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发电厂开启智能化改造,「宇时易能」将几十年检修经验提炼成平台工具

原标题:发电厂开启智能化改造,「宇时易能」将几十年检修经验提炼成平台工具

国内外应用案例中,机械和能源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程度最高,累计占比高达58%。这两个行业普遍产值高、设备故障停机的损失大,且行业集中度高,大企业居多,有更强的付费能力。国家能源局也在2018年发布了《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18-2020)》,其中提到“推进电力安全信息大数据应用研究”以及“研发并推广智能化运检管控平台”,电力生产的智能化改造开始加速。36氪近期接触到一家公司宇时易能,主要面向电力能源行业研发工业智能管控平台,其产品正逐步实现通用化。

「宇时易能」成立于2013年,主要针对电厂的检修、安全等环节提供数字化管理工具,下游客户以火电厂为主,同时也在开拓核电、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目前已服务客户包括中国华电、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中广核等。

创始人兼CEO李晓斐在电力系统工作数十年,曾任许继电气北京研究院副院长,参与了国内第一代火电标准化作业的检修管理软件的研发,并且是国家《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18-2020)》起草组专家成员。副总经理兼CPO刘爱芳曾参与五大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内蒙古电力集团等多个信息化课题研究;副总经理兼COO康新民曾任许继电气北京研究院咨询总监、营销总监。

李晓斐介绍,宇时既会服务于单个电厂,也会针对电力集团下数个电厂提供统一的平台系统,未来则想通过服务众多集团来建立行业级平台。技术、产品迭代上,主要通过为大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提炼通用功能后形成标准化SaaS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更短的部署周期提供给下游客户。公司总客户数达几十家,其中SaaS类产品已服务了近十家客户。

发电厂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运行和检修。其中运行有较稳定的机制和标准,而我国发电厂的检修80%以上还停留在手工填写文件阶段。据李晓斐介绍,检修对于质量管控、安全作业要求高,检修前期策划准备环节就需要6个月的时间。在检修作业环节的两个月中,电厂还面临安全隐患、质量缺陷、进度难控、成本失控等诸多风险。同时,对于一线施工作业人员来说,传统的检修方式流程繁琐、非计划内备件申领更换复杂,作业现场出现重大专业疑难问题无法及时与专家沟通解决。总结来讲,在作业现场找不到人、“报表满天飞”是常态,影响了作业效率,且有较高质量安全隐患。

此外,电力系统长期供大于求,电厂盈利承压,对于从运营到检修的智能化管理、设备的长周期运行有较强诉求。

宇时希望为电厂提供智能化检修方案。电厂检修的参与方有电厂管理层、电厂工人,以及第三方机构,比如外部行业专家、检修公司、监理公司、备件厂商等。宇时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各方参与者,实时记录、追踪设备运行、维修数据,并基于数据显示来追溯、把控整个维修过程。再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将维修案例、专家经验等沉淀成数据模型,实现行业知识、经验的标准化、通用化复用,提高维修能力及效率。

公司推出了“发电机组精益检修智能管控平台”,包括移动作业层、作业层以及管理层。移动作业层以App形式服务于一线作业人员,支持设备解体拍照、图片在线编辑、检修记录随时填写等功能,同时打通了管理层,作业人员可在线签字、确认各类审批;作业层主要在PC端呈现,属于组织、控制整个检修工作;而管理层相当于维修后台,统一呈现维修过程、数据,并对维修全过程实时管控。

发电厂开启智能化改造,「宇时易能」将几十年检修经验提炼成平台工具

检修架构图

与之前的纸质化、被动式管理不同,宇时的系统建立在各机组设备检修标准之上,即在检修开始时将目标数字化、标准化,再将检修的业务逻辑用算法模型表达,从而实现各个维修表单的联动。执行层面,系统也会将检修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任务进行分解,利用计算机的推送机制将任务及时推送给相关人员,并自动监督任务完成进度。

创始人兼CEO李晓斐表示,宇时系统是建立在IT技术与电力检修的行业积累结合的基础上。公司团队兼具IT和产业背景人才,李晓斐本人在电力检修领域深耕多年,并与数十位行业专家合作撰写了200MW、300MW、600MW、1000MW机组设备维修标准。

随着维修案例的增加,宇时的检修平台也逐步开始形成行业技术标准,比如提炼标准版本的检修项目清单、设备检修文件包等。平台也会搭建行业专家库,一方面组建外部行业专家来为平台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来将专家知识模型化。不过,李晓斐表示目前机器学习故障诊断的准确率约为60-70%,未来还需基于大量的案例数据积累、专家经验输出来逐步提升。

公司针对定制化方案仍然是项目制收费。当形成通用型SaaS产品之后,也会考虑提供数据增值服务,比如维修配件交易、设备保险业务等。

宇时2019年收入达数千万元,已实现盈利。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