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未解之谜 > \

宋代古墓群现身襄阳古城外檀溪建筑工地

 

对于襄阳古城来说,地下文物储藏丰富。随便哪个地段搞开发,在施工时都会发现古墓

在襄阳古城外围的檀溪,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高楼林立的同时,古墓也在不断地浮现在世人面前。然而一次性在一个工地出现连片的16座古墓,还是让人觉得稀奇。

本月初在山水檀溪工地出土的这16座古墓,不仅有仿地面建筑的牌楼,而且出土的文物也十分精巧。而通过这些文物展现的历史故事更让人着迷。

在建工地发现古墓群

襄城区檀溪办事处檀溪湖居委会辖区地盘,是这几年房地产开发的热门区域。

宋代古墓群现身襄阳古城外檀溪建筑工地

在20年前,这里大多是菜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居民的增多,菜地被民房替代。最近几年,这里的大多数民房也被拆迁了。在这片热土上,打桩机、挖掘机整日运转,本市迄今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

人们在关注着拔地而起的高楼时,议论最多的是这里以前的面貌及历史。马跃檀溪的故事,让很多本地人引以为豪。

本月初,位于市政府斜对面的山水檀溪建筑工地上,打桩机及挖掘机的轰鸣声突然停了下来,早已习惯了施工噪声骚扰的附近居民觉得奇怪,忙上前打探究竟。

工地上被挖掘了很多大小不等的坑,坑里露出了古墓,考古队员正小心翼翼地用铁锹铲土,将其中的文物往外清理。

昨日,记者接到报料后赶到现场时,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正在整理出土的文物。

据考古专家杨力介绍,这次出土的宋朝古墓达16座,出土的文物也很多。

宋代古墓群现身襄阳古城外檀溪建筑工地

     
    牌楼古墓仿南宋建筑

靠近工地东侧的一座古墓,是这次考古挖掘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具有研究价值的宋代古墓。

考古专家陈千万说,该墓墓道与墓室之间,是用砖砌成的仿木结构牌楼,由墓门、门枋、隔板、斗拱、房檐组成,完全仿造当时的地面建筑建造。本地以前挖掘的古墓仿地面建筑的很多,但仿木结构牌楼还没出现过。它的出土,为研究当时襄阳地区房屋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这座古墓的墓室为长方形券顶,长3.6米、宽2.5米、高2.25米。考古人员发掘时除了发现完整的男性遗骸外,还抢救出了包括葵花瓶、盾形镜、青瓷碗、陶罐、梅瓶等器物,精巧绝伦。

而据本地著名的陶瓷研究专家张家芳介绍,这次出土的青瓷碗是宋朝以前由山西铜川耀州窑生产的,文物价值很高。特别是支钉烧碗,烧制时碗底分别有三到四个钉子支撑,说明当时烧制的年代很久远。因为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提高,宋朝之后很少出现支钉烧碗这种烧制方式。

古代器物"商标"还讲避讳

在这座墓葬里出土了两件湖州铜镜,从外观上看,与其他年代的铜镜差别不大,但其中的一个盾形铜镜在本地较少。

记者拿起这两件铜镜查看,发现上面都印有汉字,均为"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

宋代古墓群现身襄阳古城外檀溪建筑工地

这到底是何用意呢?张家芳说,这行字的意思是湖州石家造的镜子。湖州石家在宋朝时制造铜镜比较有名,就相当于那个时代的品牌产品。这行字相当于现在商品上的商标,表明它的身份。

既然是镜子,上面为啥又说是"照子"呢?考古人员说,用"照子"而不用"镜子"是有历史原因的,宋太祖的祖父名叫赵敬。在古代,人们不管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避讳。皇帝的名字不能直呼其名,皇帝的老祖宗名字中的字更不能随便印在器物上。为了避讳,制造商遂将"镜"字改为"照",故宋朝的铜镜为"照子"。

市民不稀奇,房产商最怕

据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介绍,从本地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襄阳的历史远远超过了2800年。正因为历史悠久,每当古墓出土,市民们已见怪不怪了。因为在城区的任何地方搞开发,都有古墓被挖掘出来的可能。本地人听说哪里又发现古墓了,并不会说"去看看热闹",而会说"说不定咱们楼下就有古墓呢!"

相对于市民的见怪不怪,房产开发商只要一听到古墓就害怕。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说,开发商怕古墓出土并不是怕房子建在古墓群上不吉利不好卖,而是怕挖掘古墓耽误他赚钱。因为按照《文物法》的有关规定,建筑工地一旦发现古墓,地面建筑必须停工,等待考古部门发掘,还要支付一定的文物保护费用。加上本地的古墓众多,考古人员有限,古墓发掘进度就会受限。古墓发掘拖得时间越长开发商就越揪心。这也是一些工地在施工中发现古墓瞒着不报,或者施工者野蛮施工将古墓破坏的原因。

宋代古墓群现身襄阳古城外檀溪建筑工地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