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盖出于此。
孔子拜师的故事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 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意思是: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如果没有,就要加以防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章
-
[图文]摩洛哥男子挑战高空骑车走钢索欲创纪录 险象环生
-
文成公主设下的降魔阵:西藏镇魔图
-
揭秘李自成“吃活人”的历史真相 “千人锅”边嚎边叫好凄惨
-
[多图]54岁美国奇男子打破236项吉尼斯纪录
-
纪梵希为什么一生未娶?纪梵希爱过赫本吗
-
[图文]英国断臂男孩雷诺兹装上仿生手可用意念控制
-
明熹宗朱由校 天才木匠
-
[图文]毛泽东身边神秘人物:出身书香门第的外交部之"王"王海容
-
古代没有登基为皇 却把控朝政的女强人
-
康有为年过花甲娶十九岁船娘为妾 晚年最宠爱她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为孟子选学习环境
-
[图文]普京23岁女儿照片曝光:个头比普京高挑
-
林彪准儿媳张宁自述选妃内幕 在全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
解密成吉思汗席卷亚欧秘诀
-
[图文]张学良与延安建立秘密关系内幕 希望红军赴绥远抗日
-
鲜为人知:林则徐的三不完美侧面
-
[图文]马英九家世调查:毛泽东同乡先祖曾主持团练
-
[图片]台湾男子用稻田巨幅彩绘求婚 女友感动落泪深情拥吻
-
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慈禧性生活之谜
-
[图文]泰国毒蝎女王与5000只蝎子生活33天破记录
-
[图文]英国男子仿制德国二战潜艇吓坏国人
-
[图文]英国离异男子将自家改装成“星际迷航”太空船
-
[图文]美国女子莫名增重原是梦游中暴食 自己20年竟不知情
-
[图文]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婚恋传奇
-
日本艺妓的真实隐秘生活
-
毛泽东最后生日的奇怪事件 厨师擀面入锅面条全碎
-
[图文]新中国早期作家稿酬揭秘:靠出书赚高薪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五大嫖客是谁呢?
-
[图文]八亿遗产:克格勃独眼丑男色诱希腊女船王克里斯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