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族称的确定过程
汉民族族称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交叉的发展过程,即先后出现"秦人"、"汉人"、"唐人"之称;同时,"秦人"、"汉人"、"唐人"三称又交叉使用。"汉人"之称在曲折、交叉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主流地位,最后确称为"汉族"。
历史具有发展速变的一面,同时又具有保守缓变的一面。华夏民族各支系在秦始皇的武功面前迅速统一了起来,秦王朝的声威也风驰电掣般地飞扬四域。但是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看清秦王朝的"庐山真面目",其又俄顷土崩互解,为汉王朝所取代。于是,当四域各国称统一的华夏民族为"秦人"之时,华夏民族已发展、转化为汉民族了。由于这种"时间差"的产生,西汉之时,刚形成的汉民族仍被四域各国各族称之为"秦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称汉民族为"秦人"。《史记大宛列传》载:贰师与赵始成、李哆等计:"闻宛域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据查,《汉书李广利传》在抄录这段文字材料时,仅将"秦人"改为"汉人",可见此所谓"秦人"即指汉民族。随后,班固在《汉书》亦称汉民族为"秦人"。《汉书匈奴传》载:"于是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这里的"秦人",即"秦时有人亡入匈奴者,今其子孙尚号秦人。"①可见秦人后裔在汉代仍被匈奴称为"秦人"。那么汉王朝之人是否也称之为"秦人"呢?《汉书西域传》武帝征和4年下轮台之诏罪已,引军候弘上书:"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勾若马’。"对此,颜师古《注》中明确指出:"谓中国人为‘秦人’,习故言也。"宋代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亦云:"据汉时匈奴谓中国人为‘秦人’"。可见汉王朝之人也被称之为"秦人"。
除历史文献的记载外,历史文物也提供了例证,永寿八年石刻《刘平国治□谷关颂》:"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以七月二十六日发家,从秦人孟伯山、狄虎贲、赵当卑、万□羌、、石当卑、程阿羌等六人共来作□□□□谷关。"王国维考此石刻,证明汉代"皆谓汉人为秦人。"②
正因为汉王朝之时汉民族称之为"秦人",所以尽管秦王朝早已土崩瓦解,但因其声威远震,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等国人仍称中国为China,Thin,Sinae等,后在佛教经典中译作支那、至那或脂那;近代日本曾称中国为支那;现代西方各国称中国为China,其源盖出于"秦"字。③
然而,随着历史岁月的蹉跎,东汉之时汉民族已有"汉人"之称。除上已提及的《汉书李广利传》将"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中"秦人"改称为"汉人"外,在《后汉书》中更是频频出现,如:
(1)《后汉书西域传》载:莎车国大人休莫霸"与汉人韩融等杀都末兄弟,自立为王zh@①王"。
(2)《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比密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求内附"。"汉人韩@②随南单于入朝"。
(3)《后汉书西羌传》载:"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
(4)《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载,议郎蔡邕在议及破鲜卑问题时曰:"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兵利马疾,过于匈奴。"
(5)《后汉书耿恭传》载:车师王国后王夫人"先世汉人"。
又《后汉书乌桓鲜卑传》所载建安11年,"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一事,《资治通鉴》卷65记为:"乌桓乘天下大乱,略有汉民十余万户"。
可见汉王朝在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邻国和邻族进行了空前频繁的交往,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各邻国和邻族遂弃旧称,在称汉王朝的使者为"汉使",称汉王朝的军队为"汉兵"的同时,顺理成章地改称"秦人"为"汉人"。当然,此时所称之"汉人"或"汉民",均为汉朝人之义。同时,无庸赘言,"汉人"之称则源于汉王朝。这也是现代一些史学家认为汉族之名起于汉王朝的主要原因。④
其实,"汉人"一词真正赋予"汉族"之义,指称汉民族是在南北朝 之时。这时国运长达400年之久的汉王朝被魏、蜀、吴三国肢解后,经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正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时。北方少数民族所建之割据政权,特别是北朝的北魏、东魏和北周的统治者都是鲜卑族,他们对所统治的中原居民,统称为"汉人"或"汉儿"⑤。对此"汉人"一词指称汉民族之缘起情况,清末文学家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作了详细的论述,文字虽然较长,但为了弄清汉民族族称确定的历史情况,还是有必要引述如下:
中国人别称汉人起于魏末。北齐以高氏,虽云渤海tio@③人,而欢之祖徙居怀朔镇,已同胡俗。故《北史神武纪》云:"神武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及执魏政,其姻戚同起者,如娄昭、尉景、刘贵等,皆非中国种族,遂目中原人曰汉人。如《文宣持后李氏传》云:"帝将建中宫,高降之,高德正言,汉妇人不可为天下母。"以李后为赵郡李希宗女也。《杨yīn@④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汉老妪斟酌?……’"以时yīn@④等议,欲处娄后于北宫,政归李后,故娄后为此言也。《废帝纪》云:"文宣每言太子得汉家性质。"以废帝李后所生也。《yīn@④传》:"废帝曰:‘天子亦不敢与叔惜,岂敢惜此汉辈?……’"指yīn@④及燕子献、宋钦道、郑子默也。《斛律金传》:"神武重其古质,每戒文襄曰:‘尔所使多汉,有谗此人者,勿信之。’"《北齐书高昂传》:"高祖曰:‘高都督纯将汉兵,恐不济事,今当割鲜卑兵千余人,共相参杂,……’。"《高德政传》:"显祖谓群臣曰:‘高德政常言宜用汉人除鲜卑,此即合死,……’"。《北史高昂传》:"刘贵与昂坐,外白治河役夫多溺死,贵曰:‘一钱价汉,随之死!’昂怒,拔刀斫贵。"《薛修义传》:"斛律金曰:‘还仰汉小儿守,收家口为质,……’"。此类甚多,皆分别汉人之始⑥。
及至唐代,由于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繁盛的京都长安,丝绸古道上的骆驼商队,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去印度取经的玄奘,以及诗坛上的千古绝唱,艺苑中的书法和绘画……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其震古烁今的文明,千余年来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东方和世界,于是,唐王朝时,又出现了"唐人"一词指称汉民族的新情况。如唐沈亚之《沈下贤文集》称:"自翰海以东,神鸟、敦煌、张掖、酒泉,东至于金城、会宁,东西至于上郢、清水,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唐人子孙,生为戎奴婢。⑦《新唐书吐蕃传》刘元鼎出使吐蕃经过兰州时,所见"兰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户皆唐人。见使者麾盖,夹道观。"又如元人吴鉴在《岛夷志略序》中云:"自时厥后,唐人之商败后,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再如《明史外国真腊传》云:"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关于"唐人"一词出现的原因,清初诗人王士zhēn@⑤在《池北偶谈汉人唐人秦人》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其云:"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中国为汉人,或曰唐人。谓唐人者,如荷兰、逻罗诸国。盖自唐始通中国,故相沿云尔。"可见称汉民族为"唐人者",多为自唐王朝开始才与中国有往来的国家。所以至今东南亚一带及海外仍有人称华侨为"唐人",不少国家华侨聚居的地方还建有唐人街。
但是,"唐人"一词作为族称,并没有被汉民族本身所承认,唐王朝时虽比汉王朝更繁荣、昌盛,但是在与周边邻国和邻族交往中仍自称"汉"。由于唐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之实行了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所以边疆少数民族在唐任高级武将的很多,如契b@⑥何力、薛吐摩支、安禄山、哥舒翰、李光弼等,他们与汉人郭子仪、郭虔gun@⑦等统领的军队均系蕃汉兵混编而成,故《唐书》上常称某某"率蕃汉兵"若干万。特别突出的是在与吐蕃的交往中,即称"蕃汉两家"⑧,在划定边界时也称蕃界、汉界,至今仍耸立在拉萨的《唐甥舅联盟碑》碑文中,就叠有蕃、汉两字,或分写,或联写。在新疆出土的藏文书信中,就有一封命令中说:"驻陇州大臣:猪年期间发布手令,据汉(蕃)两族官员呈报,先是,蕃松及相论亚耶二人,编造谎言,取沙州汉人女子,名为娶妻,实则用作奴婢。"⑨可见唐时所称的"汉",就是指唐地及唐人,"汉"字原来所指的汉朝人之义已完全消失,而指汉民族之义则由 南北朝 时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民族的他称而转变、发展为汉民族的自称了。
在辽代:
(1)《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在记述阿保机建国过程中汉人所起的作用时说:阿保机起家于汉人的生产和技术不为过誉。
(2)《辽史地理志一》载:辽迁扶余人于京西与汉人杂处,迁勃海人于京西北与汉民杂处⑩。
(3)《辽史刑法志上》载:由于汉人居被统治地位,因此"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由于辽王朝时汉人用汉法,使得"汉人"始具有血统编民的法律意义(11),这时汉民族族称的确定有着一定的意义。
(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旧五代史张砺传》载,张砺在被契丹虏获后说:"砺,汉人也!衣服饮食与此不同,生不如死,请速就刃!"(12)张砺自称为"汉人",民族自我意识感跃然纸上。
在金代:
(1)阿骨打令完颜希尹创文字,"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13)
(2)《金史张亨传》载:"世宗谓宰臣:‘汉人三品以上官常少得人,如张亨近令补外,颇为众议所归’"。
(3)《金史贺杨庭传》载:"世宗喜其刚果,谓扬庭曰:‘南人矿直敢为,汉人性奸,临事多避难。异时南人不习词赋,故中第者少,近年河南、山东人中第者多,殆胜汉人为官。’"此所谓"汉人"者,乃故辽境内的汉人及已汉化了的渤海人、契丹人;"南人"者,乃河南、山东之汉人。
(4)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史卢彦伦传》载临潢留守耶律赤狗儿云:"契丹、汉人久为一家","番汉之民皆赤子也。""汉人"作为族称之意不言而喻。
在西夏:
成书于公元1190年,至今保存完好的西夏文汉语对照词典《番汉合时堂中珠》中说:"不这番语,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情。番有智者,汉人不敬;汉有贤者,番人不崇,若此者,由语言不通故也。"在这里,"汉人"一词指称汉民族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在元代:
元王朝将全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4等。此所谓"汉人"、"南人"之分以宋、金疆哉为界,实承袭金代的传统说法。后元王朝取消了"汉人"与"南人"之间的界限,统称为"汉人"。由此之故,原是南宋宫廷琴师的诗人汪元量,在元灭宋,随三宫被虏北去后所写的很多纪实诗中常以"汉人"或"汉儿"入诗,如《湖州歌》有"汉人歌罢楚人歌","汉人犹惧夏爷爷"之句,《幽州歌》有"汉儿辫发笼毡笠"之句;《淮人水驿诗》中又以"汉儿"与"越女"相对称(14)。此所谓"楚女"、"越女"即指"南人"。这里既说明了元代"汉人"一词的含义,又反映了宋王朝的人对"汉人"一词的认识。
关于"南人"指南方"汉人"之意,在少数民族语言中也有反映,女真语称"汉人"曰"泥哈";满语称"汉人"曰Nikan,其复数词作Nikasa;蒙古语曰Nangiai(15),均源于"南家"一词(16)。
这样,"汉人"一词作为汉民族的族称,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亦然。明王朝行改胡姓为汉姓的民族政策,清王朝将全国分为满、蒙、汉三等,而汉人又分为隶属八旗的"汉军"和普通汉人两等。王士zhēn@⑤在《池北偶谈汉军汉人》中云:"本朝制以八旗辽东人号为汉军,以直省人为汉人。"康熙实行"满汉一体"的民族政策,下令"各省督、抚,不论满洲、汉军、汉人,应选贤能推用。"(17)
纵观自汉至清2000多年的历史,"汉人"之称作为汉民族的族称,虽源于汉王朝,但在历史长河的衍变中,经过历史的冲洗,早已与历代朝号无关,基本上成了汉民族族称的专有名词。
近代以来,由于"民族"一词科学含义的传入和影响的扩大,"汉人"之称渐转为"汉族"之称,如:
(1)1901年,梁启超在《亡国篇》说:"悲夫悲夫,吾汉人之有兮日也,虽然则亦幸矣。……皇皇种族,乃使之永远沉沦,其非人心也哉!夫驻防云者,则岂不以防我汉族哉!"(18)
(2)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云:"汉族者,东洋史上最特色之人种……,自古司东亚文化之木铎者,实惟我皇汉民族焉。"
(3)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也说:"象亚洲的民族,著名的有蒙古族、巫来族、日本族、满族、汉族。"(19)
这样,中华民国成立后,申明汉、蒙、回、藏是民国的五大民族,即"五族共和"之说,"汉人"正式成为具有科学意义的"汉族",至此,汉民族族称最后确定。
为什么汉王朝的朝号--汉,能蜕变衍化为汉民族的族称,而"秦人"、"唐人"之称却被历史的筛选而淘汰?
原因之一是汉王朝国运长久。华夏民族统一于秦王朝,一般来说,称其为"秦人"是顺理成章的事,西域各国乃至西亚即用"秦人"之称。但是,秦王朝好景不长,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至公元前206年亡,前后仅仅15年,这只是历史的一个瞬间。汉王朝则完全不同,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建西汉,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前后长达400多年,国运长久,这就为汉王朝之朝号--汉,取代国运短命的秦王朝之朝号--秦为汉民族的族称,提代了最起码的历史条件,也为它不被国运达289年的唐王朝的朝号--唐所取代,打下了基础。
原因之二是汉王朝国势强盛。秦王朝喧赫一时,它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华夏民族的种种措施虽有进步意义,但终因其立国时间太短,并未真正彻底实行,何况其暴虐的统治更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了永不消失的阴影。汉王朝则完全不同,正如史书所说,汉承秦制,秦王朝所制定的种种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不仅在汉王朝得到了实行,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使汉王朝成为一个统一、繁荣、强盛的世界大国屹立在东方,与西方古罗马帝国并驾齐驱。如此强盛的国势,是足以使人引以为荣的,所以"汉人"之称逐渐取代"秦人"之称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唐王朝虽然在统一、繁荣、强盛方面均超过了汉王朝,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这一切都是在汉王朝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尽管海外已有称汉民族为"唐人",但唐王朝之人仍自认为是"汉人",决无以"唐人"之称取代"汉人"之称的意思,所以,"唐人"之称也就无取代"汉人"之称之力。
总之,无论是他称,还是自称,由于汉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在汉王朝时已形成,所以"汉人"之称经得起历史的千锤百炼,这既从族称的角度和层次,反映了汉民族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反过来,也从汉民族作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和层次,表现了汉民族族称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相关文章
-
刘备墓之谜 刘备到底被葬在什么地方?
-
中华秋沙鸭几级保护?第三纪冰川留存下的物种(全球仅1000只)
-
[图文]俄罗斯古代美术画中人物形象酷似普京
-
古代日本惩罚女犯的12大酷刑是何等变态
-
生物未解之谜 最耐热的生物能忍住多高温度
-
美国登月之谜 阿波罗号登月是真是假
-
千年“军官”墓 埋有上百个木俑 古墓探秘
-
[图文]湖北发现喀斯特大漏斗 一对形似眼眶
-
墨家神秘消失之谜 难道受了焚书坑儒的影响?
-
“雨钟”之谜 下雨也能用来计算时间?
-
[图文]达芬奇名画失窃4年后被寻获 估价高达6500万美元
-
[图文]科学家在辽宁发现恐龙“幼儿园”遗址
-
城濮之战的意义:晋文公成就中原霸主
-
[图文]美国出土1.5亿年前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
-
探秘宜宾复龙镇峭壁间的汉代古墓群
-
蟑螂为啥没进化成统治者?打不死的小强能力大
-
外星人戴头盔来地球飙车 其背后真相竟是这样
-
复活岛石像运输之谜 巨石像是如何行走的
-
[图文]重庆史上第一高官墓被盗墓贼“光顾”保护已迫在眉睫
-
揭开光绪死因之谜 究竟是病死还是被毒死?
-
神秘的仙女圈在哪里 仙女圈是怎么回事
-
东汉时期砖结构多室古墓 百座古墓纵横分布
-
亚马逊雨林深处发现古代灭绝部落古城
-
[图文]福建考古出土古银质外币银元百余枚
-
重大突破:中国现代人可能起源于“许昌人”
-
[图文]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保存完好的史前8700万年的螳螂
-
考古新发现: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只是传说
-
[图文]40万年前海南岛曾有熊猫巨猿猩猩生存
-
科学揭秘人临死前的神秘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