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
无处不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也许还会延续到高中、大学。”现在读初三的小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小学开始,父母就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有时是具体的人,有时是他们虚构的,总之当我学习放松、退步,或者他们对我有什么新要求的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适时地出现。”小恒说,一开始我的心态是很生气,觉得父母为什么老觉得别人的孩子比我强,认为他们不喜欢我,后来被说多了就觉得厌烦,对他们的这种所谓的“激励”的教育方式很厌恶。
把自己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
公务员陈梅佳曾经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而与女儿有过一段不开心的经历。那时女儿上初二,有一次她无意中在女儿面前说起同事的女儿在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哪知女儿非常敏感,立马很委屈地说:“为什么你们总是说别人的好?你找别人的女儿做你女儿好了!”以前看到女儿类似的反应,陈梅佳都会认为女儿不够虚心,见不得她表扬别人。可是这次女儿竟然说出“你找别人的女儿做女儿好了”,她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
后来冷静下来一想,陈梅佳才意识到不该以这种方式来激将女儿,她的本意是想让女儿“知耻而后勇”,激发女儿学习的斗志,哪知倒让女儿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人,对自己失去信心。陈梅佳说:“我们总是一眼就能洞察别家孩子的优点,却对自家孩子的长处置若罔闻。我们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家孩子的优秀,却对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赞美。后来,我和丈夫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赞美之词,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变得开心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比别人不如比自己
广州市越秀区某中学心理咨询室的黄老师表示,很多父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家的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父母应该让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比”,例如拿孩子这次成绩和上次成绩进行比较,拿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来比较。此外,如果确实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的孩子学习的话,那么最好先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客观分析别的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础建议孩子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心理会更容易接受。
尊重差异,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众多原因,每个孩子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孩子即时的、外显的行为没有优劣之分。最好的教育是,每个孩子在学校中无论开朗还是内向,无论动手能力强还是语言能力强,都有机会进行选择,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来活动。
但是,现在的中小学也许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差异和个性,因此家长请不要给孩子上加霜了,当自己最亲近的人也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的时候,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可能会受到永久的伤害。
聪明的家长表扬孩子时,从不将其与另一个孩子作比较,而是和孩子的过去比。对于幼儿来说,他的自我意识最初是通过成人的评价获得的。而对于年长的孩子来说,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你充满感激。
赞美孩子不是越多越好
表扬不是越多越好,孩子需要适度的肯定,一方面是语言适度: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的语气来表扬。比如对低幼和害羞的孩子,语言可以夸张些,以增强激励性;对中小学生来说则可以用平和些的语气,随和的反馈更令孩子感激成人的赞扬;对好表现自己的孩子既要具体肯定,又不要过于夸张,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可帮助他调节绪。另一方面是语态适度:特别是低幼年龄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举举大拇指、摸摸头、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体语言,强化夸奖的效果;而对大年龄和性格腼腆的孩子,可以配合使用亲切的眼神,适当的手势。表扬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爱和欣赏,使孩子受到鼓舞不断进步,并且悦纳自己。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年幼的孩子,都应该蹲下来观察孩子,发现他独特的能力和特点,给予适宜的表扬和肯定,而且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和老师的赞美应该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需要真实的表扬
真实的表扬意味着表扬孩子要具有指向性——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情,避免空泛、虚伪。事实上,结合孩子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运用的智慧来夸奖效果最好,如“你真努力!”“你很会想办法!”这能让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和错误,遇到困难愿意自己尝试各种方法,把心思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用担心会受到批评。智慧的家长会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的行为作出真实的评价,比如:“你这次确实比上次做得更好了”等。
而对于低幼年龄的孩子,要避免使用“鼓励弱项的言语”,譬如“平常不爱说话的冬冬今天也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人是谁”;“最爱说话的敏敏今天也能做个安静的小听众了”,看似表扬,其实会让孩子感到很恼火。
对于孩子来说,终身受益的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与孩子以诚相待,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这会孩子感受到“老师/爸爸妈妈是值得信赖的:老师/爸爸妈妈体谅我;老师/爸爸妈妈明白我的难为情;老师/爸爸妈妈发现了我的进步;老师/爸爸妈妈是爱我的……”
Simon_熙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每个人都有不同寻常的经历,那就让我们慢慢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