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名人资料 > \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麾下十员骁将在玄武门设伏,杀兄、屠弟,夺取了太子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可是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兄弟相争中,号称秦王麾下第一勇将的秦琼,秦叔宝,却消极避战,这是为什么呢?

秦琼避战玄武门

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少留意。四天之后的早晨,事情真的发生了。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麾下十员骁将,在玄武门设伏,杀兄、屠弟,夺取了太子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玄武门的谜团

仔细阅读唐代的历史,在《新唐书》中对于玄武门事变的描述似乎被作者有意识的支离,我们很难从哪一个人的传记,或帝王本纪中去通透了解事件的全貌。与之相关的很多事件与细节都被散布于不同的人物传记当中,如果不通读全书,似乎很难将整个事件梳理得清清楚楚。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对于这样的一个重大事件,作者用这样的一种方法去记载,似乎在有意无意之掩饰着什么,似乎只是想告诉人们有那么一件事而已,至于其他就不要太认真了。作者的这种态度其实也在表明他并不认为玄武门之变,对于李世民而言有多么光彩,多么正确。而事实上,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在那天早上,李世民唯一的亮点,就是一箭射死了自己毫无准备的哥哥。在这之后,或者是因为眼看着自己亲生哥哥死于自己箭下的强烈刺激,李世民的表现就和沙场之上百万军中的英明神武判若两人了。他甚至不能驾驭好他的坐骑,被飞跑的战马,扔了下来,差点被自己的弟弟勒死。如果不是彪悍的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射死了李元吉,那么玄武门之变的结果真的很难说会怎样。在那一天的玄武门之变中,主角更像是尉迟敬德,先是射杀了李元吉救了秦王,然后又拿着两位皇子的脑袋,喝退了前来救驾的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卫队,接着又身着重铠、手持兵刃以保护李渊为名,从李渊手里拿来了兵符印信,剿灭了太子和齐王的余党。那么在这样一场你死我活的兄弟相争中,号称秦王麾下第一勇将的秦琼,秦叔宝,却没有出现在那一天关于玄武门之战浓墨重彩的记载中,这是为什么呢?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百战名将秦叔宝

秦琼成名很早,他最早是隋朝名将来护儿手下的一名下级军官。秦琼母亲去世的时候,来护儿专门派人问候,这使得来护儿手下的很多高级将领很不理解,不过是一名下级军官,何必如此。来护儿说:秦琼这个人,文武双全,志节完备,必成大器。而后果不其然,在以后的多次战争中,秦琼勇武过人,声名鹊起。后来秦琼投奔了瓦岗军,当时的瓦岗军领袖李密大喜,立刻委以帐内骠骑,代之甚厚。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的黎阳之战中,李密中箭落马,而追兵又至,多亏秦琼以一当十死死扞卫,才保住李密脱离险境。后来,乱世之中的秦琼又寄身于王世充帐下,王世充立刻委以龙骧大将军的职位。但文武兼备的秦琼很快就发现王世充为人诡诈,做事喜欢装神弄鬼,绝非拨乱之主,于是决定和程咬金一起投靠长安的李氏政权。离开王世充的时候,秦琼并不是偷偷溜走,而是明明白白的告辞,王世充慑于秦琼的威名竟不敢威逼强留。这样秦琼投靠李唐,最终成为了李世民手下的右三统军。在李世民的手下,秦琼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着名的尉迟敬德就是被秦琼击败并最终投靠李世民的。史书上说:秦琼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每战身先鏖战,前无坚对。每当对手阵营中有骁将锐士震烁出入以夸众者,秦王则名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心目中,秦琼是夺取帝位的最大威胁之一。李建成曾想方设法的要把秦叔宝调离秦王府,李元吉更明白地说,一旦能杀了李世民,第一个要杀的就是秦琼。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勇冠三军,令人敬畏的人物,为什么在对于李世民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中,史书中却没有记录他任何勇武过人的事迹。在史书中我们找不到秦叔宝,积极帮助李世民谋划玄武门之变的只言片语,在《新唐书》中,他和玄武门之变唯一的一段有关记载只有一句话,是说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被赏赐了封邑七百户。是因为他参与玄武门之战,表现突出的奖赏吗?未必,因为那位玄武门之变中除了秦王之外的第一男主角-;-;尉迟敬德,在事变之后得到的封邑是一千三百户。比较有名的张公谨、侯君集得到的封邑是一千户,比秦叔宝多得多。《旧唐书》中说秦琼那天确实随从秦王到了玄武门。那么从封邑的多少,似乎不难判断出,公元626年的那个夏天,秦叔宝在玄武门事变中的表现和战场之上的勇猛无敌一定判若两人。这是为什么呢?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秦琼避战

今天的人们大胆揣测一下。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秦琼一定很不愿意搅入到这场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所以表现失常。事实上,唐代早期最着名的军事将领李靖和李绩,对于李世民与太子建成的帝位之争都采取了严守中立的态度,不做任何政治投机。这使得李世民对他们更为敬重。而秦琼本身是秦王府的将领,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帝位之争中,他不可能像二位李将军那样可以置身事外,保持中立。他只能站在秦王一边。可是他一定知道,这场帝位之战一旦打响,那么长安城内,必定是血流成河,这样的杀戮和在战场之上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完全不同。在这样的一场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了秦王帝王野心的血战中,志节完备的秦琼所能做的恐怕只能是消极避战。

这样的一场骨肉相残,日后却成为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起点。或者也正因为贞观之治的辉煌斑斓,玄武门的血腥气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的淡漠。玄武门事变中,秦王手下的刀手尉迟敬德等人,更成了英雄被人崇拜。但是人们可能并不知道,在那一天,唐高祖李渊,失去的不仅仅是三十八岁的长子-;-;李建成,二十四岁的四子李元吉,还有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个未成年的孙子和他们的家眷亲信上百人。那一天,太子府与齐王府一定是血流成河。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个你死我活,众人都在用杀戮和屠灭,追求功名的日子里,在大唐的将军中,总还有一位志节完备的秦琼,在血色的悲凉中仍能尽可能的谨守着做人的良知。这种坚持的勇气,恐怕更值得一千三百年后的我们深深的敬重。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忍痛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要说李世民夺皇位杀了太子李建成就行了,为何连李元吉也不放过呢,毕竟也是自己的兄弟呀!可事情的关键就在于被杀的这两人自认是兄弟,可他们并不把李世民当兄弟。为何呢?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

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唐皇李渊与老婆窦氏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历史上的李元霸早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关于他建功立业的只言片语,纵然他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本领,可惜时不与之,英年早逝,徒唤奈何啊。

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李四。此人正是太子党的第二股势力。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请注意偶的用语--元老级。

之所以称李元吉为元老级党员,倒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大(实际上,李元吉被杀害的时候也只有二十八岁),而是因为他入党时间最早,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李建成,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

为什么呢?首先,建成和元吉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打小就十分和谐,兄弟之间情谊甚笃。李氏四兄弟,老大建成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老二世民也是一副魁伟的男人模样(具体参见李世民同志的宫廷画像),老三元霸虽然早年夭亡但想来也不至于太差,唯独这李四却是丑得出奇。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同是一母所生,这形象上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真是邪了门儿了。常言道,儿不嫌母丑;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母也不嫌儿丑。可是这个定律到了李元吉这里就失灵了,因为李元吉实在是太丑了,丑到连他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搭理他。

虽然是爹不亲、娘不爱,但是李元吉依然顽强而执着地活着。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有一件事情对李元吉十分之重要,,那就是:玩。但是,找谁玩呢,或者说谁可以陪他玩呢,这是个问题。

父母是没指望了,三哥死得早也没指望,二哥不爱吃喝玩乐只爱行军打仗更没指望,只有找大哥了,那个比自己大十四岁的大哥。

所幸,这一次,李元吉并没有一如既往地失望。因为,在李建成这里,他找到了作为孩子所应享有的快乐,甚至还找到了他从未体验过的父母般的关爱。因为,李建成也很闲。

和李世民不一样,李建成是嫡长子,在未来继承唐王爵位的人只能是他,他是李家未来的希望,所以,必须要像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一样保护他。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李渊每次出征都把李建成留在家中。这样,李建成就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和家人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情感交流。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正是在这样的主客观条件下,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到了一起。诸位博友们,你们说说看,李元吉到底对谁的感情深,是成天吃睡玩乐在一起的大哥建成,还是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的二哥世民?这是其一。其二,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兄弟情谊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

那是在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正式在晋阳起兵。当时,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智云(李渊的庶子)都远在河东。为了确保这几个儿子的安全,老李暗中迅速派人送信给李建成,让他带着兄弟们赶快逃离河东,来晋阳团聚。可是,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河东地方政府听说太原留守李渊居然谋反作乱,便迅速调派人手搜捕李氏三兄弟。李建成只好带着弟弟们东躲西藏。

此去晋阳路途遥远,而且道路阻隔,只能走偏僻险峻的山路。为了便于行动,李建成撇下了异母弟弟李智云(后被捕,在长安为阴世师所害),却带着李元吉踏上了北上晋阳的生死征程。这一年,李建成二十九岁,而李元吉只有十五岁。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这一路上,二人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饿了只能吃野果,有时甚至连野果也吃不到,只好去啃树皮、吃青草,渴了也只能喝山涧里的冷水,至于睡就更简单了:以天为被,以地为褥。

到了夜半时分,山中气温骤降,兄弟两只好紧紧地相拥在一起,靠彼此的体温温暖对方,好熬过这漫漫长夜。无数个夜晚,当野兽的叫声在山中响起的时候,李建成也只能用瑟瑟发抖的双臂将李元吉紧紧地拥在怀里。吃了无数的苦,克服了无数的艰险,兄弟两最终达到了晋阳。

有了这段一起吃苦的往事,有了这段被呵护的经历,李建成在李元吉心目中的形象日渐高大,他深知,如果没有哥哥的悉心照顾,自己根本就无法活着到达晋阳。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吧!这是其二。

综上所析,可以看出,李元吉和李建成之间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李元吉对李建成的支持和拥护是完全发自真心的。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了:那李元吉为什么会那么恨自己的二哥呢,即便他和大哥的关系好,也不至于如此的仇视二哥啊?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动脑筋了。主要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

李世民也是存心想落李元吉的面子,在一旁添油加醋道:"躲槊和夺槊,哪个更难(明知故问)?"尉迟敬德回答说,当然是夺取敌人的槊更难了。李世民趁机就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和王弟比试一下夺槊的本领吧。"

李元吉刚刚用槊没刺着尉迟敬德,面子已经是挂不住了,现在又听到尉迟敬德在一旁夸口能空手夺取自己手中的槊,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由分说,纵马上前,挺槊便刺。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元吉手中的槊连续三次都被尉迟敬德用手给夺走了。完了,这下丢人可丢到家了。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事实证明,李元吉并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恨尉迟敬德让自己当众出丑,更恨李世民添油加醋,存心落自己的面子。那个恨啊,真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后来,当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因为争夺皇位彻底闹翻了的时候,李元吉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坚定地站到了李建成这一边。

与此同时,李建成为了更好地笼络自己的弟弟,甚至提出了十分诱人的想法:等到我李建成登上皇位之后,就立你元吉为皇太弟。皇上啊,谁不想当,有了李建成开的这张巨额支票,受到巨大鼓励的李元吉更加有恃无恐,充当了太子党的急先锋,处处挑李世民的不是,多次寻找机会置李世民于死地。

历史真相揭秘:李世民与弟媳曾在小树林里偷欢

贞观二十三年仲夏的某日,骄阳似火。在皇宫门外,一位容颜憔悴而又不失风姿的中年贵妇,却满心的寒意。未来,她将与青灯古佛为伴,耳畔不再有丝竹,唯暮鼓晨钟罢了。十多天前,一代圣天子李世民亦撒手人寰。

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上错化解嫁错郎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这位贵妇名叫杨珪媚,原本是长安市内一个红得发紫的歌舞妓,容貌妩媚,性情妖娆,又通晓诗文,能歌擅舞,曾令长安无数公子哥儿追逐倾倒。

李渊即位成为唐高祖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尚书令,三子李元吉为齐王。分工既定,李世民紧接着就统帅大军南北征战。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杨珪媚嫁给了李元吉,成了齐王妃……

与李世民伟岸的外貌、宽厚稳重的性格恰好相反,齐王李元吉是个相貌粗陋、性格阴险狡诈的小人。成婚前,他花言巧语,千方百计把杨珪媚骗上手,婚后不久他就对妻子的美貌开始腻味,又在外面猎艳调情,把一个花儿一般的娇妻冷落在空房中。生性多情的杨珪媚十分委屈。

她百般逢迎,想重新讨回丈夫的柔情,也规劝李元吉少在外面沾花惹草,多花点时间陪自己。李元吉却完全撕开了过去那层温情面纱,毫不掩饰地露出冷酷粗鲁之本性,对娇妻横加呵叱。

柔情款款的齐王妃伤心至极,常独对春花秋月,悲叹自己的命运,婉惜虚度的芳华。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小树林偶遇偷欢

李世民战争空隙回京时,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总是三天两头的请他一同吃喝玩乐,毕竟是兄弟盛情,李世民不忍拂去他们的一片好意,也就常常欣然应邀前往,尽享兄弟天伦。一个暖阳融融的春日,三兄弟各携家小到京城近郊的山坡上嬉游。春风拂面,清爽宜人,兰天白云下,大家驰马原野,感到特别舒畅,李世民扬鞭策马向远方的山脚飞驰而去。

到了山地的树林里,他回头一看,远远地只有一骑跟了上来,马上居然是弟媳杨珪媚,他甚觉惊讶。马上的人儿因为追得太紧,显然体力不支,只见娇喘嘘嘘,脸色绯红,发髻和衣衫都有几分散乱。李世民赶紧扶她下马,齐王妃脚下一软,趁势倒在了李世民怀中。

李世民一时不知所措,实际上,他对这位娇柔妩媚的弟媳早就有几分留心,尤其是每次欢宴中,独有她浅笑中总微露着一丝忧郁,李世民见了不免有些怜香惜玉,他也知道一些他们夫妻不睦的情况。

齐王妃斜倚在李世民怀中,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迷蒙地盯住李世民有些慌乱的双眼,几颗晶莹的泪珠无声地从她眼中泌出,挂在长长的睫毛上,滴落到桃花般的腮边。齐王妃早已对夫兄李世民产生了倾慕之情,再加上李元吉对她的冷落,使她一颗芳心暗为李世民而动。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一个是千般怜爱,一个是万种柔情,两个人紧紧拥抱,孽情缘就在这片春天的小树林中萌生了。从这以后,只要李世民回朝,总是想办法接近齐王妃。正好李元吉整日纵情洒色,夜不归宿,给李世民与齐王妃的份情提供了不少机会,这种婚外之情的新奇与刺激,令二人都沉醉不已。

玄武门之后的情变

诛杀建成及元吉诸子那一年,齐王妃二十三岁,目睹丈夫和自己的一子一女惨死刀下,鲜血淋漓的惨状深深印进了她的记忆,她已欲哭无泪。

按旧制,已成寡妇的齐王妃将被收入宫中,归李世民所有。当齐王妃被带到李世民面前,她仿佛看到一个青面獠牙的杀人魔王,无论如何,她已无法接受这个昔日的情人,声嘶力竭地要求赐她一死,并拼命地以头撞地,仿佛一个疯妇。李世民把她安置在太子府中,百般好言劝慰,并命长孙太子妃也耐心地予以开导。

杨珪媚激愤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无奈地接受了命运的摆布,成了李世民的侧妃,但她心中的热情却再也难以唤回,昔日心仪的大英雄,如今就陪伴在身边,但却变成了两手沾满自己亲人鲜血的刽子手,叫她如何不寒心。

她有了幻灭的痛切之感,象一座冰雕美人。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李世民此时却热度极高,昔日偷会梦索的情人,如今近在眼前,真应好好地温存缠绵一番。愈是得不到的东西就愈觉珍贵,李世民千方百计地讨好她、笼络她,希望能重续昔日那段情缘。齐王妃无论如何也没有了那份心情,整日衣妆不理,以一副情懒无神的姿态面对着眼前的这位"悦已者"。

不惜千金图一笑

李世民成了唐太宗之后,为了博取齐王妃杨珪媚的欢心,不惜打破自己勤俭治国的原则,悉心搜罗天下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赏赐给她。杨珪媚居然连正眼也不瞅一下。不可一世、威镇天下的唐太宗,不惜屈降尊贵,低声下气地向杨珪媚陪不是,也丝毫不能得到她的反应。

有一天,杨珪媚忽然向唐太宗提了个要求:恢复她前夫李元吉的爵位和太子李建成的封号。对唐太宗而言,这样做无疑等于是在政治上全盘否定过去的行为,自己打上自己一巴掌。但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并立即付之于行动,这一半是为了取悦于杨珪媚,一半也是为了追念兄弟骨肉之情。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不愿搅入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

从此,杨珪媚一改旧态,逐渐回复到以前的模样,对唐太宗柔情似水,娇媚如火,如自我麻醉一般地放浪形骸,整日整夜陪太宗歌舞宴饮,或轻歌曼舞,或吟诵着南朝的艳曲,撩拨得唐太宗心摇神迷。

贞观十年,杨珪媚为唐太宗生下一子,取名李明,唐太宗立杨珪媚为贵妃,并为他们母子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自己一有时间就腻在那里,与杨珪媚母子一同取乐。贞观二十三年夏月,唐太宗患痢疾久治不愈,崩逝于长安。

失去了唐太宗,杨珪媚也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因名声不佳,被逐出家为尼,结束了她与李世民的一段充满爱恨恩怨的孽缘。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