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他是中国千古第一汉奸名气过了吴三桂,下场不能目睹

原标题:他是中国千古第一汉奸名气过了吴三桂,下场不能目睹

在中国古代汉奸这个词没被发明出来,如果背叛明朝,像吴三桂这样的,应该叫“明奸”,而汉奸是近代才有的词,不管怎么样,意思都一样,就是指背叛国家的人。这种人是深为古代老百姓所不齿的,是人人得而诛之的。

我们今天说的一个大汉奸,真乃千古第一汉奸,他就是孙之獬,在当时明清之际特别有名,名气一度超过了吴三桂。

其他明奸做的时期顶多写进《贰臣传》,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也是有原因的,与李自成个人恩怨有关,而孙之獬,他没有任何隐情,却干出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积极执行清朝的“政令”,勒令汉人“剃发易服”,并诛杀二百万汉人。

他是中国千古第一汉奸名气过了吴三桂,下场不能目睹

孙之獬是明朝的进士,进了翰林院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抱住当时掌权的宦官的大腿,跟着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干了不少祸乱朝廷的事。

孙之獬认为,满足个人野心和欲望,不必顾忌清誉,所以他十分谄媚宦官,即使在魏忠贤集团被剿灭后,孙之獬依然不知悔改。崇祯帝下令烧了阉党们编纂的书,孙之獬抱着这些书在大庙里哭得如丧考妣。

谁知道崇祯帝不买他的帐,把他发送回老家,再也没启用他。然而腹黑如孙之獬,却一天也没有消停,一直积极为自己寻找出路。

他想等一个时机,为自己报仇,当大明被灭,孙之獬高兴得手舞足蹈,散尽家财支持清军镇压明军,清朝刚建立的时候,皇帝其实并没下令让汉臣改穿满服,他也有笼络汉臣的意思。

没想到孙之獬第一个带头剃头,穿满臣朝服,站在满臣行列里。汉臣对他鄙视极了,都十分厌恶痛恨他。

他还向皇帝递奏折,强烈要求汉臣遵从满人的习俗,他说,现在天下已定,汉人没什么可害怕的,如果让他们继续明朝的衣冠束发容易让他们存有反清复明的心思。皇帝一看,当下被打动,他马上下令汉人全部剃发易服,这就是“剃发令”。

我们知道汉人对头发是很重视的,他们认为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能动一毫,这也是汉人独有的孝道。剃发对汉人而言,是像生命一样重要的身份标志,也是汉人的情感归属。孙之獬的做法,跟杀了他们已经没什么两样。

剃发易服并没有让汉人“忘本”,反而坚定了汉人推翻满清江山的决心,在满清统治三百年内,汉人的反抗从未停止过。

清廷也没想到,剃发令一下会掀起那么多起义,搞得满城血雨腥风,此时也只得杀几个人,硬着头皮把这项政令执行下去。

孙之獬又积极帮助朝廷镇压起义军,一场前所未有的屠杀开始了。

“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

这一段记载详细地说明了孙之獬从主张剃发易服,到引起的反抗,究其原因皆由于他贪慕富贵和对汉臣狭隘的“报复”,他的一个贪念造成了中原百姓百万人因反抗而死。

百万中原汉人人头落地后,激怒了很多汉臣,满臣也鄙视他,于是弹劾他的折子雪片般的飞来,告他贪污,孙之獬百口莫辩,被皇帝再次发配回农村。失去权力保护的孙之獬终于成了众矢之的,处境十分危险。

后来山东一支起义军反清复明,路过孙之獬家乡,就冲了进去,将他和全家老小都抓了起来。

孙之獬被五花大绑在桩子上,全城百姓都跑来观刑,他们先是把他头皮扎出很多小孔,用猪鬃插满,还将蛇蝎等物放在他身上,看着他痛哭哀嚎,最终拿缝衣针将他的嘴一针一线地封起来,孙之獬哀嚎不已,但又无法发声,十分痛苦。就这样,孙之獬在惨遭折磨后,被百姓肢解而亡。全家七口全部被杀,也算是对大汉奸的报应。

孙之獬死得太惨,朝廷听说觉得过意不去,想给他家乡一些抚恤或者给他修墓,有的朝臣说了,他已经削籍了,不应该给抚恤,结果朝廷采纳了这个说法。

其实孙之獬是个很有才的人,写了很多著作,可惜一身媚骨,只留得一身骂名。

孙之獬的墓园在山东淄博博山区大庄村,经历很多岁月,被盗无数次,现在看来依然破败不堪。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非得靠谄媚,结果落得身后凄凉,令人叹息。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