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究竟在何处?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以上两段是百度百科摘录,权当一个参照,起个引子作用。
距今四千多年前,渤海外围传统中的五帝集团——这几个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几乎同时衰落。接续它们的,就是黄河沿岸出现的一个新石器农业文化。他们聚族而居,老老实实地耕种土地,取得足够维生的资源,发展成一连串的村落,老老实实地耕种土地,成为第一批黄河边上的农人。
从沿海衰落地区外移的人口中,也有不少迁徙到了黄河与长江边上,即今天的河南、安徽、湖北等处。例如,“祝融八姓”,它是一个崇拜高天的族群,与渤海周边的五帝系统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他们迁移到豫、皖一带,其中的芈姓更南入汉水流域,成为后世楚国的前身。
外地移入的族群带来老家原居地的文化因素,丰富了新居地区的文化内容。于是,在黄河中流的文化,可以找到东、南两面文化的成分,它们都融入了“中原”。
考古学家们经考证认为:偃师(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县级市 ,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二里头遗址所在就是夏代的首都。从黄河三角洲的顶端一直到关中,包括山西运城的平原,这一个族群共同体占有的地方不小。这一个地区就是后世所认为的“中原”。从夏代开始到商、周,这三个复杂共同体的连续发展都以这个地区作为基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核心地带——从“中原”这两个字就可以意识到,从那时以后,这一片平原就是中国的中心。
中原的部落联合起来以后,其力量自然会超过渤海周边的那些群体。所以,中原的领袖可以号召别处的族群领袖,以会盟的方式号令群雄。尧、舜、禹的“禅让”问题,其实这三个君主之间的转让并不是如此和平——舜曾经放逐尧,禹也曾经放逐舜,而禹的儿子启,则是以武力取代了被禹选作接班人的益。所以,表面上是“禅让”,实际上还是以实力决定谁做领袖。禹所建立的夏后氏,曾经享祚将近两百年。这是核心地区“中原”岀现的第一阶段。
据今三千七八百年的时代,商人代替了夏后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商王国疆域已经超越了黄河中游,北到河北的藁城,南到湖北江陵的盘龙城。这是代表了后世“中原”观念的范围。商王国并不是直接治理各地。首都被称为“大邑商”,在首都的外围有许多子姓的王族,即所谓的“多子族”,他们拱卫都邑。在其四周有商人的城邑,由王国的使者负责监督,再外面,则是商人友邦,最外圈,是一些称为“方”的族群国家,例如土方、人方等。这一个同心圆的布局,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一个模式,即所谓“内服”、“外服”、“五服”、“九服”等,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按亲疏远近,分一、二、三、四、五、六环线分布。
远在关中的西周,本来也不过是一个奉商人号令的小国,尊称商人为“大邦”,可见商王朝的权势。不过,后来这些居住在陕北、晋西的族群——周人,经过三代的经营,逐渐发展,才使其力量强大到足够威胁商人。最后,西周集合了商人北面、西面以及西南面的一些部族,形成了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势,公元前11世纪末,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附近)决战,武王大获全胜,商纣王兵败自焚。周人终于代替殷商成为中国的领主。
在牧野之战后,周人在考虑建都的地方——把首都放在自已老家关中,定都镐京(宗周),考古发现指出,镐京遗址大约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沣河东岸,是周武王的政治中心。而在殷商地区的雒邑(今日洛阳市)建立了成周,作为统治东方的都邑。宗周和成周两都并立,构成了周人政权椭圆形疆域的双中心,彼此相依,互为唇齿。又在全国建立了绵密的封建网络,每一个封国不是亲戚就是子弟,而且鼓励周人子弟和外姓通婚,使得所有封君都成为周人的亲属。另外还提出一个观念,将“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称为“天室”,认定中原为“天地之中”——这就是“中原”观念的具体落实。
周王号令所及的疆域,又逐渐大于商代。从中原向东扩展,推进到山东半岛,由姜姓首领姜太公(姜尚)的长子建立齐国,负责东进事业。姬姓重臣召公一族,则自此北上,在今日北京附近建立燕国,负责绥靖北路。沿着太行东麓,又有姬姓的卫、邢诸国,与东都成邑四面诸国呼应。沿着黄河两岸,北岸的晋国与南岸的虢国,夹岸拱卫两都之间的通道。
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东进北扩,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整个中国成为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只有向远处扩散并且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于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于是,即使在古代各地的居民原来可能是有不同的基因的族群,经过如此布局,,实际上的“中原”居民,已经成就为来源复杂的混合体。“中原”既向四周扩散,又不断混合,终于熔铸为一个人数众多的文化、经济、政治共同体——大中华。
相关文章
-
照片上这两个杀人比赛的日本军官,知道他们在中国的最后结局吗?
-
在美国蹲17年监狱再去法国坐牢,这位总统引渡回国后软禁至老死
-
二战末期的没落行动,数百万美军计划登陆日本本土作战
-
美军上尉参加中国地道战秘闻
-
中国将成为怎样的全球性大国?
-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
此国一战时被灭国,二战时却成为香饽饽,苏联美国德国都在讨好它
-
陆小曼有多能造?一个月顶普通人活几年,徐志摩打7份工都养不起
-
在她的人生里,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做,只是有恩报恩,有怨抱怨
-
[多图]解密百团大战五大谜团
-
他出生于日本的和尚世家,认了一位干爹,成了二战后的甲级战犯
-
湖北找到西汉古墓,考古队赶到却吓一大跳,墓中竟出土了活乌龟?
-
苏德战争时,使了七分力的德国为何能把苏联捶的半死
-
琉球国被清朝失掉百年后,为何琉球人还每年都举行大清册封?
-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打日本那么难,而苏联却能轻松获胜
-
二战时,日本海军和英国海军差在了哪
-
中美浮梦录︱1882年《排华法案》之前世今生
-
卖国贼李登辉身世之谜:从小就有日本名,他究竟有无日本血统?
-
可爱的意大利人 二战意大利军队
-
平成物语①|是结束也是开始:日本平成时代倒计时之际的回望
-
怎样才能更快的更换弹匣?“达康书记”教给你一个诀窍
-
你长了一双中国脚,为什么总穿不合脚的欧美鞋?|百匠大集
-
被冤枉为天灾、瘟疫负一切责任,欧洲为何总拿犹太人做替罪羊
-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为何终生不嫁?
-
二战最著名的猜想,德国首先进攻英国会怎么样?答案:不可能!
-
1958年国共空军大战机炮与导弹对抗取得胜利
-
二战时期,为何日本战俘不怕苏联士兵,却最怕苏联女军医?
-
直面爱琴海,希腊为何对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念念不忘?
-
二战前,意大利为何能在列强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