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

  

  顶层设计已蔚然成为了中国政治的新术语。顶层设计本是一个建筑学术语,被移植赋予新的用途和内涵后,具备高屋建瓴统筹规划的意义,可是能否起到灵丹妙药般的作用还得经过现实的检验。做一个不算恰当的类比,我国的铁路建设伴随经济发展的节律,从普快、直快、特快发展地如今的动车、高铁,让我们感受了的快车道,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着是“顶”吧。北京站到广州站2300公里的距离高铁9小时到达,北京站至天津站仅仅需要半小时,不可谓不快,然而要从车站回到温暖的家或去办事的目的地,不到几十公里的距离却需要1小时,遇上交通流什么的就得花上2小时、3小时至或更长。而这人的聚居地恰恰是我们工作、衣、食、住、行的所在,是我们的主要时间与空间,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或者可以叫做“底”。“底”不流畅,再好的“顶”也只能是一道远处的风景。
  
  回过头看这些年以来的“顶层设计”或许还能发现点什么。企业改制改革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贪腐蔓生。教育制度改革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因家庭经济原因失学、辍学现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医疗制度改革使普通老百姓不敢看病,默默坚持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住房制度改革造就了一代、两代可能还有多代的房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干脆挖出巨大的鸿沟。政府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财政收入每年以超过GDP的速率快速增长,然而越“设计”越形成藏富于国而不是还富于民的怪圈,社会不公持续恶化,贫富差距持续扩大。2、3千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是诱因之一,公务员队伍的特权、腐败的滋生扩延更是深层的原因。
  
  再往后看,共产党取得政权的基础反而是重视底层设计,以老百姓的需要着手,从而打败国民党适应“新生活”的顶层设计和外部侵略。“打土豪,分田地”一个简单的设计,使老百姓生有所养,养有所寄,没有复杂的设计只需简单操作就解决了百姓安生立命的基本生存问题,凝聚了民心民意,建立起根据地,然后一步一步的壮大。官兵平等、兵民平等,甚至民优先于兵,党、兵、民融于一家,消除了腐败的根源,促成了民拥兵拥政权,自愿出人、出物、出力的良性循环。面对外部的骚扰、入侵,一句“保家卫国”就形成强大的内部向心力,“志愿”出征,因为它让百姓明白家是基础国是根本。底层设计都是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赢得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支持、参与、投入,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社会才会真正稳定政权才会真正巩固。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就如金字塔,层层递进。现阶段百姓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基本得到保障,大部分人还在社交需求里徘徊,少部分人进入到尊重需求阶段,更少的有自我实现需求。如果不能解决大部分人的需求,只是满足“顶部”少部分人的需求,整个社会就不会迈入更高层次,更不用自我欺骗遑论到顶。如此,做好顶层设计的前提基础是先要夯实底层设计。
  
  象牙塔里某些公仆、既得利益者大概在紧张地“顶层设计”着,透过媒体可以窥见一鳞半爪,比如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养老保险并轨,机关单位另行给予年金补偿等等。那么设计者们在设计之前能不能不被“顶层”的遮望眼,能不能切切实实地到“底层”走一走,能不能充分地听取“底部”的声音,不要“设计”出一部学术报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希望顶层设计不是海市蜃楼,震撼璀璨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然则经不起阳光的直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