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再现古代先民高原生活图景

原标题:再现古代先民高原生活图景

再现古代先民高原生活图景

【新展大观】

古代先民所穿的“雪地靴”长什么样?当灾难来临时,四千年前的人们如何应对?世界上的第一碗面条出现在哪里?它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2020年度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都兰热水墓群上新了哪些文物?

11月30日,青海省博物馆重新与大众见面。经过半年的展陈改造,其展陈面积增加至9450平方米,上展文物1331件(套)/2405件,其中一级文物191件,珍贵文物248件(套)。日前,记者走进青海省博物馆,在“青海历史文物展”“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等展览中了解青海地域历史及民族文化。

睿智——当远古人类遇上泥土

走进“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彩陶器。彩陶盆、彩陶瓮、彩陶瓶、彩陶鼓、彩陶壶等形态各异、纹样精美。展柜中一个酷似现代雪地靴的彩陶器格外引人注目。

细看这只“雪地靴”,靴筒上绘有对称双线回纹,靴帮上则装饰着双线带纹和三角纹。“陶靴虽然是一种容器,但其造型是古代先民穿靴的直接反映。这件出土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柳湾墓地的彩陶靴在我国属首次发现。”博物馆讲解员安瑞婷介绍。

陶器源于古代先民在用火过程中的发现,被火烧过的泥土会变得坚硬有型,并且其中一些四边向上兜起的“泥块”还能保存雨水,受此启发,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泥土制作成它们想要的形状,然后放到火中烧制,陶器就这样诞生了,并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青海境内的彩陶文化跨度涵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及宗日、齐家、辛店、卡约等文化时期。不同于现代陶器的工业涂料,先民的彩陶颜色来自矿物质颜料,历经数千年光彩依旧。

漩涡纹、锯齿纹、回形纹、蛙纹、圆圈纹、三角纹、网格纹……陶器根据器形配以不同的纹样,有的纹样直接反映出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图景。“青海考古成果展”展厅中的舞蹈纹彩陶盆就生动展现了原始人类集体舞蹈的场景:陶盆内壁画了两组人穿着圆球装束,手拉手跳舞,整个画面看似静止,却让人感受到舞动的节奏。

展出的一件件彩陶,似乎在诉说着千年前,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如何开辟出自己的家园乐土。

要冲——作为“锁钥之地”的青海

在数千年前的青藏高原,中西方的文明交流是如何进行的?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圆銎宽叶倒钩铜矛就讲述了四千年前关于“交流”的故事。

这柄铜矛被发现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的沈那遗址,器体宽大,铸造精美,与欧亚草原阿尔泰山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同类器形极为相似,类似的铜矛在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青海大通永丰村等地也有发现。这说明早在四千年前,我国中原和西部地区的先民就与来自欧亚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有了接触,这比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早了约两千年。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区的青海,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接合部,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穿越青海,不同的经济形态、复杂的民族结构、各种文化因素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6000余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