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神话故事 > \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原标题: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冯远征老师要操心天价片酬了。

他的大招出台新职称评审制度。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果文艺群体有了职称,对于演员是一种保护,同时能够限制片酬”。

对此,有网友表示赞同,“就是应该这样,免得粗制滥造充斥市场”。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也有网友表示质疑,

“这是要干啥?把整个娱乐圈从市场体制改成论资排辈吗?限薪有的是办法,搞这么一出真是不怕别人笑话啊,没职称还不能演戏了”。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君子和而不同,大家见仁见智。

我个人觉得,根据演员职称规定片酬上下限,非常理想主义,但却不切实际。

乍一看,这是在限制天价片酬,实则回到了论资排辈的陈规之中。

它的可怕是把依靠市场激活的影视行业,变成体制内的行业。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我承认当下娱乐圈的怪现状,天价片酬的流量明星没有好作品,但靠职称来规范天价片酬,无异于刻舟求剑。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人,接到的戏不同,主创团队不一样,呈现的表演效果也不一样。毕竟演技的弹性很高,是动态的,和相对稳定的职称本就存在天然冲突。

举个例子,靠孙悟空成名的六小龄童老师,他能在86版《西游记》饰演让人拍案叫绝的孙悟空,也能演《吴承恩与西游记》这种雷死人不偿命的大烂剧。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而六小龄童老师就有国家一级演员的职称。

这笔账怎么算?

退一步讲,依靠职称算片酬,这个职称谁来评,怎么评?评委能否保证公正客观?能避免寻租空间的出现吗?

靠职称来规范演员片酬,屏蔽市场的调节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天价片酬严重太多。

如果冯远征有过李连杰的经历,相信他很难有这样的建议。

1982年,李连杰凭借《少林寺》爆红。

这部港台日韩都风靡一时的爆款电影,让李连杰成为青少年心中的顶级偶像。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王宝强、释小龙他们都是深受《少林寺》影响,去少林寺学功夫。

另一方面,李连杰拍摄《少林寺》的片酬极低,只有300元,平均下来一天一元钱。

总有些不明真相的媒体,吐槽香港人狗眼看人低,同工不同酬。他们却很少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是两种经济形态碰撞的结果。

当时李连杰是有正式单位的人,拿到88元月薪,已经是教授级别。他出去拍片,片酬也受单位制约,拿到一天一两块的工资,多出来的部分就属于单位。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后来李连杰接拍《南北少林》,再一次感受到因为单位的束缚,同工不同酬带来的刺激。

来自香港的主演,最高月薪能到15万,扮演死尸的龙套也能拿到50元的日薪。

而李连杰的日薪只有3元。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片酬不一样,饮食标准也不同。

我们吃的是很朴素午餐,而为了迎合香港工作人员的要求,他们吃的是广东菜,在他们眼里我们的午餐就像“猪食”!

李连杰就曾说过,《南北少林》后有自述,

在我们全体都获得一样报酬的情况下,假如主要演员和临时演员们都是一天一元,那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我们都在某个体系下工作。

有正规单位李连杰,还是被香港演员的待遇刺激到了。

但假如你带了一群来自不同体系的人(在这里就指香港),他们一个月赚得15万元,连在片场扮演死尸甚至没有一丝镜头的群众演员都是50元一天!却只给你一天3元的待遇,而事实上,他们又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你才开始发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待遇,这是反抗的开始,你会开始对工作产生愤怒。

后来,李连杰辞职,去美国寻找机会,这才有了后来与徐克的相遇。

1989年,李连杰去香港发展,签约嘉禾,约定2年拍4部电影,每部电影片酬是150万港币。

没有单位给他发固定工资,也没有单位抽取他赚来的片酬了。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与嘉禾签约期间,李连杰因为经纪人罗维,闹得很不愉快,后来蔡子明帮忙搞定,李连杰签约背景雄厚的永盛,每部电影片酬是1200万港币。

明星受欢迎,片酬自然水涨船高。

我无法想象李连杰靠单位和职称的力量,能成为扬名世界的功夫皇帝。

现如今,冯远征带着一颗计划经济的脑袋,向天价片酬开炮。

或许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认为,他这个提议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还要可怕。

最后做个小调查,一下六位人气主角,哪位最吓人?

靠职称限制天价片酬,冯远征的提案,远比安嘉和更可怕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