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五月五的粑

  

  在我故乡有个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粑。所谓粑本质上即是我们所说的馒头或包子,但外表不同于馒头或包子。我所见过的馒头是四四方方的,和面包车的形状差不多;我所见过的包子是圆圆的,从下往上看,这个圆越来越小,最顶端是尖的或呈旋涡状,顶端呈旋涡状的往往能看到里面的馅;我所见到的粑大体上呈圆的,和包子一样,从下往上看,这个圆越来越小,最顶端的圆和扣子差不多大,但是从整体上看粑比包子大,厚度比包子小。
  
  制耙的工艺是很复杂的,包括制粑娘,和面,炒芝麻,成形,发酵,蒸粑或烤粑。
  
  制粑娘是做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次做粑能否就取决于这一步。在做粑的前一两天就要做好粑娘,之所以提前做粑娘是为了让它充分发酵,家庭主妇在做粑时往往不用发酵粉,她们会利用粑娘来发酵,只要把粑娘放在粑的附近,粑娘所产生的酵母菌会自动跑到粑上。
  
  妇女们往往会把面粉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盆边的面粉多一点,中间少一点,且要用温水和面,加水后,做粑的人往往用手把盆边的面粉慢慢地往中间拂,然后用手慢慢地柔,这样做往往会使面粉成一小团一小团地分布,甚至有些面粉还是粉末状的,这是因水太少了,所以再进行第二次加水,这样反复几次就可以把面粉制成大面团了。
  
  芝麻往往是干炒的,不放油,不放盐,在锅经过两把火的烘烤之后放入干芝麻反复地炒,直到闻到香味时才出锅,出锅之后放在一个铁制茶杯里并放入适量的白砂糖,然后用一根擀面杖的一端不停的捶,在捶的同时还要不停的抖动芝麻,以便充分捶碎,这个过程要趁热进行才好,这样会更省力。
  
  接下来便是成型的过程了,这个过程往往有还几个人进行,她们抓起一块面团,双手不停的拍打,直到形成一个比较薄的像饼干一样的形状,然后放入一勺子芝麻,然后像把边像包饺子一样捏拢,最后还要拍打成原来的样子,这样就初步成形。
  
  在接下来便是发酵,初步成形的粑整齐的放在簸箕上,把粑娘放在中间,这个过程比较轻松,只需静静的等待一段,不过,要有人照看好并按时用手轻轻的触摸以判断是否发酵好了,若比较软则说明发酵完成了,不是很软则还未完成发酵,一旦发酵完成则马上下锅蒸,并及时拿走粑娘,以免发酵过分了,这样会导致粑有股酸味,若蒸笼少了,也可以用锅烤一烤,烤的时候也不需要放任何佐料。
  
  小时候听我姥姥说,过去家乡很穷,时没什么可以吃的,但为了营造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都会用刚收割的小麦做粑,一来可以庆祝一下节日,二来也可以庆祝一下这个一年的丰收。
  
  现在算一算离节不远了,马上便可以吃到故乡的粑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