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社会万象 > \

珠海斗门:答好幸福民生试卷,建好美丽宜居之城

原标题:珠海斗门:答好幸福民生试卷,建好美丽宜居之城

从桑基鱼塘到产业重镇,从蕉林滩涂到生态新城……40多年来,位于珠海西区的沙田水乡正向湾区魅力之城蜕变,但持之以恒坚持的仍是改善民生,不断擦亮群众的幸福底色。

展望未来,珠海被赋予“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的战略定位,而在“十四五”期间,斗门区该如何发力民生?南都记者梳理该区从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微环境”着手,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一幅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湾区魅力之城画卷正在逐渐成型。

珠海斗门:答好幸福民生试卷,建好美丽宜居之城

斗门湖心路两边高楼林立,宜居环境吸引不少人置业。

更暖

“民生微实事”托起群众“大幸福”

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对于大多数斗门人来说,过去几年,收获了了很多“小确幸”,居住于此更为温暖幸福。

“没想到家门口的路这么快修好了,现在路好走多了,多亏有‘微实事’。”站在黄家村1号门前巷道,井岸镇朝阳社区的何阿姨满心欢喜,原来坑洼不平的回家路,现在不但干净整洁,即使下雨也不担心积水。

何阿姨说的“民生微实事”,是今年斗门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举措。就是聚焦改善群众身边的“微缓解”,切实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

“微实事”不单“实”,而且还“快”。以何阿姨为例,她把情况向居委会反映后,以为要走很长流程,没想到施工单位斗门区住建局很快进场,从看现场到进场施工,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做好了路面病害维修及硬底化,方便周边190多户居民出行。

“微实事”托起“大幸福”,更多市民对这项实事竖起大拇指,它让“民生幸福标杆”的愿景变为可观可感、可碰可触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9日,珠海市斗门区“民生微实事”已确定项目421个,已实施110个,已完成77个,确定项目涉及金额近8700万元。

更快

一批拉开城市框架的大项目提速

如果说“民生微实事”是改善群众身边的“微环境”,那么这几年,斗门区实施了一批拉开城市框架的大通道项目,则为城市“大环境”的提升注入新活力。

珠海斗门:答好幸福民生试卷,建好美丽宜居之城

已经试通车的黄杨河大桥,让珠海西部中心城区立体式交通格局进一步完善。

晴空之下,碧波荡漾,试通行的黄杨河大桥车来车往。放眼望去,大桥伏卧于黄杨河畔,桥面上两个主塔高近33米,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的中央索面部分斜拉桥,大桥总长1210米,通车后成为珠海西部斗门区和金湾区的“新动脉”。

自2017年8月1日开工建设以来,经过三年的鏖战,建设者们克服了施工环境差、外部干扰大等不利因素,积极应对台风、暴雨、疫情等恶劣影响,相继攻克了超厚淤泥层桩基施工和雨滴式鞍座穿索施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目前项目基本完工,仅剩双湖路部分收尾工程。而在大桥开通后,斗门区到金湾区的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8分钟。

与此同时,香海大桥建设现场正如火如荼。作为连接珠海东西部地区的一项重要工程,香海大桥直通高楼林立的斗门湖心路片区,犹如一把钥匙,打通市民出行的新通路,也将斗门未来的发展推向无限的想象空间。

两座打通交通要道的大型桥梁,折射出斗门过去五年的交通嬗变。南都记者从斗门区住建局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斗门区逐步建构起一铁(广珠铁路),一纵(省道S272)、两横(黄杨大道、珠峰大道)、四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江珠高速)的干线公路网络骨架,外联通道建设提速,斗门与周边地区的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快提升。

展望“十四五”,斗门交通未来可期。在实现“海陆空铁”大交通协同发展方面,斗门区将加快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深珠城际(伶仃洋通道)和地铁3号线等项目,推动高铁、城轨在鹤洲北汇聚,打造珠江西岸轨道交通核心枢纽。

更美

幸福河生态公园快马加鞭奔来

亲水步道景观妙曼、雨水花园设计巧妙、生态公园花香处处……站在正在建设的白藤幸福河生态公园旁,可以感受到这个生态休闲文化地标已现雏形。

幸福河生态公园·白藤湖文化站及邻里中心项目,位于西部中心城区A片区,建设内容包括幸福河生态公园工程、白藤湖文化站及邻里中心工程。据介绍,幸福河生态公园工程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处于收尾状态。

幸福河生态公园设计具有两大亮点,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此外,驳岸工程最大限度地结合自然岸坡,减少对自然地形的破坏。幸福河湿地公园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斗门区又一便民公共配套设施,满足周边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生活需求,升级西部中心城A片区的整体形象,对于提升周边生态项目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批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公园相继建成开放,让斗门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如今的斗门,园林绿化出精品,夜景提升上强度,城市面貌变化更彰显了“斗门速度”,传递了民生至上的温度。天蓝,树绿,水碧,道路通达洁净,广场和公园里锻炼、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斗门居住环境的改善,每个人都看得到。

展望未来,斗门区还将继续高水平规划建设花城绿城公园之城。推进“一河两岸四大组团”建设,加快推进斗门科创中心二期、黄杨河湿地公园二期、白蕉邻里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白藤湖整治、白藤头市场改造提升等各个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加快补齐生态、水利等短板,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更好

医疗教育民生短板加速补齐

生病了奔波到珠海市区看病,过去成为珠海西区人的常态。但近些年,情况悄然改变,这得益于斗门区将民生福祉问题摆在首要位置,一些医疗、教育等民生配套短板逐渐补齐。

今年4月,扎根珠海西部三十余年的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正式增挂“广东省中医院斗门医院”牌子。按照此前签订的协议书,斗门区侨立中医院将委托广东省中医院管理,并用五年时间将其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合作带来的红利。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斗门区还将加快市第二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和一批专科医院、骨科医院建设。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更是遍地开花。截至目前,斗门区已有97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启动运作,全部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承担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斗门区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使村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也以价格便宜和便利的优势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已基本形成。

教育亦是改善民生的重头戏。珠海率先推行12年免费教育,多年来一直被人称道。但近年来,优质学位供求不平衡,几个重点区域学位供求矛盾突出,与群众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如何补齐教育配套短板?“十四五”期间斗门区将落实学前教育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加快推进东湖小学易地重建、博雅小学等一批学校新建和改扩建,计划增加小学学位超过1万个,初中学位超过6000个。

值得注意的是,博雅中学、博雅小学确定今年秋季招生,白蕉新城片区的教育短板正在加速补齐。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