,我就冲上去打死你、消灭你。

这最后一战就是牺牲了,心里也踏实了,因为已经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琼崖纵队功不可没

118师宣传队宣传员卞国泰,登岛后在临高角老乡家的墙上,看到敌人刷写的大标语:"有人捉到冯白驹,一两骨头一两金!"

冯白驹是琼崖纵队司令兼政委。

冯白驹是琼山县人,海南岛第一代共产党人,中共二大代表。1927年任琼山县委书记。

到1949年初,远离中央、孤悬琼岛的琼崖纵队,不但23年红旗不倒,而且发展到1.6万多人,解放区人口、面积分别占全岛的3/5和2/3。

从日本鬼子到国民党,都对"一两骨头一两金"的冯白驹毫无办法,只有看着共产党一天天发展壮大。

周恩来曾经说过:"冯白驹同志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毛泽东说:"海南岛与金门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

而渡海作战的官兵,特别是头两批偷渡的官兵,则是两个"有底":一是靠岸了,登陆了,脚下有底了,心里就有底了。二是金门岛是国民党的天下,海南岛有琼纵接应、配合,那可是大不一样,心里有底呀。

偷渡也是冯白驹提出来的。

当四野大军狂飙万里地一路南下,紧跟其后的接收大军忙不迭地接收一座座城市时,琼崖纵队还在艰苦卓绝地进行农村包围城市。他们像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搅得敌人不得安宁。而且比之远道而来的四野官兵,他们显然更熟悉岛情、海情。已被实践证明极有战略眼光的偷渡,几乎是非来自琼纵不可的(有当时并未参加渡海作战的人,后来说偷渡是他的主意)。彼此内外结合,优势互补,可谓缺一不可。

当年参加渡海作战的四野老人,都念念不忘琼纵。

张仲先老人说:

偷渡上岛后,来接应我们的是琼纵1总队的两个团。一见面,欢呼呀,跳跃呀,拥抱呀,中国人哪有拥抱这种礼节呀。可那时一下子就抱住了,激动得流泪呀。说话听不懂,我们讲什么他们也听不懂,呜哩哇啦地比比画画,像群哑巴。可那时还用得着什么语言吗?彼此就是一个心情:可见到你们啦!

从抗战打到解放战争,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多少次和兄弟部队会师,没有像琼纵那么亲的。

第二批偷渡的翟文清老人说:

我们登陆后,在文生村被敌人包围了。打了一天,捉到俘虏,说敌人援军快到了,必须马上突围。我带7连、8连从阵地上撤下来,机枪端着,子弹上膛,手榴弹环挂在手指上,向北突,又向东插,再向南奔五指山。速战、猛打、猛冲,杀开一条血路,俘虏也不抓,可伤员不能丢呀。来接应我们的琼纵,把伤员全包了。卫生员全是女的,背着、抬着伤员跑。

登陆时伤亡,突围时伤亡,没有琼纵救护、抬送,那伤亡得多大呀!

要不是他极力推动, 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

放牛娃出身的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韩先楚,用一些人的话讲,离休后一套便装在院子里侍弄菜地,也是个"正规军"。

韩先楚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

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正职的台阶韩先楚一路踏上来,副职的台阶基本都迈过去了,当过的时间也很短,任12兵团副司令时还兼着个40军军长。

一踏上雷州半岛,人称"好战分子"的韩先楚,就是两个字:着急!

因为4月20日就是谷雨了,过了谷雨,海南岛战役就只有推迟到明年这个时候了。

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判定渡海作战,只能以帆船为主。

大规模渡海作战时间,最初定在春节前。广州2月会议,又将其推至6月。

2月1日,会议在广州军政委员会的会议室召开。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15兵团司令邓华主持会议,首先由广东军区司令叶剑英,传达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及四野关于解放海南岛的指示,并介绍了当前形势。接着,叶剑英请刚从海南岛渡海过来的琼纵参谋长符振中,介绍海南岛敌情。

当符振中讲到冯白驹建议先进行小规模偷渡时,韩先楚非常赞同,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岛上力量对比,增强接应主力登岛的力量,更有意义的是能取得渡海作战经验,提高部队渡海作战信心。

会议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渡海工具。有人主张到港澳买登陆艇,有人提议将帆船都改装成机帆船,有人坚持立足现有船只,主要依靠帆船渡海作战。

主张后者的韩先楚,很长时间没有发言。因为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对渡海作战虽然有了基本的路数,但还缺乏实践经验,不能说胸有成竹。

港澳当局是亲国民党的,会卖你登陆艇,让你去打他们的盟友?改装机帆船是必要的,但能改装多少?毛泽东1月10日来电报指示:"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由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用人力于几个月内装置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此事是否可能,请询问华南分局电告),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显然,毛泽东对到底能改装多少机帆船,也是心存疑虑。而据韩先楚所知,若能占渡海作战船只的1/5,就算顶天了。那就只有依靠帆船了,靠天打仗了,而靠天打仗是断断拖不过谷雨的。

广州会议的重要成果,是确定了小部队分批偷渡的方针。但在渡海工具上,则决定以改装机帆船为主,同时积极购买登陆艇,并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至6月份。

果真如此,先期偷渡的部队就白偷渡了,甚至是给敌人送去了。

韩先楚的办法,是悄没声地用行动说话。对前者全力准备,改装机帆船已在进行中,继续努力,越多越好。其余的会议精神,根本不向下传达,也就更谈不上贯彻执行了。像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至6月,连师级主官都不知道。一切以谷雨前的季节风为准,春节也不放假,再三强调抓紧时间,务必在3月份以前完成渡海作战的一切准备。

43军是按照广州会议决定的时间表进行的,教育及准备工作,均布置到5月底。4月10日下达大举强渡作战命令后,仓促间打乱原定计划,改以帆船为主渡海,也只能保证两个团的船只。只是因为40军有两个师6个团同时起渡,才基本达到毛泽东关于"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的全部主力"的要求。

如果40军也只能渡海两个团,海南岛战役还能打吗?能打得那么顺利吗?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战役结束,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他就不会下令封锁琼州海峡吗?如果40军也按照广州会议的时间表进行,还会有海南岛战役吗?今天海南岛上飘扬的会是五星红旗吗?

时令已近4月,扑面的海风,热度一天比一天高,韩先楚的心也一天比一天急。

1950年3月5日,40军一个营第一次偷渡成功。

3月26日,40军一个加强团第二次偷渡,依然成功登岛,韩先楚就更有底了。

两个军两次偷渡,登岛已近一个师兵力。加上琼纵,可在任何方向上打开缺口,接应主力登岛作战。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抓住谷雨前的时机,大举渡海作战!

3月31日,40军召开党委会,一致认为大规模渡海作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兵团立即组织实施主力渡海,攻击海南岛。

而在此前,韩先楚已经多次向上级申明这种意见了。

如3月20日,在以他和副军长蔡正国署名的发给15兵团和四野的电报中,说:

今后大规模登陆作战,在有利的内应条件下,我两军就在风向季节(旧历二月底三月初清明前)各以主力由正面并肩作战,估计无大问题。根据这种情况,在帆船的准备上,除我们现已买到和自己拆卸的约百部机器外,再发我们二百五十部即可(此数与原计划数可减少近二分之一的机器)。就是这二百五十部机器解决困难,或我们改装不及时,我亦以现有百部机器改装为炮艇和指挥船,其余用风船,待条件成熟,风向顺利,拟大规模登陆作战。不知四十三军准备工作及意见如何?

"一天夜里",韩先楚口述,作战科长尹灿贞记录,又给兵团、四野发出一封电报并转报中央军委。

这是一封挺长的电报。据说海南岛战役得以进行,这封电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说韩先楚在这封电报中摊牌了:如果43军未准备好,他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

4月15日、16日、17日,只要想想预定渡海作战的时间,距4月20日的谷雨已经多近,就知道这个战机抓得已是多么的岌岌可危,也就不难想象韩先楚是怎样急得火烧眉毛了,同时也说明他已经怎样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林彪和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肯定了大举登陆的意见。

有人说,无论当年,还是今天,韩先楚在海南岛战役中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

跨海之战

1950年4月16日17时30分,在雄壮的《渡海战歌》声中,40军6个团分乘300多只帆船,从灯楼角一线海岸起渡了。

与此同时,43军两个团的80多只帆船,也驶离了东场港。

这天晚上,毛泽东和朱德等人都在军委作战指挥室,关注海南岛战事。林彪也在武汉"林彪100号"里等待消息。

从毛泽东到士兵都清楚,只要渡过琼州海峡,海南岛战役就没有多少悬念了。

有的老人还记得,4月16日是农历二月三十,一个漆黑的朔月之夜。

宽阔的海面上,东北风鼓荡着帆篷呼呼作响,船尾的马灯在波涛中起伏闪烁,犹如不夜城的万家灯火。

以雷州半岛的顶端为界,左侧为东路43军两个团,右侧为西路40军6个团,近400只战船在海面上矗起一片片帆桅的森林,顺风顺流,浩荡南下。

半夜时分,航程过半,空中突然亮起一串串照明弹,船队立刻暴露在大海上。

敌机在空中俯冲扫射、投弹,敌舰上的机关炮和大口径炮弹,在船队中间溅起一股股水柱。各船上的轻重火器,立即向就近的空中、海上目标射击。在两翼护航的土炮艇大队,则开足马力向敌舰冲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史上,没有这场海战。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月12日,40军所在的12兵团的司令兼政委肖劲光被任命为海军司令;4月14日,即这场海战的前两天,以12兵团机关为基础组建的海军领导机关正式成立)序列中,也没有这只土炮艇部队。可谁都不会否认,这是一场真正的海战,一场堪称海战奇观的壮烈的海战。

40军炮兵主任黄宇,指挥几只土炮艇,用交叉火力将敌先头舰打得冒起浓烟。一艘大型军舰仗着速度快、火力强,闯进左翼船队,企图搅乱土炮艇队形。黄宇的指挥船抢上前去,待到几十米时,战防炮、步兵炮和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敌舰拖着浓烟赶紧逃出火网。

夜空中,弹如飞蝗,水柱冲天,火光映红了海面。

土炮艇与敌舰第一次过招,是攻打涠州岛。119师356团2连长石龙生带只土炮艇,在涠州湾与敌"海硕号"炮艇突然遭遇。敌人愣神工夫,石龙生已指挥土炮艇冲了上去,一顿枪打炮轰,手榴弹也砸了上去。另两只土炮艇也赶来了,也是不顾一切往上冲,"海硕号"拖着浓烟逃跑了。

一只只土炮艇猛打、猛冲、猛追,被打着火了,也猛冲、猛追,只要还有动力就拼命向前,逼近敌舰。这"三猛战术"在陆地上十拿九稳,到海上就不大灵了,敌舰一加劲,就甭想追上它。那也要猛追猛撵,把它们赶得远远的,好掩护主力船队渡过琼州海峡。

17日清晨,40军主力登陆后,土炮艇大队按原计划掩护空船返回雷州半岛,接运43军后续部队。

船到中流,一艘军舰从侧翼扑了过来,黄宇立即率领5只土炮艇迎了上去。

黄宇那只指挥船坏了一台发动机,眼瞅着4只土炮艇追打着敌舰没影了,背后又冒出一艘敌舰。这是一艘护航驱逐舰,少说也在千吨级以上。当时还不知道它就是国民党第二舰队的旗舰"太平号",舰队司令王恩华中将就在舰上。黄宇下令关掉剩下的一台发动机,将船上各种火器都用篷布盖上,将篷布割些口子,炮手、射手猫在里边瞄准。这样,这只土炮艇的"旗舰",就成了一只堆满货物的运输船,在海上漂浮着,等着敌人赶来发财。

"太平号"毫无顾忌地驶过来,许多水兵拥到甲板上、船舷边。待到200米左右,敌前后主炮已成射击死角时,黄宇一声"打",发动机和枪炮同时吼叫起来,舰上敌人乱成一团,有的中弹倒地,有的落入水中。舰队司令王恩华也身负重伤,回到海口就毙命了。

掩护主力登岛后,40军的20只土炮艇,还能执行作战任务的只剩下这5只了。

而只有5只土炮艇的43军土炮艇大队,海战中全被打坏了。

3艘敌舰一边向土炮艇射击,一边向主力船队冲去。陆战讲"人在阵地在",这会儿是有土炮艇在,就要保证主力渡过琼州海峡。128师383团2营副教导员、土炮艇大队长刘元安,指挥5只土炮艇全力扑向敌舰,枪炮齐鸣,死缠硬打,绝不让敌舰靠近主力船队。6连副指导员、"艇长"刘长存胸部中弹,捂住伤口,指挥战斗。距敌100米左右了,刘元安命令准备钩子、梯子和炸药包、爆破筒、集束手榴弹。看到这架势,敌舰吓得赶紧转向跑了。

提起土炮艇大队,老人们都说,那是海上"敢死队"呀!

40军刚到雷州半岛,就打下一架飞机,连飞行员也活捉了。攻占涠州岛时又打下一架,第二次偷渡还打伤一架。有老人说,林彪讲敢打就是战术,国民党不敢打,保命要紧,就什么战术也谈不上了。

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

4月17日半夜时分,40军主力与前来接应的琼纵1总队和先期偷渡部队,将临高城团团围住,却发现城里一个师的敌人,只剩下一个师部和一个团了。

韩先楚感到敌情有变,必须立即变更部署。

当机立断,将临高城之敌留给接应部队,渡海主力立即东进,寻敌主力作战。

实践证明,对于海南岛战役的陆上战役,这一招是举足轻重的。

17日4时左右,43军128师382团、383团两个营、384团一个营,在副军长龙书金和师长黄荣海、政委相炜率领下,在林诗湾的雷公岛、玉包港、才芳岭一带登陆,第二天攻占福山市,并与先期偷渡部队和琼纵两个团会师。

20日晨,128师赶至黄竹,与敌一个多团遭遇,经过激战,将敌包围,同时分兵包围美亭之敌,随即发起了强攻。先期偷渡的127师加强团,则进至风门岭地区,阻击白莲、海口方向敌人。

43军登陆点距海口近,威胁大,而敌主力和机动部队,又大都在海口附近。薛岳即一边命令黄竹、美亭之敌死守,一边急电已插至黄竹、美亭地区的62军152师,对128师实施反包围。同时命令其机动部队63军153师、步兵教导师和暂13师,分东西两路,迅速增援黄竹、美亭。

43军像块磁石,吸引来薛岳5万余众,占岛上一半兵力,而且全系主力。

美亭地区成了海南岛战役陆战的焦点,史称"美亭决战"。

张实杰老人说:

20日晨,我们赶到黄竹附近,准备越过黄竹奔美亭,黄竹敌人侧射我们,就把它包围了起来。

打起来,才知道黄竹守敌是一个多团,美亭是一个师部和一个团。打到9点来钟,敌人从澄迈又过来两个团,又把我们包围了。围打黄竹的3营,除了屁股对着团指挥所外,三面都被包夹住了。

敌人上来就把4连的岑岭阵地夺去了,那炮打得猛啊,飞机也来轰炸,4连伤亡百余人。我让参谋长王子玉带1营两个连,反击3次,才把阵地夺回来。

外顶内攻,向外顶住了,向内没攻动。

刚把黄竹围上,敌机就来了,炸弹、汽油弹,第二天还投手榴弹,那也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后勤在片树林里做饭,被汽油弹打着了,炊事员抬着大锅往外跑。4门步兵炮打不上两发,飞机闻声就来轰炸。团指挥所在片坟地里,飞机几次追着我们打,死人骨头炸得满天飞。

徐芳春老人说:

我们打下福山市,与团主力会合。20日上午,382团在黄竹地区被反包围了,我和政委带2营、3营赶去增援。我们从西南向东北打,打包围382团敌人的屁股。打到下午,敌人援兵从海口压过来,又打我们的屁股,都是腹背受敌两面打。这么打了一天一夜,谁也动弹不了。第二天上午,从西南加岭子方向又来了个把团敌人。敌人太多了,薛岳的机动部队都让我们吸引过来了。

张实杰老人说:

天黑了,飞机不来了。我说今晚一定拿下黄竹,结果还是没拿下来。

师里让我们撤到公路西边去,我说不行,这工夫不能有一点儿松动。这样敌人还不断反击,一退它更猖狂了,两面夹击,没了空间,那就完蛋了。再说伤员都堆在那儿,怎么撤?要摆脱两面受敌局面,必须咬牙挺住,首先拿下黄竹-;-;我们是"攻坚老虎",我就不信拿不下这个黄竹市!

用炸药开路,从民房向里打、拱,打下一间巩固一间,一点点向里打压、进逼。

7连3班副刘万成,黑龙江双城县人,是有名的爆破英雄。这次攻打黄竹,他带爆破组炸毁几个据点,最后一天又炸毁两个碉堡。炸第二个碉堡时,头一包炸药没响,第二包、第三包都是他送上去的,也没响。过海时,一些炸药受潮了。刘万成红了眼睛,第四次抱起3包冲上去,轰隆一声,50多个敌人连同碉堡飞上天了。

就这么轰隆、轰隆地向前推进,傍晚时终于把黄竹轰隆下来了。

一直追到天涯海角

国民党全线大溃退,共产党三路大追击。

东路40军119师和43军128师及琼纵独立团,4月23日经加积、乐会、万宁,向榆林追击。

中路43军129师和127师380团,25日由美亭地区出发,向北黎一线追击。

西路40军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沿环岛公路向北黎、八所追击。

应该说是四路,因为还有15只机帆船,从海上直奔八所。

海南岛马拉松-;-;看谁跑得快。

40军在海口缴获20多辆卡车,又在俘虏堆里找到司机,118师354团3营官兵,爬上汽车乐坏了:嘿!咱"东北虎"插上翅膀了!

快中午时,在乐会追上敌人主力。车上轻重机枪和冲锋枪向敌人开火,手榴弹也往下砸。后边车队也在敌群中打响了,前边一支琼纵打阻击的部队也从山上压下来。几千人齐刷刷举起的双手,壮观得像一片森林。

徐国夫老人说:

我们是4月30日拂晓,赶到榆林的。港湾里正忙着装运货物、人员的两艘军舰,不顾岸上的人,赶紧起锚开船。

先头356团越过榆林, 追到三亚,天黑了。不能让敌人跑台湾去了呀。跑到鹿回头那儿,机枪架上,喊叫让敌人投降,船上没动静。调上两门山炮,打了两炮,敌人下船上来了,一千多。

郑需凡老人说:

我们从海口追到三亚,又从三亚追到天涯海角。

【链接】 金门之战

1949年10月24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下属三个团共九千余人渡海进攻金门,发起金门战役,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全军覆灭。

金门之战之所以失利,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金门失利的最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叶飞承认:"指挥员尤其是我的轻敌,是金门失利的最根本原因。"毛泽东在得知金门失利的信息后,以中央军委名义向各部队发出了《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认为轻敌与急躁是金门之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第二,缺乏渡海登陆作战经验,缺乏周密部署。叶飞后来沉痛地回忆道:二十八军是山东部队,"没有海岛登陆作战经验"。

第三,缺乏船只,没有海空军支援。

第四,判断敌情有误。攻击金门前叶飞与肖锋掌握金门岛有国民党军李良荣兵团2万余人,且是残兵败将,防御工事也不如厦门坚固。战役发起前当天中午,肖锋与叶飞方知胡琏兵团有可能增援金门。

然而正是鉴于金门的惨痛教训,解放军积极加强海空力量建设,海南岛战役的胜利也得益于金门之战的一些教训。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