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求职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

  新年伊始,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高峰。虽然全国就业形势整体回暖,但由于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就业竞争仍十分激烈。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加上往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后,另一隐忧更加刺痛着社会的神经,这便是就业陷阱。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心切的心理,在招聘时编织美丽的谎言引其上钩,从中牟利。智联招聘等网站曾经作过一项调查,一些大学毕业生遭遇过就业陷阱。

  一、一个美丽的谎言

  “高职诱惑”:“储备经理人”本是保险业务员

  “我是应聘经理助理,为什么变成业务员了呢?”中山大学应届毕业生吴春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前几天,吴春在人才市场看到广州某传媒公司招聘经理助理的信息,月薪1800元,对工作经验没什么要求,唯一要求是大专以上学历。

  吴春报名后被告知,无需面试三天后直接接受培训。当吴春三天后赶到培训现场时,发现前来培训的有二三十人。再三询问下,吴春才知道“经理助理”变成了业务员,主要销售保险和保健品,工资待遇是一个月800元。

  北京某学院网络编辑方向的应届毕业生刘军也有相同经历。去年11月,刘军接到一家自称是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已被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刘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刘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原来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他,而所谓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咨询后,他才明白公司要招的是保险业务员。刘军所学的专业是网络编辑,而不善言谈的他竟然被业务经理夸成了“他见过的最适合做保险的毕业生,不做保险将会是终身遗憾!”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刘军说,这种遭遇在他们同学中并不少见。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是典型的“粉饰岗位”陷阱。招聘单位因担心招不来业务员、推销员、代理员等,就把职位美化成“某部经理”或助理等,以此来诱惑求职者。“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初期就很容易获得高收入。”

  “我没有报这个单位,怎么会收到他们的面试通知?”对于这一疑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都会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招聘网站上,以求得用人单位的赏识,不承想会给一些别有用心者提供了制造陷阱的机会,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招聘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王延辉曾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通知面试的电子邮件。由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决定上网先查一下。让小王惊讶的是,他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了解得知,该公司已不存在。

  二、一场面试的悲哀

  “面”里藏针:面试作业实为“骗财夺智”

  “辛拉面”,这是在激烈求职竞争的背景下诞生的求职新名词,指辛苦拉来面试机会。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学生往往要投出50份以上的简历才能获得不到4次的面试机会。

  “在招聘会上能找到工作的人并不多,太多的企业在变相宣传。”某财经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小华就是典型的“辛拉面”,先前所投递的简历,没有任何回音,但她仍不依不饶地挨门自荐,试图获得面试机会,小华说:“重要的是为自己争取机会。”


显示全文