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回归,如此简单
风土与人情是一对双胞胎的兄弟。在天高地阔的西域,西域那片广漠的土地上,着许多少数民族。民族中又以维吾尔族同胞最为悠久,也最为传统和讲究。人们的性子齐刷刷地象极了戈壁滩上那团燃烧的烈阳,热情、好客而奔放。维吾尔少女穿着鲜艳的服装,起舞的身段如穿入云端的白杨,风一样的柔软。葡萄架下休闲自在的老人们,满脸沧桑的岁月犹如多情敦厚的胡杨老人,在它们的身上,你能找到那遗失了的时光。令你感到无比的温馨,同时你也会在恍惚间,看到了自己储藏在岁月里的。
维吾尔族同其它少数民族一样,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充满了好客的个性。如有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进屋必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那热情的劲儿象一条勇往直前的沙漠公路,直率、豪爽、真挚。而且乐于表达的情感,高兴的时时候还会给客人跳起舞蹈,直跳的令你脸上眩晕发烧。那里人们的心胸如脚下踩着的那片广漠的沙海,邻里间,人与人,彼此信任、和睦,不懂什么算计的营生。
是啊!大自然是多么地赋有爱心啊!把丰富的景与物赐予了简单的人们。当你从胡杨林边走向绿茵茵的大草原,再从美丽的峡谷奔向白皑皑的雪山,景是如此地多姿多彩、四季美如画。从高入云端的天山到能医百病的恰玛古产地,从哈密瓜香再走向果实累累的葡萄沟渠,真是物之天华、数之不尽啊!
行走于新疆,更令人惊奇地发现是,简单的人们,却用与生俱来的智慧、后天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激发出的灵感,创造出无比丰富的生活。千百样的美食,便是一个最好的见证。看那金黄金黄的烤馕,虽都是圆形的面饼,却有超过好几十种的风格,不同大小厚薄的风味令你垂涎欲滴,食后口齿留香。
馕,古代称“胡饼”。在新疆有悠久的历史,我国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内陈列着吐鲁番出土的一块唐朝的馕,说明在两干多年前,吐鲁番人就会做精细美味的馕饼了。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诗人在他们的诗篇中还描写过馕的美味可口。自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这首诗中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
男女青年结婚的时候,要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的就是这馕饼了。其次便是糖果、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和抓饭。
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烤南瓜、葡萄干、哈密瓜、胡萝卜酱等。这此致美食令初来新疆的游客们赞口不绝。
羊肉是新疆最主要的肉食,却也是其它万用食物的达配之料,如做成馅料后可制作出味道鲜美的烤包子、薄皮包等。牧民人家到了冬天,相伴他们的则是冬天寂寥的牧场。食物也只有馕和羊肉、二十几只土豆、几根白菜和牛奶。但是,主人家却能把这些简简单单的原材料,物尽其用地变化出各种美食。将羊尾巴的脂肪、面粉、奶茶制作出一种“不是抓饭,不是菜,不是拌面,不是汤饭,”的什么也不是的东西来,却美味无比。将寒冬里连热茶都泡不开的旧馕跟炒肉块一同焖在锅里,变成软、韧、筋的又一道美食。冬牧场上物质匮乏、生活单调,但正因为这些,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进餐便成了一天之中最令人期盼的时刻。为了让这个时刻更精彩,主人家开发更多的新型美食,却使是最后的物尽其用,也不能单纯为了不浪费而勉强下咽,食物在此得到最崇高的尊重与赞美。
西域的文明博大厚重,去感受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每一个人未必有重走丝绸之路的勇气,当然也不会有西游记唐僧取经的决心。然而,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抗拒美食。
美食,便是文明的活见证,对于每一个远方来客,当地的任何一种食物都是一种盛宴,这盛宴的滋味不仅仅来自甜尖上的味蕾,更是席间徐徐展开的风土与人情。来到西域,与简单的人们交往,把自己送回原本的自然,却是心灵的一种完全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