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支持与反对争论不下,周恩来为何同意挖掘明皇陵

原标题:支持与反对争论不下,周恩来为何同意挖掘明皇陵

1955年10月4日,国务院收到一份刚送来的绝密报告,报告的起草人分别是: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和张苏。报告的题目是《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支持与反对争论不下,周恩来为何同意挖掘明皇陵

报告上写道:

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我们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飞快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我们请求对十三陵中的明朝统治者朱棣的长陵进行发掘 。

封建统治阶级的帝王,死后陵墓中都有大量殉葬品。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他在世时迁都北京,是十三陵的首陵,殉葬品可能多于其他陵墓。通过对长陵的发掘,以活生生的事例与实物,进行历史探索,并可利用这些器物,进一步开展对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史实的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报告同时建议在陵墓发掘后就原址建立博物馆,将出土器物整理陈列,增加首都人民群的文化生活内容。

报告出炉后,立即在新中国的文化界产生巨大争论,支持与反对的立场鲜明,针锋相对。

支持与反对争论不下,周恩来为何同意挖掘明皇陵

我们先来看一看双方阵营的主要人马:

支持挖掘的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长范文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苏等人。

反对挖掘的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等人。

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明显,支持挖掘的占了明显上风。

支持与反对争论不下,周恩来为何同意挖掘明皇陵

支持方的观点是:

一、出土器物是最可靠的历史资料,我们发掘长陵后,可利用明成祖的随葬器物,进一步开展对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史实的研究工作;

二、将出士文物整理后,就地成立博物馆,对首都人民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增加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容

三、全国已解放五、六年了,既有老一辈的考古专家,也有新培养的一批大学生,无论是人力物力都有条件胜任这项巨大的工程。

反对方的观点是:

一、我国目前考古工作的技术水平还难以承担这样大规模陵墓的发掘工作,出土的古物在保存、复原方面的技术也不过关,如此规模庞大的陵墓发掘和出土文物的保存,就连世界上技术先进的国家也会感到头痛,何况刚刚建立的新中国。

二、当前全国都在大规模地搞基本建设,考古人员重不足,各地都在告急,即使考古人员全部出动,配合基建还应付不了,何况去主动发掘皇陵。

三、出土的许多文物十分珍贵,在保存和复原方面缺少专业人员。

支持与反对争论不下,周恩来为何同意挖掘明皇陵

夏鼐更是隐晦的指出吴晗藏有的私心:“你应该从全国考古工作轻重缓急来考虑问题,不能以明史专家的角度来安排发掘工作!”这是因为吴晗在年轻的时候就有挖明陵的愿望。

争论丝毫没有结论。支持方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上层领导面前加紧对发据长陵重大意义的宣传和鼓动。特别是对挖掘明陵下了决心的吴晗(主管北京市文化教育的副市长)来说,很难有外来的力量可以改变初心的。

最终这份绝密报告送到了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看完报告后,周恩来也十分难办,沉思后,他带着这份报告向毛泽东当面请示。

几天之后,最后的消息终于传来,在请示毛泽东后,周恩来郑重的在报告上签下了四个字:“原则同意!”就这样,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最终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批准。

后来,在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最终,考古队决定对定陵(明朝万历)陵墓进行试掘。

1956年-1957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定陵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 金冠 、 凤冠 、兖服、 冕旒 、 百子衣 等,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支持与反对争论不下,周恩来为何同意挖掘明皇陵

1958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开发布消息:"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开……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一经公布,引发了海内外无数艳羡的目光和赞叹之声。

然而在后来的浩劫中,定陵遭到严重损毁。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头骨被带到了中科院进行了修补活动,完成后就被当做封建阶级的代表放在定陵门口展览,最终沦落到尸骨被一把大火全部焚烧。当时因为技术十分有限,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十分匮乏甚至到了无知的地步,当时定陵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很大部分都是丝织品,但是挖掘之后一方面因为条件问题导致保护措施没有做好,堆放在普通的库房里半个多世纪,导致丝织品碳化严重已经没有办法修复了。另一方面部分没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随意拆卸和实验文物,导致损失不可估量。定陵挖掘成为极为失败的一次考古挖掘,成为考古史的一大悲剧!

后来因为定陵被发掘的消息传出来了,很多省份都写文件希望可以发掘本省的皇陵,眼看这种风气开始愈演愈烈,周恩来赶紧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不在主动发掘帝王的陵墓,以免造成不必哟的损失,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也终于保住了其他帝王陵墓。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