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神话故事 > \

这个时代,还有人看游记吗?|《财经》书单

原标题:这个时代,还有人看游记吗? | 《财经》书单

这些书聚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研究脉络——以实地考察和深入社会的真实见闻、感受为思考原点,以人类学或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为路径,最终实现思想和智识上的飞跃

文| 臧博

本期书单选入八本“思想游记”。游记通常以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见长,失于思想也浅显,读完收获有限。但这八本书并非常规意义上的游记,具有丰富内涵,更多传达出作者足迹之外的思想和思考,只是具有游记的某些特征,或可称之为思想游记。

这八本思想游记关注的地区与主题各不相同,从中东到欧美,从东方的日本再到东南亚的印尼;所具有的问题意识,以及作者成书时所处时代背景,也并无一致规律。但这些书聚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研究脉络——以实地考察和深入社会的真实见闻为思考原点,以人类学或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为路径,落脚于实现思想和智识上的深化。从这个角度再反观这些思想游记,便会发现把它们放在一起读,会有意外的收获。此外,这些著作大多也已可归入经典行列,不仅读来妙趣横生,且思想深邃,有些甚至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过深刻影响。

大致可以算作人类学研究的作品包括《日本镜中行》和《季风吹拂的土地》。《日本镜中行》是麦克法兰重新发现日本的一次尝试,从最初的考察,到最终成书付梓,前后耗费15年。书名别具兴味地借用了刘易斯·卡罗尔所著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意象,呼应自己在现实面前逐渐放弃成见和预设观念,重新发现和认识日本的奇异心路历程。

艾伦·麦克法兰进入“镜中日本”,一如踏进镜中世界的爱丽丝。他怀揣西方人的预设,却遭遇来自日本文化和习俗的冲击。在日本,麦克法兰如同突然踏人一个高度仪式化的世界,既熟悉又陌生,神道教与棒球相混合,实用主义的活动与表面上存续至今的宗教彼此交融。这样的感受更加激发了麦克法兰对日本的好奇心,他在十余年间一再探访日本,也重新认识了这个国家。

《季风吹拂的土地》主要聚焦作者对东南亚现代化进程的犀利思考。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东南亚的民族主义、现代化进程等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曾经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著作。比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写过《比较的幽灵》《想象的共同体》,原创性地分析印尼等国家的民族主义缘起与发展,后来启发了许多相关学者及其著作。克利福德·格尔茨在对爪哇水稻种植业的观察基础上,写出《农业的内卷化》,让“内卷”成为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中频繁引用的概念,近年来竟又意外成为中国社会广泛使用的流行词。

当然,还有詹姆斯·斯科特所著《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从缅甸和越南农业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中,探究了市场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巨大冲击,也成为研究农业问题的必读书之一。《季风吹拂的土地》同样以东南亚为主题,但又有独特的写作风格。作者以长期在东南亚的生活经验为基底,通过亲身观察和深刻思考,反思了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及其面临的诸多问题。

《苏联的心灵》是以赛亚·伯林作品中重要却不那么出名的一本,严格来说,也算不上“游记”,但的确又具有某种游记的核心特征。书中最重要的几篇文章来自于伯林在苏联的访问经历,且通过这些文章描摹出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等苏联文艺巨擘的侧面像,更呈现出苏联思想界和文艺界的独特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或许不算传统的游记,但肯定是一本优秀的思想游记。更重要的是,《苏联的心灵》为时人及后来者了解苏联时期俄罗斯人的文化生活,以及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命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这个时代,还有人看游记吗?|《财经》书单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