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对话党员代表|援外考古专家王元林:国际合作联合考古取得良好效果

原标题:对话党员代表|援外考古专家王元林:国际合作联合考古取得良好效果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我们支持帮助在文物保护技术方法还比较薄弱的国家,保护好人类共同的世界文化遗产”。

对话党员代表|援外考古专家王元林:国际合作联合考古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王元林。图片来源:国新办

9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扎根文博一线 传承文明薪火”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王元林作为文物博物馆领域党员代表出席了见面会。

王元林长期在国内外考古和文物一线工作。2010年以来,他先后承担中国和肯尼亚合作实施拉穆群岛地区考古项目监理、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考古专项、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保护修复项目等任务,参与援助乌兹别克斯坦和尼泊尔历史古迹修复项目管理实施,积极培养文物保护国际合作人才,为我国援外文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国际合作考古管理积累了较多经验,为充分发挥文物援外工作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元林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与国际社会接轨,开展文物领域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是我国文物事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与国际社会平等共赢打交道。在多个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博物馆、文物展览、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有近4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20多个国家开展了50余项考古项目,在蒙古国、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开展了十余项大型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尤其是近几年,由于尼泊尔和缅甸大地震,对世界文化遗产带来了极端严重的损坏,我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国际社会赢得了非常良好的反响。

“通过我们在国外一线具体的工作,我们切实体会到,文物工作在国际交流当中是生动的、具体的”,王元林说,文物工作能够拉近大家的距离,易于人文交往,能够和专家、当地民众加深友谊,进行专业技术交流,这就是文物工作在交流方面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朴素力量。12年前,我国和东非的肯尼亚开展考古合作,通过四、五年的合作,和合作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非常友好的专业技术交流,也和当地的民众加深了友谊,尤其是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对古代中非文明的交流有了更多的认识。

王元林说,柬埔寨古迹文物保护是有上百年的国际合作文物保护的国际舞台。在这个国际平台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队伍同台竞技,各自都采用不同的文物保护理念、方法、手段、技术,同时也有坦诚的交流合作,客观谨慎、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吴哥文明宝贵遗产保护好。

“前些年来,吴哥文化遗产成功摘掉了濒危遗产这个帽子,我们也很欣慰,特别高兴”。王元林说,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了国际合作文物保护的典范。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我国参与到世界文化遗产治理能力建设当中,加强了我们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话语权,同时也积极支持了中国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国际化程度。此外,通过国际合作这种项目的执行和合作研究,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人才,提高了我们保护文物、研究历史的自身能力建设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也为能够更好地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我们文物领域的智慧支持,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国际合作取得的良好效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