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幽默搞笑 > \

千年王安石︱段子里的政治家:中国古代笑话中的王安石

原标题:千年王安石︱段子里的政治家:中国古代笑话中的王安石

2021年是王安石一千年华诞。一千年来,围绕王安石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他究竟是“一世之伟人”还是招致“靖康之祸”的祸首?他给后世留下了怎样的政治遗产,又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宋代以后中国历史的进程?为了厘清上述问题,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特别推出“千年王安石”专题,邀请多位宋史学者从政治、文学、哲学等层面多维度展示王荆公的面貌,以飨读者。 王安石在历史叙述中的形象,是政治家和思想家、学者,也是文学家。他领导了熙宁变法,开创了“荆公新学”,作诗注重炼意修辞,古文更是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这种形象是非常严肃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偏偏在古代的笑话集中频频出现,成为主角,今天能见到的跟王安石有关的笑话大约有几十篇。其中一些非常有名的段落,还在各种笑话集中广为转载。这些故事并不是后人生造的,几乎每一篇都可以在宋人的笔记中找到来源。也就是这些笑话,勾勒出了和正史并不那么一致的王安石的形象。

文才与风度:一个活泼泼的士大夫

笑话集特别青睐那些与“巧对”有关的王安石笑话,这些笑话体现出了他和当时士大夫的机敏的文才。北宋士大夫都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宾主设对、制谜、赋诗之类的语言游戏,是他们在宴席和闲暇中的娱乐,一些有趣的例子会流传下来,记入当时人作的“笔记”中,接着又被宋代和更晚的一些笑话书用作素材。

王荆公戏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吉甫解云:“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遁斋闲览》)

吉甫是王安石熙宁变法中的风云人物吕惠卿的字。王安石的谜底和吕惠卿的谜底都是“日”,妙处在于以谜解谜。

王荆公尝与客饮,喜摘经书中语,作禽言令。燕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久之,无酬者。刘贡父忽曰:“吾摘句取字可乎?”因作鹁鸪令曰:“沽不沽,沽。”坐客皆笑。(《拊掌录》)

这个故事是王安石在宴会上给宾客们出了一个难题,要摘出经典中那些可以当做鸟叫的拟声(也就是禽言)的句子当做酒令。这需要对于经书非常熟悉才能做到。更妙的是刘攽还接下了这个酒令。儒家经典虽是圣人遗训,但不妨王安石拿它开开玩笑。这显示出他的学问,也显示出士大夫的风度。

王荆公常举《书》句语刘季孙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有何可对?季孙应声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安石大笑。(《刘季孙》,《古今谭概》谈资部)

这个笑话里,王安石举出的上联是《尚书》中的句子,刘季孙找出的下联是《心经》最后的咒,都是古人成句。这些故事里面,王安石常常是提出难题的那一方,是相声里的“逗哏”。“逗哏”已经很妙,“捧哏”又时常青出于蓝,在游戏中展示了出众的才学与高雅的趣味,体现了士大夫的风度。

但也有时,王安石在笑话里是不说话的,只是一个形象:

王和甫守金陵,荆公退居半山。一日路遇和甫,公入编户家避之。老姥见公带药笼,告之病。公即给以药。姥酬麻线一缕,语公曰:相公可将归与相婆。荆公笑而受之。(《相婆》,《古今谭概》不韵部)

这个故事里的王安石已经罢相,这天,王安石带着药笼——宋代的士大夫退居乡里之后,向邻里施药是他们喜欢从事的慈善事业之一,可能是采药回来,也可能是在附近施药——路上遇到了正担任金陵太守的弟弟王安礼(字和甫)。王安石为了回避他,躲入平民家,顺便就向这户人家里生病的老婆婆施了药。老婆婆用一缕麻线作为报答,说“相公可将归与相婆”。“相婆”是老婆婆不知该如何称呼王安石的妻子而根据“相公”编造出来的词语。王安石没有因为老婆婆用错了词而纠正她,反而笑着接受了麻线。这营造出了一个即使在野,仍然不失亲民风度的士大夫形象。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