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未解之谜 > \

建昌古墓群战国大墓开启将改写"考古不出关"

 

开启后的墓葬全貌。

日前,记者从市文化局获悉,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战国古墓群的勘探挖掘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1月16日下午,一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战国大墓的内棺被开启,棺内没有发现尸骨,只有残存的几颗墓主人牙齿。内棺陪葬品现已发掘出土的有一把小环首刀、一个暗红色的玛瑙环,还有两个带钩。在对大墓上层的清理中,发现大量陪葬的家畜头骨,包括五头牛、两匹马、猪羊狗等在内的大量家畜头骨,在此之前,"五牲俱全"的陪葬规格在北方地区从未发现。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东大杖子这个建昌县的无名小山村因为地下的战国古墓群而变得神秘。从2000年起,辽宁省文物考古所会同市博物馆、建昌县文物管理所对东大杖子墓葬群进行了多次勘探,并做了5次抢救性挖掘,共清理出墓葬42座,出土了精美的燕文化铜礼器、铜车马器、铜兵器等,特别是出土的配以金柄套的曲刃青铜短剑以及作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古代铜戈祖型的异形铜戈,引起考古界的极大关注。省、市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建昌古墓群,提出了以"展示、利用、挖掘"的思路对古墓群进行勘探挖掘。从今年9月份起,考古队对东大杖子村进行了为期48天的勘探,截至目前,考古队已经探明了137座墓葬,保守估计这片墓葬区可能存在200座古墓。

建昌古墓群战国大墓开启将改写"考古不出关"

专家认为,在东北能发现2000多年前如此规模的古墓群实属罕见,这一发现将改写"考古不出关"的说法和东北古代文明的历史,更打破了"山海关外无春秋战国时期古迹"的传统说法。而此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的发现,也把建昌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此次挖掘的是经过考古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后选定的一处规模最大的古墓。从墓葬的棺椁来看,棺椁属于中原地区礼制的一部分,一同出土的还有成套的中原礼器,这说明当地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接受中原的制度特色,对于研究民族融合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从目前挖掘的进展来看,这是一座中原墓葬风俗与当地少数民族墓葬特点相结合的墓葬群。在墓葬中同样出土了一些陶器,这些陶器却带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征。

11月17日下午,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考察东大杖子战国大墓现场后举行了座谈会,对该大墓所具有的重要考古价值与历史意义给予了宏观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支持东大杖子村墓葬群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说,东大杖子村古墓群是一处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前所未见的等级高且完整保存下来的战国时期墓地,对于研究那一时期东北有关民族的活动、燕文化与当地乃至东北以及东北亚民族文化的融合、东北亚古代民族的文化关系与统一的多民族秦汉帝国的形成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这也是我省近年发现的与牛河梁、姜女石比肩的一处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相对封闭的建昌山区的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也会有所推动。

建昌古墓群战国大墓开启将改写"考古不出关"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